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伦团队对结晶网络的分析结果,在庇护所高层引发了更深的忧虑。那些在偏远峡谷中相互连接的结晶,并非简单的物理接触。它们通过能量丝线交换信息,共享“学习”成果,其集体智能的复杂程度呈指数级增长。它们不再仅仅是被动反应,开始表现出初步的“策略性”行为。
生态级的渗透
最令人不安的迹象出现在生态层面。寂风的深语议会监测到,在一些结晶网络活跃的区域,当地的生态循环正在发生微妙偏移。某些依靠吸收环境中混沌能量生长的变异植物,其生长速度异常加快,而另一些依赖稳定秩序环境的共生苔藓则出现萎缩。结晶网络似乎在主动地、精细地“调节”着局部区域的能量配比,为自己创造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它们不仅仅在适应环境,”寂风在议会汇报时,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它们开始在改造环境。虽然范围很小,程度很轻,但这是一个质变。它们从‘寄生物’正在向‘生态系统工程师’的角色演变。”
这意味着,如果放任不管,这些结晶网络可能会逐渐将大片区域改造成只适合它们自身存在的“异化生态圈”,排挤甚至消灭现有的、基于“平衡”的生命形态。
“莉亚之茧”的异动
与此同时,在“希望锚点”所在的、如今被称为“静谧之林”的核心区域,负责日常维护的研究员报告了一个奇特现象。那片由莉亚牺牲时强大意志催化生成的、最为茂密的灰色晶簇森林中心,那些蕴含着她精神印记的古老晶体,近期散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温和但持续的能量波动。这波动并非指向外部威胁,而是如同涟漪般,细致地扫描、抚过森林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那些新近萌芽的、更年轻的“阿雅之尘”晶簇和共生体。
艾琳娜(如今是生命科学院院长)在仔细检查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这不像是对抗,更像是……引导或培育。莉亚残留的意志,似乎在本能地强化这片区域的‘平衡’特性,仿佛在加固‘防火墙’,或者说,在为可能到来的、更根本性的冲突,提前‘接种疫苗’。”
有人将这片区域称为“莉亚之茧”,寓意着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新的希望会从中破茧而出。
分歧与抉择
面对结晶网络的进化,庇护所内部出现了策略上的分歧。
一方以维克多和部分军方代表为主,主张“遏制性清除”。他们认为,必须在结晶网络形成不可逆转的规模效应和更高层级智能之前,动用“守护者巨像”或开发针对性的能量武器,对其已知的大型聚集区进行精准打击,哪怕这会暂时破坏局部生态。
“我们不能等到刀子架到脖子上再行动!”维克多在远程会议上强调,“它们的进化速度远超我们的预期!现在清除,代价可控;未来清除,可能为时已晚!”
另一方则以凯伦、寂风和大部分科学家为代表,主张“隔离与观察进化”。他们认为,粗暴清除可能无法根除隐患,反而可能刺激“阴影”采取更极端的报复,或者促使剩余的结晶进化出更强的隐蔽性和攻击性。他们提议,建立更大范围的“动态防火墙”隔离区,将已知的大型结晶网络区域包围起来,严密监控其进化路径,同时加速研究,希望能找到一种能够“沟通”或“无害化”处理这种异种智能的方法。
“它们是这个宇宙中一种全新的、我们尚未理解的存在形式,”凯伦争辩道,“直接毁灭,我们可能会失去理解‘阴影’本质、甚至理解宇宙更多奥秘的关键钥匙。而且,它们目前并未表现出直接的毁灭性意图,更多的是生存和扩张的本能。”
薇拉和联合议会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这是一个关乎文明走向的十字路口:是秉承旧日对抗的思维,将潜在威胁扼杀在摇篮中?还是鼓起勇气,尝试与一个完全陌生的、可能极度危险的智能形态共存,并引导其走向无害甚至有益的方向?
遥远的回响
就在议会争论不休时,位于“巨械坟场”边缘的、由齿轮领导的一个自动化探测单元,传回了一段极其短暂且模糊的信号。信号源来自坟场深处,其能量特征与新型结晶有相似之处,但却古老、厚重、磅礴了无数倍。信号内容无法解析,只持续了零点三秒便消失了,仿佛某个沉睡的古老存在,在无尽的噩梦中,无意识地翻动了一下身躯。
这转瞬即逝的信号,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又一颗石子。
它是否意味着,新型结晶并非“阴影”唯一的后手?在那片埋葬着前代文明终极造物的坟墓深处,是否还沉睡着更加可怕的东西,而如今活跃的结晶网络,仅仅是为其苏醒准备的……前奏?
庇护所的决策,不仅需要考量眼前蔓延的“网”,更需要警惕那深埋于历史尘埃与锈蚀金属下的、未知的“茧”。
新纪元的天空依旧蔚蓝,但在知情者的眼中,那阳光下的阴影,正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