白蕊姬不傻,太后千叮咛万嘱咐,让她尊重皇后,她是不可能不尊重皇后的,再说了,她是进后宫搅浑水的,不是来送死的!身为南府之人,她最会察言观色!
正月二十一日的时候,富察琅嬅刚睁眼,莲心就过来了,“娘娘,白姑娘已经等在门外了。”
“这么早?”
“嗯,已经等了一刻钟了。”
“请到隔间去吧。”
“是。”
很快,来请安的人就到了,富察琅嬅扶着玲珑的手走进大殿。
“臣妾\/嫔妾给皇后娘娘请安,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起来吧。”
“谢娘娘。”
富察琅嬅坐下之后,便直接就开口了,“前几日皇上派人来说,给之前侍寝的宫女一个名份,今日让她来请安,诸位妹妹也一起见见吧。”
“是。”
莲心引着白蕊姬走出来,“奴婢乾清宫侍寝宫女白氏,拜见皇后娘娘,祝皇后娘娘凤体安康。”
“抬起头来。”
“是。”
白蕊姬身为底层人士,太后现在懿症不重,所以她肯定熟悉宫规!低头看着底下的毯子,不能直视上颜。
“乾清宫侍寝宫女白氏,伺候皇上有宫,封为答应,赐居咸福宫右偏殿,愉嫔,以后她就是你宫里的人了,要遵守宫规,不能惹是生非,明白了吗?”
“是,臣妾谨遵懿旨。”
“嫔妾答应白氏,谢皇后娘娘。”
富察琅嬅挥挥手,“赐坐。”
“谢皇后娘娘。”
白蕊姬坐下之后,富察琅嬅看着她们又开始聊天,聊了一会儿之后,富察琅嬅就让她们散了。
因为太后那番贵子的言论,有孩子没孩子的都开始喝坐胎药,高曦月也开始喝坐胎药了,不过墨韵也说了,她能怀孕的几率非常小,还得看机缘。
富察琅嬅依旧是那样,偶尔去御花园转转。
高曦月和褚英也时不时就来陪她说话,日子过得非常安生,直到这天如懿的生辰,二月初十的时候。
这几天弘历一直在各个有孩子的嫔妃处转悠,二月初十这天才想起来,今天是如懿的生辰,就让王钦去库房里找了找关于梅花的首饰,让他随便挑一个。
又下旨让御膳房准备一份晚膳,傍晚送到景仁宫去。
王钦挑了半天,最后挑了一支银质的梅花簪子,没错,也是苦了王钦了,从弘历的库房里,挑了价值最低的簪子。
“皇上,奴才挑好了,请您过目。”
弘历看了眼,“嗯,让人送到景仁宫去了,告诉娴嫔,朕晚上去陪她用膳。”
“是。”
王钦身为御前的总管太监,他才不会去给一个嫔位传消息,随手点了一个乾清宫门口的太监,“你,过来。”
“奴才在。”
王钦无语,他可是总管太监,想要在他面前留下印象,才能往上爬,怎么也不说自己的名字,他往哪有印象去啊?
“叫什么名字?”
“奴才李玉。”
“嗯,这是皇上送给娴嫔的生辰礼物,皇上现在忙着,你给送到景仁宫去,顺便告诉娴嫔,皇上晚上过去。”
“是。”
王钦看着李玉远离的身影,摇摇头,也不知道他主子为什么要让这么个奴才去景仁宫,愚蠢不堪。
弘历忙吗?忙,忙着去承乾宫陪贵妃用膳、听曲儿、逗孔雀!
景仁宫里,李玉到了景仁宫才知道,原来娴嫔的另一个大宫女是惢心,他的老乡,可他在乾清宫守门这几年确实没看到过。
因为后宫妃嫔不能前往乾清宫邀宠,只能送东西,但是如懿从来没有让惢心送过,只让阿笠去送,所以李玉也不知道他的老乡是娴嫔的大宫女。
李玉也有自己的考量,娴嫔好歹是个嫔位,又是曾经的侧妃,肯定会往上升的,所以他想着借娴嫔往上爬,再加上惢心和他是老乡,更好接触。
但他不知道的是,和娴嫔接触越多,懿症会逐渐严重,变成大脑残的!
“惢心?”
“李玉?”
如懿一脸懵的眨眨眼,“惢心,你和他相熟?”
“回主子,奴婢和李公公是老乡。”
如懿眼睛一亮,老乡好啊,认识就好,“好,你是乾清宫的小太监?”
“回娴嫔娘娘的话,奴才是乾清宫的小太监,这是皇上送给您的生辰礼,皇上说了,傍晚的时候,来陪您用膳。”
如懿笑得更开心了,“好,替本宫多谢皇上,惢心,你送他出去吧。”
“是。”
惢心带着李玉出去,如懿就打开了盒子,就看到里面那根梅花簪子,旁边的阿笠立刻开始吹捧,“娘娘,皇上这是惦记您呢,知道您喜欢梅花,特地挑了梅花簪子送您。”
如懿自傲的微笑,觉得她的少年郎还是真的爱她,“阿笠,你说本宫要不要提追封先帝妃嫔的事情?”
阿笠只觉得头皮发麻,“娘娘,奴婢觉得要慎重,皇上的额娘可是太后!”
“放心吧,本宫会慎重和皇上提起的。”
很快惢心就回来了,“主儿,李玉现在在王公公手底下,是执守侍,今日在乾清宫守门,只是凑巧,进忠公公和进保公公,一个去皇后娘娘那里取东西,一个去古董房了,王公公又要当值,所以点了他来景仁宫送东西。”
如懿点点头,“那就好,惢心,你和李玉是同乡,要多多联系。”
“是,奴婢明白。”
弘历下午陪了高曦月一下午,到了快傍晚的时候,才到景仁宫。
如懿从酉初就等在了门口,等到了酉正,半个时辰!
从看到弘历的时候,就嘟起了嘴,弘历现在已经练到了对如懿的各种丑动作视而不见。
富察琅嬅仔细分析过弘历现在的心理,因为如懿曾经是他求而不得的人,是他妥协的象征,所以他才会不计较如懿的变化,比如长胖,比如快速衰老!
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不说弘历本来就是个多情、好色之人,就说如懿那不清楚的脑子,弘历没多久就会烦了她!
“臣妾还以为弘历哥哥不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