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升旗仪式的清晨,寒意袭人,但天安门广场上早已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与庄严。
当国旗护卫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护卫着五星红旗走出天安门城楼时,广场瞬间安静下来。
国歌奏响,旗帜飞扬,在初升朝阳的映照下,那一片鲜红如同燃烧的火焰,点亮了黎明,也点燃了每个人心中的激情。
段子昊紧紧握着吴佑楠的手,两人都能感觉到彼此掌心的温热与微微的颤抖。
这不是紧张,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与自豪。
林浩天将小女儿林玥扛在肩上,蒋欣妍搂着儿子林宸,所有人都仰望着那面上升的旗帜。
在这一刻,段子昊和吴佑楠感受到的是一种超越个人的、宏大的连接。
这面旗帜,凝聚了无数先辈的牺牲与奋斗,象征着当下的国泰民安与蓬勃发展的现在,也寄托着对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未来的全部期望。
它是一种最为强大的、集体性的时空锚点,将过去、现在、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赋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以身份认同和前行的力量。
与他们维护时间线稳定的使命相比,这更像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不可或缺的基石。
如果时间线是经纬,那么这种民族认同与国家象征,就是维系文明存续的坚韧纬线。
升旗仪式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但那份震撼依旧留在心中。
孩子们兴奋地讨论着解放军叔叔的英姿,大人们则沉浸在一种肃穆而激昂的情绪里。
回到四合院,午后的静谧。
旅行的兴奋过后,下午的时光显得格外宁静。
孩子们在爷爷奶奶的房间里睡着了。段宏毅和段敏之在客厅里泡着茶,与段子昊、吴佑楠、林浩天、蒋欣妍闲聊。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老宅本身。
“这院子啊,还是子昊太爷爷那辈置办下来的,”段宏毅抿了一口茶,目光悠远,“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战争、动荡、改革……它都挺过来了。一砖一瓦,都带着老辈人的记忆。”
段敏之笑着补充:“忆唐和念归小时候,最喜欢在院子里那棵枣树下听他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什么胡同里的叫卖声啊,过年时的热闹啊……现在想想,好像就在昨天。”
这时,忆唐揉着眼睛从里屋走出来,爬到吴佑楠身边,小声说:“妈妈,我刚刚做了一个梦,梦到我和念归在院子里,和一个穿着旧旧衣服的小男孩一起玩踢毽子,他还教我唱了一首我没听过的歌谣。”
大人们都笑了,只当是小孩子睡迷糊了的趣梦。但段子昊和吴佑楠心中却是一动。他们下意识地感知了一下周围的能量场。
老宅历经百年,承载了数代人的悲欢离合,其本身是否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温和的“记忆场”?
孩子的心灵纯净,在睡梦中,是否无意识地连接到了这片土地上沉淀的、属于过去某个孩童的快乐片段?
这并非时空穿越,更像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记忆的碎片在特定环境下的偶然浮现。
这让他们意识到,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不仅仅是宏大的历史和文物,也可以是这些细微的、流淌在血脉和土地中的个人记忆与情感。
段宏毅似乎想起了什么,起身从内室取出一个用红布包裹的木匣。“子昊,佑楠,这次你们回来,有件事我想了想,还是交给你们比较好。”
他打开木匣,里面并非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本纸张泛黄、线装的笔记,以及几封旧信。
“这是你们曾祖父亲手写的一些杂记,还有他与几位友人的通信。”
段宏毅的神情变得有些郑重,“他老人家当年也算是个见多识广的读书人,喜欢研究些地方志、奇闻异事。我年轻时翻看过,里面有些记载,天马行空,当时只觉得是古人幻想。但自从知道你们……嗯,从事一些比较特殊的研究后,我总觉得,这里面或许有些东西,会对你们有用。”
段子昊和吴佑楠心中一震,双手接过木匣。指尖触碰到那粗糙的纸页时,玉坠再次传来了极其微弱、但清晰可辨的温热感!
这并非针对威胁的警报,而更像是一种……指向性的确认!
曾祖父的杂记?难道这位从未谋面的长辈,也曾接触过,或者记录下了一些与织时者、观测点相关的蛛丝马迹?
京华之旅,在家庭的温馨与历史的震撼中,竟然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为他们正在进行的秘密使命,带来了新的、源自家族渊源的线索。
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连接,以这种无比私人而又充满宿命感的方式,再次交织在一起。
窗外,夕阳给四合院披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孩子们的嬉笑声再次在院子里响起,与手中这本沉甸甸的旧笔记,构成了一幅跨越时空的、无比和谐的画面。
他们的旅程,无论是在现实还是超自然的层面,都进入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