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禾回到苏家大院,天早就黑透了。
客厅里亮着灯,电视里正放着电视剧,但空气里没半点轻松劲儿,反倒透着股说不出的滞涩。
林婉秋坐在沙发正中间,眼神跟探照灯似的,从苏禾的行李包扫到她的衣角,连她脸上的神色都没放过。
“回来了?” 她开口时特意压着语气,想装得平淡,可身子却不自觉往前倾了倾,“部队那边的活儿… 这就忙完了?” 没提具体做什么,既像守着保密的规矩,又像等着苏禾自己漏点话。
林婉秋对这个亲生女儿,心里头一直拧巴。
她盼着苏禾能像苏雪柔那样,听话、贴心,顺着她的心意来,成为苏家能拿得出手的 “体面”。
可苏禾骨子里那股倔劲儿,还有主意正的样子,总让她觉得抓不住,甚至有点挫败。
这回部队直接找苏禾做事,连她都不知道底细,这让她既诧异,又有点慌乱。这个从乡下半路接回来的女儿,难不成还有她不知道的什么好本事?
苏雪柔坐在旁边的沙发上,手里把玩着发梢,嘴角扯出个冷笑,语气里的酸意藏都藏不住:“哟,我们忙得脚不沾地的‘大人物’,总算舍得回家了?这次又去干了什么‘大任务’?”
在她眼里,苏禾就不该回来,她一回来,自己原本顺顺当当的日子全乱了,爸妈的心思被分走,连她羡慕的军区,苏禾都能沾上边。
凭什么?苏禾的一切她都看不顺眼,尤其是这份她够不着的机会,更让她心里堵得慌。
苏禾早习惯了这母女俩的腔调,只淡淡嗯了一声,弯腰换鞋,没打算多说一个字。
跟她们掰扯这些没意义,她的目光越过沙发,落在了从房间里冲出来的小弟苏卫民身上,也就这孩子的欢喜,是真的。
“二姐!你可算回来了!” 苏卫民跑出来,拖鞋在身后甩得啪啪响,一把抓住苏禾的衣角晃了晃,“部队里是不是特别厉害?有没有真枪啊?你干活累不累?”
看着小弟纯粹的样子,苏禾嘴角弯了弯,伸手揉了揉他乱糟糟的头发,语气也软下来,带着点哄小孩的意味:“哪有那么好玩?就是去帮忙干活,枯燥得很。”
晚饭,桌子上更静了,只有碗筷碰撞的轻响。
林婉秋夹了一筷子青菜给苏禾,看似关心:“部队伙食怎么样?没饿着吧?住的地方还习惯?” 眼神却没离开苏禾的脸,想从她的回答里揪出点不一样的。
苏雪柔扒拉着碗里的米饭,没什么胃口,筷子时不时往苏禾那边瞟,眼神里又审视又挑剔。
苏禾没管这些,安安静静地吃饭,心里头却在琢磨事儿:这段时间翻译下来,英语倒是顺溜多了,除了些生僻的专业词,基本没什么卡壳的;可德语还差得远,语法框架是搭起来了,可一碰到那些绕来绕去的技术术语、长句子,就卡壳,翻词典翻得手指都酸了,还得琢磨半天。
最后好些材料,还是部队找了德语专家才搞定的。
看来德语得再加把劲,可不能松下来。
正想着,门口传来钥匙开门的声音,是苏国栋回来了。他脱外套的时候瞥见苏禾,紧绷的脸松了点,在主位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才开口:“那边的活儿,顺不顺利?”
“挺顺利的,都弄完了。” 苏禾抬头回答。
苏国栋点了点头,嗯了一声:“顾团长那边提了一嘴,说你这次帮了不少忙。”
“这是好事,好好学,多门本事,能为部队出力,也是你的光荣。”
这话刚落,“啪” 地一声脆响打破了平静。苏雪柔把筷子拍在桌上,声音在安静的饭桌上格外响。
她站起身,硬邦邦地扔了句 “我回屋看书了”,转身往楼上走,脚步声咚咚的,故意撒气了。
苏国栋瞥了眼大女儿的背影,摇了摇头,没多说什么。
家里这俩闺女的心思,他不是没察觉,可他一辈子在部队待惯了,喜欢直来直去,这种绕来绕去的心思,他觉得没必要较真。都是一家人只要表面上过得去,家里安安静静的,挺好。
苏禾看着父亲的样子,心里门儿清:父亲的认可,是看她 “有用”,看她能走 “正路”,不是真的跟她聊心事。
饭后回到自己的小房间,书桌上还摊着上次没看完的德语课本,月光从窗户照进来,洒在笔记上,透着股冷清的静。
军区里那些紧张又充实的日子,像一场短暂的梦,现在梦醒了,她又回到了苏家。
可苏禾知道,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她见过更宽阔的世界,生出向往,以后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