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灭邪修、清理门户的任务圆满完成,林宸和楚雨楠带着俘虏与确凿证据返回宗门。这一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再次在宗门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张巡和柳依依的背叛,犹如暗夜中的毒刺,令人心惊胆战;而“影殿”寻找“源血之核”的信息,更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高层的高度重视。林宸凭借此次任务的出色表现,获得了一笔丰厚的贡献点奖励。
然而,林宸并未急于用这些贡献点兑换攻击性或防御性的法器。他将目光投向了丹堂,心中有着自己的考量。“外置械纹”的进一步研发和优化,尤其是未来可能涉及更精密能量核心的构建,都离不开对各种材料性质、能量反应原理的深入理解。而炼丹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灵植矿物进行提纯、激发、融合的能量反应艺术,与他的研究方向有着诸多相通之处,仿佛是一条隐藏在迷雾中的捷径。
这一日,阳光透过丹堂大殿的窗户,洒下一片片金色的光斑。丹堂正好有一位资深长老公开讲授三品灵丹“凝碧丹”的炼制心得。消息一经传出,不少内门外门弟子纷纷慕名而来,丹堂大殿内座无虚席,人头攒动,宛如一片热闹的海洋。林宸也混在人群中,静静地聆听着,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思索。
长老站在大殿前方的讲台上,身着华丽的丹袍,周身散发着一种沉稳而威严的气息。他演示的是最正统的青云丹诀,手法娴熟得如同行云流水,火候控制更是精妙绝伦。只见他双手轻轻舞动,如同在弹奏一首美妙的乐章,各种灵植和矿物在他的操控下,逐渐融合、变化。台下弟子们不时发出阵阵惊叹,眼中满是敬佩之情。
然而,在林宸眼中,结合古玉传承中的能量视觉和现代化学反应的思维,他却隐约察觉到炼丹过程中几处微小的能量流转可以更优化。那细微的能量波动,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虽然微弱,但却蕴含着无尽的奥秘。
当长老演示完毕,惯例询问台下弟子可有疑问时,台下大多是一片敬佩的沉默。弟子们或是低头沉思,或是相互对视,都不敢轻易开口质疑长老的权威。
林宸略作思索,起身拱手,语气恭敬却清晰地问道:“长老恕弟子愚钝。方才观长老融炼‘碧心草’与‘石髓液’时,火力似乎始终保持在‘文火’中段。弟子斗胆猜想,若能在融合初期的第三息与第七息,将火力短暂提升至‘武火’临界点,再迅速回落,是否可利用瞬间的高温高压,更彻底地激发两种材料的活性因子,减少后续凝丹时的能量内耗,或许能将成丹率再提升半成?”
他这话一出,全场顿时一片寂静,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充满了惊讶、疑惑,甚至是不屑。一个外门弟子(林宸未穿内门服饰),竟然敢质疑丹堂长老的控火手法?还说什么“活性因子”、“能量内耗”,这些词汇闻所未闻,简直如同天方夜谭!
那讲法的长老也是一愣,眉头微微蹙起,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他浸淫丹道数百年,习惯已成自然,从未想过还有人能提出如此刁钻古怪的调整方式。他下意识地想要驳斥,但仔细一回味林宸的描述,尤其是“减少能量内耗”这一点,似乎隐隐触动了他某些模糊的感知,如同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长老没有立刻发作,而是沉吟了片刻,反问道:“依你之言,瞬间的武火岂不会破坏药性平衡?甚至可能导致炸炉风险?”
林宸不卑不亢地回答:“回长老,风险确实存在。但根据弟子观察,碧心草与石髓液的能量峰值耐受性在第三息和第七息恰好处于短暂的交叠高位,此时微超临界点,正可达成最有效融合,只要时机和力度把握精准,应可驾驭。这或可称之为‘脉冲式激发’。”
“脉冲式激发?”长老喃喃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汇,眼中闪过一丝迷茫,随即又陷入深思。台下更是议论纷纷,有的弟子觉得林宸在胡言乱语,有的则露出好奇的神情。
就在这时,大殿角落传来一个沙哑而兴奋的声音:“妙啊!小子!有点意思!”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头发乱如鸡窝、胡子拉碴、袍子上沾满各种药渍的干瘦老者,不知何时蹲在了角落的蒲团上,正双眼放光地盯着林宸。
“是吴长老!”
“丹痴吴长老怎么来了?”
台下弟子一阵低呼。这位吴长老在丹堂是出了名的脾气古怪、不修边幅,但于丹道一途却有着极深的造诣和近乎痴迷的研究精神,最喜钻研各种偏门、创新的炼丹手法,仿佛是一个永远充满好奇心的孩子。
吴长老直接无视了讲法的长老和众人,几步窜到林宸面前,抓了抓乱糟糟的头发,急切地问道:“小子,你刚才说的那个‘脉冲’什么玩意儿?再仔细说说!还有,你怎么算出第三息和第七息是最佳时机的?对能量耐受峰值有什么依据?”
他对林宸那套“离经叛道”的理论非但没有排斥,反而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如同发现了宝藏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