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绍兴师爷非常厉害,不但精通地方上的刑名、钱粮。税赋等专业知识。更精通地方官吏和士绅之间的利益制衡,和驭民之术。
各种阴谋阳谋他们都会,和会计精通‘合理避税’一个性质。
简单的说,他们是一群有能力的人精。
如果用历史人物对标的话,他们是一群弱一点的‘贾诩’。
因为他们做事以阴谋为主,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一些师爷因此而坐牢。如果把他们集中关押,那么关押点就是古代的提篮桥。
如果能用好这群人精……苏文心中有些激动。
对治理翼州各县,绝对有不错的效果。
“是的,主公。”冯良才点点头。
“他们什么时候到翼州,总共多少人?”苏文平稳了一下情绪,“还有,你是如何接他们过来的,有没有什么风险。”
“禀主公,他们已经到了,总共有十五人。”冯良才回禀,“上次主公让臣下增设府试之后,臣下有一日突然想到府试选拔出来的人才,可能不足让主公满意。于是冥思苦想如何给主公招揽合用的文官人才,于是想到了绍兴师爷这个团体。”
“便把他们秘密接到翼州来,以供主公差遣。”
“老臣当年在地方任职的时候,幕馆的老师刚好跟过老臣一段时间。老臣派过去的人,很轻易就从幕馆中招揽到了这些人才,。”
绍兴师爷来自幕馆,幕馆由一些退休的老师爷开设。
公开招收有意义此道的年轻学子。
【幕馆】可以说是古代的幕僚培训班,对标二十一世纪的职业技术学校。
二十一世纪的情况是,考不上高中的学生进职业学校学习职业技术。古代的情况则是,考不上功名的进幕馆学习当师爷。
寻找功名之外的另外一条谋生之路。
这是一句废话,能考上功名谁还去学当师爷?
此外一些家族的族学,也专门传授当师爷的知识,其中包括《大梁律》的漏洞,官场秘辛。
【幕僚职业学院】里有一整套专业课程,完美针对岗位需求。
第一:必须对《大梁律》倒背如流并灵活运用,这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第二:公文写作,必须熟练写作奏折、告示、禀贴。书信等官方文书,熟练掌握其中的‘潜台词’,要求逻辑严密不露破绽。
第三:精通钱粮、税赋、仓库收支的核算。
第四:重中之重是均衡县令和士绅的关系,经营县令与上司的人际关系,处理好幕僚自己和东家(主子)的关系。
以及深挖地方官与百姓的关系也就是驭民之术,预防、消除民变之类是极端情况。
《佐治药言》、《学治臆说》等幕学经典,就是这方面的教科书。
【幕馆】会附带很多详细的案例,对学子们进行教学。
学子学业有成也就是毕业之后,老师还会通过关系,让他们参加实习。
当实习幕僚。
绍兴师爷团队最厉害的地方,还在于强大的‘校友网络’,老幕僚老师和那些已经任职了的幕僚,给县令推荐自己的同窗校友,如此形成一个职业圈子。
“翼州府距离安昌不远,从海路走三四天就到了。”冯良才向苏文拱手,“主公打算何时召见他们?”
“先别急。”苏文摆了摆手,“在召见他们之前,要先想好如何用他们,如何驾驭他们。”
用、和驾驭一群‘小贾诩’
想要用好他们和驾驭好他们,自己只能比贾诩更贾诩。
说到这里的时候,带着随从人群在一块石料上坐了下来。
一边看工人们忙碌,一边商量治理方面的大事。
“老臣目前对此还没有好的想法。”冯良才摇摇头,如何利用好他们需要极高的政治智慧。
他是有能力利用好师爷团队给自己当幕僚的,但苏文很显然不会让他们给自己当幕僚。
这些师爷们,苏文恐怕另有用途,会用到地方各县去。
如何把师爷用到地方各县,他是全无头绪。
因此冯良才只是负责招揽来了人才,而没有想好如何用他们。
“用知州架空同州、州判的方式,让这些师爷们去各县掌管县内事务。架空各县县令,让各县县令成为签字盖章的傀儡。”苏文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绕过县令,直接向本官汇报各县的工作。从此一县大小事务由师爷做主,师爷掌握实权。”
“主公高明!”冯良才脸上露出了震惊。
苏文这个想法,简直是石破天惊!
或许有人认为这想法没什么大不了,不就是架空县令让亲信掌权吗,这和知州用幕僚团队架空一群下官吏有和区别?
事实并没有想象那么简单。
只有冯良才这种老狐狸,才能一下就听出了关键:
之前的县令是效忠于皇帝,而现在苏文的师爷团队管理各县后,他们效忠的对象是苏文。
苏文对各县实现了垂直管理。
其二,传统县令的目标是维稳、完成考成和升迁,对皇帝、整个官僚系统负责。而现在他们是对苏文这个东家负责。
其三,传统县令的行为目的是平衡各方势力、规避风险,积累官场人脉。而这群师爷的行为逻辑是,效率至上成本控制和完成目标。
师爷是没有官身的,他们根本没有升官的机会。
便不会为升官而绞尽脑汁,用尽各种手段。
其四,县令是三年一换捞一笔就走,流动性强,关注短期效果。而师爷们则可以被苏文长期聘用,他们更关注长期治理效果。
师爷没有官身其实是关键,没有官身,他们没有压榨百姓的资本和底气。
他们只是苏文的幕僚,或者说是工人。
主公对这群‘工人’的考核,想必都在民生上面吧,冯良才心想。
“对各师爷的绩效考核,第一条就是百姓有没吃饱饭。”果然,冯良才的念头刚刚落下,耳边就传来苏文平静如水的声音,“税收的完成程度,县内有没有邢狱冤案,人口增长垦荒多少,百姓的负担有没有减轻。百姓过的好不好,是本官对他们考核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