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癸的话语像冰锥,刺破了因“神迹”而沸腾的狂热,将一种更为深沉、更为残酷的真相血淋淋地剖开在我面前。
废气。
权柄。
这两个词在我脑海中反复回荡,看着床上阿茸恬静的睡颜,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命运加诸于他身上的,是何等沉重而诡异的枷锁。
他并非带来恩赐的神只,他只是一个……身不由己的转换器,一个坐在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的、无辜的孩子。
洞窟外,人群的低语和崇拜的目光依旧炽热,但他们所崇拜的,或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一个建立在“废气”之上的虚幻希望。
这种认知让我心中发冷,却又不得不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无论真相如何,阿茸需要保护,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接下来的几天,部落仿佛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虽然棘首领严令禁止打扰,但关于“净化之子”的传说依旧以各种形式在私下里飞速流传,越传越神乎其神。
有人说阿茸是上古神只转世,专门来拯救被污染吞噬的部落;有人说他额间的印记是“冥神之眼”,能看穿一切污秽的本质;甚至有年老的族人笃定,阿茸就是部落世代相传的预言中,“携光而来,终结黑暗”的救世主。
阿茸所在石室周围,被划为了绝对的禁区,三尺之内不许任何人靠近,但也有巡逻的战士自发地在远处列队守护,脊背挺得笔直,眼神里充满了近乎朝圣的虔诚与敬畏。
而阿茸石室内外,也的确发生着肉眼可见的变化。
以他的石床为中心,一种微弱的、持续的净化力场正在缓慢扩散。
原本冰冷坚硬的岩石地面,渐渐变得温润如玉,甚至在床沿四周,悄然铺上了一层极其细微的、散发着幽蓝光泽的苔藓。
那苔藓触感柔软,凑近闻能嗅到一丝极淡的草木清香,若是受伤的人将手放在上面,伤口处会传来阵阵酥麻的暖意,愈合速度会比平时快上数倍。
石室里的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不再有洞窟常见的潮湿霉味,反而带着一种雨后森林般的沁人心脾,连呼吸都觉得舒畅。
偶尔有在外巡逻时被轻微污染侵蚀的战士,被特许在石室门口待上片刻,身上的不适感便会迅速消退,连眼神都变得清明许多。
这一切,都让部落众人对“净化之子”的信仰更加坚定。
大长老甚至亲自带领几位精通草药和符文的长老,日夜守在石室附近的偏殿里,试图研究并引导这股“神圣”的力量,希望能将其作用最大化。
他们用特制的琉璃瓶,小心翼翼地收集那些从阿茸身上逸散出的幽蓝光点,尝试将其融入治疗外伤的药剂中,或是刻入用异兽骨制成的护符里。
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尝试竟真的取得了一些效果。
整个部落,似乎因为阿茸的存在,而获得了一个持续恢复的“泉水”。
然而,在这片看似欣欣向荣的表象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阿茸整整昏迷了三天。
这三天里,他体内的力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消化、整合着那日吞噬来的庞大能量。
额间的冥痕时而泛着柔和的微光,如同月下的溪流般静静流转;时而又沉寂如深不见底的深渊,连周围的空气都仿佛要被吸进去。
那痕迹像是有自己的意识,在阿茸的体内进行着某种无声的蜕变,每一次明暗交替,都意味着他对力量的掌控又深了一分,却也离“纯粹的孩子”这个身份,更远了一步。
我寸步不离地守在他的床边,指尖偶尔会轻轻拂过他额间的冥痕,能清晰地感觉到,他每一次平稳的呼吸,都似乎与周围的空间产生着更深的共鸣。
那些逸散出的幽蓝光点,与其说是无意识排出的“废气”,不如说更像是一种……力量过于充盈后,自然形成的“呼吸”现象。
直到第三日深夜,阿茸长长的睫毛忽然轻轻颤动了几下,像是蝴蝶振翅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紧接着,他缓缓睁开了眼睛。
那双原本清澈如溪的大眼睛里,先是闪过一丝刚从沉睡中醒来的迷茫,眼神涣散地看了看四周,随即像是猛地想起了什么,瞬间惊恐填满!
他下意识地猛地坐起身,小手下意识地死死捂住额间的冥痕,紧张地四处张望,像是在寻找什么可怕的东西,又像是在确认自己是否安全。
“尊上!”当他的目光落在守在床边的我身上时,紧绷的身体瞬间垮了下来,立刻像受惊的小兔子一样扑进我的怀里,小胳膊紧紧抱着我的腰,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还夹杂着难以掩饰的后怕,“……那个……那个很大很大的怪物……它……它好像看到阿茸了!它的眼睛好亮好可怕……”
他显然还对那日最后时刻,巨眼怪物传递来的恐怖意志冲击心有余悸,小身子微微发着抖,连声音都带着哭腔。
我轻轻拍着他的后背,掌心传递去温暖的力量,低声安抚道:“已经没事了,那怪物被我们打退了,不会再来伤害阿茸了。你很勇敢,能在那么可怕的力量面前守住自己,做得很好。”
阿茸在我怀里埋了好一会儿,听着我的心跳声,才慢慢平复下来。
他抬起头时,眼眶还是红红的,长长的睫毛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珠,但大眼睛里的恐惧已经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好奇。
他眨了眨眼,似乎才注意到石室内与往日截然不同的景象,视线落在床沿的幽蓝苔藓上,眼神里满是疑惑。
“咦?”他好奇地伸出胖乎乎的手指,轻轻碰了碰那层柔软的、发着微光的蓝色苔藓,“这是什么呀?暖暖的,好舒服……”
他又深吸了一口气,小脸上露出明显的享受表情,小鼻子轻轻动了动:“空气也变得好好闻哦……”
他似乎完全没意识到,这些变化都源于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