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兄弟和周仪三人就站在旁边,看着眼前这一幕。
他们虽对后世的雷州话听得半懂不懂,但三轮车上袋子里传出的香气,却让他们明白了眼前人的意思。
这人,八成是来送饭的。
苏轼忍不住瞳孔剧震,下意识地就转向周仪开口:
“先生,这、这管事的,竟亲自给佣户送饭?这……这不合礼法啊!”
苏辙眉头紧皱,也跟着开口:
“莫非……莫非这些个佣户,是皇亲国戚伪装的不成?”
在他二人根深蒂固的观念里,主仆尊卑乃是天理,主人给仆人送饭,简直是闻所未闻。
周仪看着二人震惊的样子,笑着解释道:
“二位多虑了,这哪有什么皇亲国戚,不过是后世再寻常不过的雇佣关系罢了。
那个汉子,是农场安排负责后勤的,这些果农是受雇来采摘菠萝的工人。
农场主有责任为劳作一天的工人提供午餐,确保他们吃饱吃好,否则……”
他顿了顿,说出了让苏家兄弟更加茫然的话:“否则他这里,大概率是招不到人的。”
“招……招不到人?”
两个人喃喃念着这话,完全没回过神来。
在大宋,只有佣户求着东家给活路,何曾听过东家怕招不到佣户的?
天灾、人祸,哪怕是太平岁月也最不缺流民,有的是人为了一口饭吃不要命。
周仪看着二人表情疑惑,继续开口解释道:
“今日之华夏,跟宋时早已不同。主人与佣户之间的关系,跟那时已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或者说,今日华夏,已没了真正意义上依附于土地的佣户,任何人都是自由之身。
若他们觉得东家给的工钱不够,或是待遇不公,大可以辞工不做,另寻他处。
所以,老板要想留住人干活,自然要把这些基本的福利保障做好。”
“自由之身……辞工不做……”
苏辙重复着这几个字,只觉得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却如同天书。
他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了人身依附关系的底层,该如何维系社会的稳定?
若人人都可随意离去,这田亩谁来耕种?这城池谁来守护?
就在这时,那司机将一大包盒饭也抬下了田坎去。
一个皮肤黝黑的大妈瞥了眼他搬下来的盒饭,并没有立刻去拿,反而厉声开口:
“老吴!张厨子回来没有?”
那老吴收起嘴里叼着的烟,闻言脸上堆起讪笑:
“李姐,张厨子回乡奔丧还有几天呢,老板安排我给你们买的盒饭。”
这话一出,周围的果农们顿时炸开了锅,抱怨声此起彼伏:
“甲你老母的,又是盒饭!”
“天天吃这几个菜,我是看见都想吐了!”
“你早说啊,我自己从屋里随便带点来也比这东西强!”
老吴面对这七嘴八舌的抱怨,更加尴尬,却不敢有丝毫恼怒,
他只是赔着笑,手脚麻利地把十几盒盒饭全部搬了下来放好。
“辛苦大家一下,克服一下,克服一下!
张厨子很快就回来,我等会再打个电话催催。我还得给下个点送饭,大伙慢慢吃哈!”
说完,老吴几乎是逃也似的跳上三轮车,不顾身后那些大妈们的咒骂声,“突突”地快速离去。
一众果农们骂骂咧咧了片刻,见管事的人已走,也只好认命。
一个接一个地拿起盒饭,就地或坐或蹲,埋头吃了起来。
苏家两兄弟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内心的震撼已然无以复加。
他们再也忍不住,二人不约而同地冲到近前,开始打量起果农们手中的饭盒。
饭菜算不上精美,就是普通的几样荤素菜盖在米饭上,但胜在分量十足,油水也足。
果农们虽说刚才抱怨得厉害,但也许是劳累了一上午真的饿了,此刻个个都低头吃得飞快。
“真……真是白米!哥,你看到没,他们吃的真是白米!还是没掺杂粮的精米!”
苏辙再也控制不住,一把拉住身旁苏轼的胳膊。
那饭盒里,颗颗饱满的白米饭几乎晃花了他的眼。
即便是在他们这等官宦之家,日常饮食也难免会掺些杂粮,而眼前这些佣户,竟能以这等精米为主食!
苏轼自然也看到了,他的震撼比苏辙更甚。
他面前正是刚刚喊话的那位李姐,她似乎对饭盒里的胡萝卜片不甚喜爱,正用筷子将它们一一夹出,随意地丢在田埂上。
“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啊!”
苏轼看得心都在滴血,嘴唇哆嗦着,几乎要忍不住出声呵斥。
而最让他心惊胆战的,并非一群佣户都能吃上白米鱼肉,反而是这群人那理所当然、甚至略带嫌弃的态度!
仿佛能吃到这样的饭食,是天经地义。
这种对食物的松弛态度,彻底颠覆了苏轼对“农民”二字的认知。
“这……这位大娘?”
苏轼朝着那正埋头吃饭的李姐,试探着招了打了个招呼。
然而,那李姐只是埋头吃饭,对面前人浑然不觉。
“先生,您看这……”
苏家兄弟二人同时回头,望向周仪。
显然,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已无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他们想询问,想与这九百年后的农民去对话。
周仪露出了然之色,微微一笑,道:
“二位想与这后世之人交谈,倒也并非不可。
只是有些规矩,需得先与你们交待一下,请随我来吧。”
两人虽不明所以,但见还是跟着周仪,绕到了田埂旁几棵大树后面。
就在他们身形隐入树后之时,正扒拉着饭的李姐忽然动作一顿,眉头皱起,
他朝着旁边另一个汉子开口:“老董,你刚刚有没有觉得有人在我们旁边讲话?我好像听到有个声音在喊大娘?”
那老董嘴里塞满了饭菜,含糊地摇了摇头:
“没啊,啥声音?除了你们跟老吴吵吵,还有啥?你听错了吧?”
李姐身后另一个大妈闻言,笑着打趣:
“我说李姐啊,你怕是又想你家那个宝贝孙女想出幻觉了吧?”
这话一出,旁边几个果农纷纷跟着调笑起来。
有羡慕李姐运气好,有个孙女抱的,
有的则开始吐槽自家孩子不争气,老大不小了连个对象都不找,
还有的开始讨论起村里的八卦,田间地头,充满了热络的气氛。
然而,下一秒。
几人的说笑声渐渐低了下去,目光不约而同地被同一个方向所吸引。
远处的大树后边,走出了三个男人。
两老一少,穿着皮夹克,脸上都戴着副深色墨镜。
这奇怪的组合,就这样突兀地出现在菠萝田边,瞬间吸引了所有果农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