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主脑座舱”交付项目战情指挥室。
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咖啡因和身体过度透支后散发的酸涩气息。
VR空间中巨大的屏幕上,数据流如同病人的心电图般剧烈起伏,正中央那行加粗闪烁的红色警报刺得人眼睛生疼:“【华东-龙腾集团】交付延迟—第21天,华中-xx交付延期20天,华西.........”。
“二十一天!tmd第二十一天了!” cRo小赵的声音像是被砂纸磨过,带着压抑不住的暴怒,他一把将VR拍在桌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我连夜从各个项目上抽了九个兄弟过去填坑!结果呢?对方那个姓王的It总监,刚刚打电话把我骂得狗血淋头,说我们的人去了根本摸不着北,他们内部的需求到现在都没人能拍板,我们的兄弟天天被他们各个部门吊起来打,当受气包!”
售前总监小黄瘫在椅子上,脸色惨白得像一张复印纸,嘴唇翕动了几下,才发出微弱的声音:“龙腾内部……内部根本没统一意见,生产、财务、供应链各说各话,我们派去的‘产品经理’被他们当成了传声筒和出气筒……需求文档一天变三遍,这活儿……没法干了。”
市场总监小许,此刻眼圈也熬的通红,声音带着骂腔:“赵总,黄总,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刚收到风声,如果龙腾这单黄了,后面排队等着看效果的那三家,‘创世’、‘辉鸿’、‘百汇’,会立刻取消技术交流!我们好不容易打开的市场口子,就……就这样完了!”
指挥室里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空调柜低沉的嗡鸣。
这种“铁三角”之间的激烈争吵和情绪失控,在之前极其罕见,如今却愈发频繁。
每个人都像一根被拉到极致的橡皮筋,随时可能崩断。
张伟坐在角落的阴影里,面前摊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纸张边缘。
他没有参与争吵,甚至没有看向情绪激动的几人,只是沉默地凝视着那串刺目的红色数字——第21天,20天,19天.......。
助理小李悄无声息地凑过来,压低声音,仿佛怕惊扰了什么:“伟哥,龙腾集团的董事长秘书直接来电,要求您……明天必须亲自到场,给个明确的说法。”
张伟缓缓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声音却异常平静,平静得让人心慌:“过去?过去有什么用。过去,不过是换个地方,让他们指着我的鼻子骂一顿,除了宣泄情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张伟心里非常清楚,自己是cEo不是去冲锋陷阵,挡子弹的角色。
公司里挡子弹的角色很多,可是cEo只有我一个。
教员这一辈子也没拿过枪,不妨碍他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自己现在的角色,是需要解决更高层面的问题,而不是在这种具体某一个项目的问题上纠缠不清。
cEo越是这种混乱的时候,越要清醒,越不能陷入这种无休止的细枝末节的具体事物中去。
在事务上让自己很忙,让自己很重要的cEo,都是最Low b的cEo。
对于cEo,任何战术上的勤奋,都无法掩盖战略上的不作为和无能,给公司带来的伤害。
在任何公司,冲锋陷阵的人有很多,但cEo只有一个。
就这个项目,张伟可以肯定,很快会走上正轨,随着小赵的关注,资源和人力的跟进到位,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而张伟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避免类似的项目问题,像现在这样重复且无休无止地出现。
这才是cEo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这就像一个人体,本来搬重物、走路,手和脚才是主力,可你硬要用大脑去顶重物、用头去走路,却不知大脑真正的价值在于思考、指挥全身,而不是亲自下场干活。
张伟起身,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疲惫而焦虑的脸,一字一句地说:“我们的人不够吗?小赵已经把能抽调的兵力都顶上去了。是我们的产品不行吗?‘主脑座舱’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市场验证。是我们的交付方法论不完善吗?我们积累了上百G的文档,还有‘北斗七星工作法’。”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重锤一样敲在每个人心上。
“问题不在于‘忙’,而在于‘乱’。”张伟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我们的体系,病了。”
笔尖划过白板,发出沙沙的声响。
销售、售前、交付、客成、产品……一条条流程线被勾勒出来,顶层还算清晰,可是向下画到项目组,项目少时还能看。
随着项目的增加,细到岗位人员很快便交错缠绕,形成一张混乱不堪的蜘蛛网。
“看,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样子。”张伟指着那张网,“订单凶猛涌入,我们就像救火队,哪里起火扑哪里。人员在项目间疲于奔命,来了就走,走了又来。交接?全靠自觉和运气。客户体验?在无尽的等待和沟通成本中被消耗殆尽。”
张伟放下笔,声音里带着一丝苦涩:“我们现在,就像看着决堤河流,拿人头去硬堆缺口,虽然有效果,但是大家都在疲于奔命。”
角落里,不知是谁小声嘟囔了一句:“当年SAp如果也这样,他们早就死了……”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张伟脑海中的迷雾。
SAp……那个曾经奋战了十年的名字,难道自己依然没学会么?
张伟好像想起了什么,猛地转身,快步走回自己的办公桌,打开电脑,点开尘封已久的文档。
里面,是珍藏多年的宝贝——当年做SAp实施顾问时积累下的项目文档、标准模板、业务蓝图、还有那些密密麻麻记录了无数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文档。
‘葵花宝典’已经扩张到800多页,可都是具体的技术问题、业务问题虽然价值巨大,可对现在自己碰到的问题毫无意义。
“万人师”Excel已经很多年没有更新了,里面记录的内容,自己早就烂熟于心了,现在自己碰到的问题,在自己整个生命里从来就没有碰到过。
张伟发现,自己真正闯入了深水区,可能未来的路都得靠自己摸着石头前行了。
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再也没有那个探路先锋了,自己现在竟然成了那个别人口中的探路先锋了。
也许有人知道怎么做,可是在茫茫人海,哪里可以找到这个人呢?
张伟点开了另一文件夹。
这里也是张伟收集的宝贝,SAp的Notes。
Notes是 SAp官方发布的“问题解决方案说明书”,专门帮用户解决系统使用中的各类问题。
张伟随即点开一个Note文件,屏幕上弹出标准化的格式:问题描述、原因分析、解决方案、涉及模块、适用版本……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那种久违的、“稳如磐石”的感觉,透过冰冷的屏幕传递过来。
看着Notes熟悉且统一的一模一样的模版化文档,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好像又回来了?
“我错了吗……?难道SAp的精髓,十年了我还没学会.......?”张伟喃喃自语,声音轻微,却带着雷霆万钧的反思力,
“SAp成功的根,从来就不仅仅是那个叫R\/3、S\/4hANA的软件产品……那软件产品‘十层结丹’是什么呢?.........是硬功夫!?”
“还有........它背后那一整套让人望而生畏,却又高效运转的‘体系’?!.......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功夫’??.....”
“如果从软功夫的角度,自己今天好像才悟道,居然SAp还有一层软实力.......?!”
FUcK!
操!
服了你个SAp老六啊!
FUcK!
你tmd还藏了多少隐藏秘籍啊?!
NNd!
......
第二天早上九点,横竖纵科技的内部员工交流群彻底炸了锅。
几张截图被疯狂转发。
那是龙腾集团某个高管在企微工作圈里的发言:
“横竖纵公司就这种水平?交付延期二十多天,项目烂得像一锅粥!就这还敢大言不惭地说愿景是干翻SAp?谁给他们的勇气?梁静茹?”
“这就是他们吹上天的‘主脑座舱’?我看是个‘破舱’!我们集团真是被坑惨了!”
字字诛心。
还好这个企微工作圈,只有少数人能看到!
小赵在群里爆了粗口:“操!老子宁可真刀真枪跟他们干一仗,也不想受这鸟窝囊气!”
可气愤归气愤,作为职业的咨询顾问,他还得一边在群里安抚情绪,一边还得硬着头皮给龙腾那边打电话赔笑脸。
这是顾问的基本素养!
现场的产品小丁默默发了一条朋友圈:“我们真的已经很努力了,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但我们可能,只是跑得太快,忘了怎么好好走路。”配图是凌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透着无尽的疲惫和迷茫。
小丁本来是产品经理,却被抽调进了‘突击队’,也就是说现场其实没有当初培养好的那批真正的交付猛人在。
张伟默默地关掉了群聊窗口,一种强烈的、几乎要将他吞噬的孤独感从四面八方涌来。
公司就像一架引擎过热、零件松动的飞机,正在万米高空疯狂加速,而他这个机长,手握操纵杆,却感觉对飞机的控制力正在一点一点的流失。
“创业,真他娘的是边开飞机边修飞机……”张伟靠在椅背上,闭上眼,脑海里闪过不知在哪里看过的一句话,“而且脚下的每一步,都是悬崖。”
“没单子,焦心!单子多了,更焦心!”
所有的怒火、焦虑、无奈、指责,最终都指向了同一个症结——体系‘软实力’。
不可否认,自己的硬实力、硬功夫,是够的,之前的项目,客户已经证明了。
现在‘软实力’、‘体系’这个词,好像是第一次被自己提起。
张伟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十几年前,做SAp项目实施时。
第一幕:浙江、那家庞大的家具制造集团,记得当时和王姓的cFo在茶室里促膝长谈。
张伟当时引用了杰克·韦尔奇的话:“管理的本质,是让普通人做出不普通的成绩。”然后诚恳地问道:“王总,您有没有特别后悔或者特别骄傲的某个决策?”
王总沉吟良久,才缓缓说道:“后悔的?有,也没有。最早公司做区域代理模式,我坚持分账结算,结果让一些代理赚得盆满钵满,公司反倒利润很薄。”他叹了口气,“那时候啊,我不懂‘战略’,只懂‘不出问题’。”
张伟当时接了一句:“但没有那时的代理起盘,也就没有现在的体量吧?”
“区域代理模式”、“利润摊薄”、“现在的体量”……这几个关键词,在此刻的张伟听来,有了截然不同的意味。
那不就是早期渠道生态的雏形吗?为了规模和速度,必然要牺牲一部分利润和控制力。
这也是一种企业的软实力么?!
第二幕:记忆的画面再次切换。
另一个SAp项目在濒临崩溃的边缘,当时的项目氛围,和今天的横竖纵科技何其相似。
同样是客户暴怒,SAp项目眼看就要搁浅。
当时从SAp中国区总部派来的那个老顾问,顶着一头蓬松的花发,却丝毫没有慌张,只是淡定地拍了拍自己的肩膀,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说:
“别怕,年轻人。查Note。”
当时的张伟还将信将疑,什么破Note?
等他按照指示登录那个古老的oSS(运营支持)系统,输入错误代码,看到那条详细的SAp Note时,他震惊了。
原来他们遇到的这个看似奇葩的问题,早在几年前就在地球的另一端被别的客户遇到,并被SAp的工程师清晰地记录、分析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的迷宫里摸索时,突然有人递给你一张标注清晰的地图。
“原来……稳定不是来自某个天才的个人能力,而是来自于这种‘结构性的知识积累和分享机制’。”张伟猛地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原来经验,不是靠某个人的脑子记,而是靠一整套‘机制’在时间轴、空间轴上来传承和迭代!”
SAp的产品硬实力,不但具有沉淀的属性,它构建的软实力也同样具有这样的能力啊。
一个强烈的念头如同破晓的晨光,穿透了张伟此刻心中的迷雾:
“如果SAp能在上世纪90年代,靠着拨号上网和简陋的oSS系统就能做到这一切,我张伟,为什么不能在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借着AI和云计算,做得更好?!”
夜深人静,横竖纵科技办公区的灯一盏盏熄灭,最后,只剩下cEo办公室那一隅还亮着孤灯。
此刻的张伟,好像看到了一束光,这束光是维修这架正在疯狂飞行的飞机的方案。
张伟坐在电脑前,深吸一口气,仿佛要进行一项庄严的仪式。
他打开那个如今已融入自己工作方方面面的‘张伟AI分身’,在对话框里,郑重地敲下了第一行字:
>“请详细告诉我,SAp这家公司,是如何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建立起它的全球实施渠道和合作生态的?”
屏幕上,信息流开始飞速滚动,如同穿越一样开启了一条通往过去的时光隧道:
“【萌芽期:1972-1985】——经历了13年‘自己交付’的铁血岁月…创始团队亲自上阵…”
“【扩张期:1985-1995】——经历了10年,交付能力瓶颈…R\/3系统发布…借力Ibm、埃森哲、凯捷等巨头实现合作分工…”
“【生态体系化期:1995-2005】——partnerEdge计划(渠道合作伙伴计划)…SAp Academy…顾问认证制度…ASAp实施方法论…Solution manager(解决方案管理)…”
“【SAp Notes体系】——全球知识同步机制…生态的‘神经系统’…官方知识的‘单一真源’…”
一条条,一件件,脉络清晰,逻辑严谨。
张伟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血液在血管里加速奔流。
他仿佛穿越到了几十年前,在德国的曼海姆SAp当初的创业地,另一群人也曾像他今天这样,站在崩溃的边缘,然后凭借着超越时代的远见和魄力,硬生生地开辟出一条通往生态帝国的康庄大道。
“原来……所有伟大的公司,都经历过这样‘系统性崩溃的前夜’,只是自己的来的更快了些,可能是因为技术进步了、观念更加先进了吧……”张伟喃喃自语,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他们不是天生强大,他们只是找到了对的方法……他们靠‘体系’‘软功夫’走了出来……”
张伟的目光,死死盯住了AI分身反馈中的一段话,那是SAp在发展历程中一个关键的战略转折点:
>“当SAp最终明确意识到,自己并非一家单纯的软件公司,而是一家‘卖体系’的公司时,其全球生态战略才真正开始稳住阵脚,并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张伟再次想到浙江家具公司cFo说得“体量爆涨,抓住机遇!”
张伟猛地抓起桌上的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用笔将这句话重重地抄录下来,并在下面划上两道深刻的横线。
“我们也要成为一家‘卖体系’的公司。”张伟低声重复着,眼神越来越亮。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
窗外,城市依旧灯火阑珊,凌晨四点的天空呈现出一种深邃的墨蓝色。
混乱、焦虑、孤独、愤怒……所有负面情绪在这一刻仿佛都被这静谧的夜色涤荡干净。
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和力量,从心底升腾而起。
张伟的嘴角,甚至勾起了一抹如释重负的弧度。
“系统崩溃的前夜……”他看着玻璃上自己模糊的倒影,轻声说道,“同样,也是体系诞生的黎明。”
这一刻画面定格,成为了横竖纵成长道路上又一个不可磨灭的瞬间。
张伟回到办公桌前,郑重地合上笔记本电脑。
桌面上,那个摊开的笔记本最新一页,几行潦草却坚定的大字,勾勒出一个充满野心的未来:
我要考古,考古SAp!
这是夏国人的习惯,“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SAp考古计划:横竖纵科技生态觉醒
第一阶段:生态体系拆解(合作分工->标准化)
第二阶段:知识机制重建(AI驱动的新Note体系)
第三阶段:交付分层模型(partnerEdge)
构建横竖纵‘软功夫’的宏大版图,就在这个崩溃与觉醒并存的夜晚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