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茎类:萝卜、胡萝卜、土豆。它们耐储存,对低温耐受性好,是过冬的保障。
绿叶菜:耐寒的菠菜、乌塌菜、小油菜。生长周期短,能较快看到成果,提振士气。
葱蒜类:小葱、大蒜。既是调味品,也有一定的杀菌防病作用。
“等这批长得差不多了,天气再暖和一些,我们就可以试着种番茄、黄瓜、豆角这些喜温的菜了。”孟栀指着草图另一块预留的空地,,“还可以在那边角落搭个小架子,种点南瓜和葫芦。”
规划好后,便是动手。他们先使用大型机械,把轮廓做出来。
但是之前本来就是经过规划的,还有几道围墙来着,现在只不过是重新翻过。
像是老陈这样的老农人,用了机器,还要用锄头、铁锹这些简单的工具,小心翼翼地将土地深翻,敲碎土块,混入由他们自己经过发酵处理的温和肥料和之前作物留下的腐殖质。
小栗知也拿着自己的小塑料铲子,跟在妈妈和老陈后面,学着样子把种子塞进土里,往往埋得太深或太浅,弄得满手是泥,却乐此不疲。
老陈的老伴和儿子儿媳还有孙子,都死在了天灾中,因此特别喜欢小孩子,总是耐心纠正。
一老一小相处的挺好,孟栀现在在这里,也依然不用花大力气带娃。
“活水有灵性,比管道里出来的死水更养植物。”老陈其实对实验室那一套不太懂,但是自有一套自己的理论。
山里不缺水的,但却是他们最花功夫的活儿。
他们不直接使用基地循环水,而是用竹筒和木槽,从小溪里引来活水,进行灌溉。
这就大大方便了孟栀,她一直都在考虑,如何正大光明的把空间里的泉水拿出来用呢。
既然所有的作物都要用山里的水,她干脆直接把泉眼给移出来了。
空间里的泉眼是小的,是由石头搭建而成的,总之就是有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孟栀以前就观察过,石头看上去很普通,连能量波动都没有,上面有着大小不一的眼,她只需要拿出其中一块就可以了。
当然,这种事她就没有亲自去做了。
现在气温虽然升高,山里可还是有着寒意呢,有些僻静处,甚至都还没化冻。
但是那条小溪,是半冻不冻的,小栗知喜欢在周边玩,提了个小桶,挖石头,搬来搬去,乐此不疲。
有种养老式小孩的感觉了,能吃能睡,能玩能跳的。
如此几趟,小小的泉眼被小栗知放在了小溪接近源头的地方。
长此以往下去,水源就会被改善,而老陈还在安排人扩建,这里所有的作物和牲畜和人,都可以喝到溪水。
不过眼下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
小木屋旁的设施是经过改良,但一切照旧,和基地格格不入。
因为还是有些冷,孟栀和小汪还有老陈等工作人员,每天都是要来巡视种下的菜。
要把菜园子从内到外做起来,才能够满足整个基地上下所有人的需求。
至于霍氏那边,是李姐留下继续照看了。
“妈妈!有声音!是狗狗吗?”
混杂着几声略显沙哑的“喵喵”叫、扑棱翅膀声,以及熟悉的“哼哼”和“咩咩”声传来。
小栗知耳朵最尖,立刻丢下手里的小铲子,踮着脚张望。
孟栀也疑惑地抬起头,只见围墙入口,几个身影出现在那里。
为首的是气场冷硬的隋泽熙,而他身后,跟着几名基地工作人员,他们或小心抱着、或用特制的笼车推着过来。
“福福~!”看到被女队员温柔地抱在怀里的毛色油亮的异瞳猫,小栗知立刻撒丫子跑了过去。
可是三四岁,正是人憎狗厌的年纪,福福见了他跑过去,“喵”了一声往另一个方向逃了。
几只被照顾得很好、羽毛整洁的鸡,在笼车里不安分地踱步。
还有两只明显不是幼崽的、耳朵耷拉着的野猪,鼻子在空气中嗅来嗅去,发出“哼哼”的叫声,已经长这么大了!?
最后面,甚至跟着一只看起来温顺许多、脖子上系着红色布条作标记的山羊!
小栗知欢呼一声,像个小炮弹似的冲了过去,注意力立刻被那些动物吸引,“!小鸡!小猪!还有羊咩咩!”
孟栀也快步走上前,又是惊喜又是难以置信:“这……它们怎么……”
过了这么长时间,她就没想过之前养的这些家伙能活着,根本没抱希望。
“基地内部生态循环需要更完整的链条,养殖区那边环境稳定了些,它们做了大贡献,不过猪已经被吃了一头,现在把它们转移过来了。”
隋泽熙说的轻描淡写,怪不得这几年他经常外出,又是对这里十分了解的。
在极夜刚退、外部依旧混乱危险的情况下,将这批对她有特殊意义的牲畜,安全、完好地保留下来,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和周密安排,绝非易事。
他记得她为养殖区付出的心血。
“真太好了,我还以为......”孟栀高兴地抱了抱他。
隋泽熙顺手把她揽住:“去看看吧,原先的鸡圈羊圈,我们过几天来检查一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改的。”
“那个我们自己来就好了,你那么忙。”孟栀不想占用他们的时间,反正现在老陈对这些事情可感兴趣了,说是回到了以前在乡下种地的生活。
又是多年的老手了,什么都会。
“只是……现在天气虽然还在回暖,但我总有点担心,万一哪天温度升得太高太快,它们,还有这些作物,会不会受不了?”孟栀还是比较担心这个,本来之前在霍氏,就有研究人员提出升温不正常,
但孟栀是知道的,极寒过后,就是极热,他们得做好准备。
隋泽熙闻言,脸上并没有什么意外的表情。
他示意工作人员先将牲畜带到圈舍安置,然后才看向孟栀:
“当初来选址时,就考虑过温度极端变化的问题。”
他抬手指向远处更深处、靠近岩壁的某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