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的李瑞,像是被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刚才那股指点江山、用代码重塑世界的亢奋劲儿,瞬间熄火了。
“不愿意戴……怎么办?”
他喃喃地重复着,这个问题像一个幽灵,飘荡在他用无数逻辑门和算法构建的完美世界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又那么无法忽视。
“这……这不可能啊!”李瑞的声音透着一股技术人员特有的固执和迷茫,“这东西是为了他们好啊!能救命的!为什么会不愿意戴?我们可以把它做得更漂亮,用亲肤材质,续航做得更久,甚至可以定制他们喜欢的颜色……”
他说了一连串技术上的优化方案,但每说一句,底气就弱一分。因为他心里清楚,林舟问的,根本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林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他知道,李瑞这颗全省最聪明的大脑,此刻撞上了一堵最柔软也最坚硬的墙——人心。
“妈的。”电话那头,李瑞烦躁地骂了一句,传来椅子被猛地推开的声音,“我……我想不明白。这不科学。”
“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一个科学问题。”林舟的声音很平静,“它是一个人情问题。而我们团队里,有一个这方面的顶级专家。”
李瑞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您是说……马叔?”
“准备一下,开视频会议。”
十分钟后,发改委主任办公室里,灯火通明。林舟和李瑞坐在会议桌的一端,桌子中央的巨大屏幕上,出现了马叔那张熟悉的、总是带着三分笑意的脸。
马叔那边显然是白天,阳光正好,他身后是一片生机勃勃的菜园,几只蝴蝶在番茄花上飞舞。他戴着草帽,手里还拿着一把小锄头,像个刚从田里忙活完的农夫。
“怎么了这是?”马叔看着屏幕里两个年轻人严肃的表情,乐呵呵地问道,“‘文化航母’的图纸画完了,准备让我这老头子去当水手长?”
李瑞一五一十地将自己的“智慧养老”设想,从智能手环的技术细节,到云端大数据中心的宏伟蓝图,再到那个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终极问题,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他越说,马叔脸上的笑容就越浓。等李瑞说完,马叔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身边的一个大茶缸,美滋滋地喝了一口浓茶,才慢悠悠地开口。
“小李啊,你这脑子,真是没得说。你这套东西,要是放在三十年后,别说老人,年轻人都要抢着戴。”马叔放下茶缸,用带着泥土芬芳的手指点了点屏幕,“但现在,不行。”
“为什么?”李瑞不服气地追问。
“我问你,假如有人天天跟着你,说为了你好,你吃几碗饭,睡几个钟头,上几趟厕所,他都给你记在本子上,你乐意吗?”
李瑞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
“老人也是人,而且是自尊心更强的人。”马叔的语气很温和,却字字扎心,“你那个手环,在他们眼里,不是什么‘守护神’,它是个‘监视器’。戴上它,就等于承认自己老了,没用了,需要被别人看着了。你这是在往他们心窝子上戳刀子啊。”
马叔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更何况,他们孤独啊。你那个手环,能提醒他吃药,能在他摔倒的时候报警。可他一个人吃饭的时候,手环能陪他聊聊天吗?他看着老伴儿的遗像发呆的时候,手环能给他递张纸巾吗?”
一番话,说得李瑞面红耳赤,他引以为傲的技术壁垒,在这些简单朴素的人性拷问面前,脆弱得像一层窗户纸。
林舟静静地听着,他知道,破局的时刻到了。
“马叔,那您看,这事儿该怎么办?”林舟开口问道。
“怎么办?”马叔笑了,他摘下草帽,扇了扇风,“咱们得换个玩法。不能硬塞,得让他们抢着要。”
“抢着要?”李瑞的眼睛瞪大了。
“对。小李那个手环,是个好东西,但它不能只是个‘监视器’,它得是个‘钥匙’,是张‘通行证’。”马叔的眼中闪烁着一种洞悉人心的光芒。
“钥匙?通行证?”
“你们想啊,老城区那些老人,最愁的是什么?不是没钱买菜,是做饭太麻烦。一个人,做多了吃不完,做少了没花样。咱们就在他们社区里,搞个‘老年食堂’,怎么样?”
马-老年食堂。
这四个字一出来,林舟的眼睛瞬间亮了。
“食堂里,请专业的营养师配餐,三菜一汤,荤素搭配,软烂可口,还便宜。一顿饭,就收他们三五块钱的成本价。拿着咱们那个手环去刷一下,‘嘀’的一声,饭就来了。你说,为了每天能吃上这口热乎饭,他们愿不愿意戴这个手环?”
李瑞的呼吸急促起来,他仿佛看到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光吃饭还不够啊,吃饱了没事干,更空虚。”马叔像是打开了话匣子,越说越起劲,“咱们再搞个‘日间照料中心’。就在食堂旁边,腾几间屋子。上午,搞个书法班、读报组;下午,摆上棋盘、麻将桌。再请个中医院的退休老医生,每周来坐诊两天,免费量量血压,做做推拿。想进这个门?也得刷手环。”
“手环不再是冰冷的监视器了。”林舟接过了话头,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它成了一张社区服务的‘一卡通’。是身份的象征,是能享受到福利的凭证。”
“对喽!”马叔一拍大腿,“这就叫‘投其所好’。你得先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等他们习惯了每天去食堂吃饭,去中心下棋,离不开这个集体了,手环自然就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到那个时候,你再告诉他们,这个手环还能监测心率,还能防走丢,他们不仅不会抗拒,还会觉得这东西真神了!”
马叔顿了顿,又补充道:“对于那些实在走不动道的老人,咱们就搞‘居家上门’服务。社区中心招募一些下岗的嬢嬢,或者有爱心的年轻人做志愿者,也是通过手环系统派单。今天帮张大爷家打扫卫生,明天给李奶奶上门送饭。服务完了,让老人用手环‘嘀’一下,确认服务。嬢嬢们有收入,志愿者们有荣誉,老人们也得到了照顾。这不就盘活了吗?”
老年食堂、日间照料中心、居家上门服务……
马叔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它像一张温暖的网,将那些散落在城市角落里的孤独老人,重新连接起来。
李瑞在屏幕那头,已经拿起了纸笔,疯狂地记录着,脸上的表情,是那种醍醐灌顶后的狂喜。他脑中的数据流和算法,终于找到了与现实世界完美融合的接口。
“老大,我明白了!”李瑞激动地喊道,“手环App里,要加上社区活动日历,要加上食堂菜单预告,要加上一键预约上门服务功能!我们还可以搞个积分系统,老人参加活动、志愿者提供服务,都能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换食堂的免费餐,或者小礼品!”
看着李瑞重新燃起的热情,林舟笑了。
他知道,养老这个难题的最后一块拼图,找到了。
李瑞的技术是骨架,冰冷而坚固。
马叔的模式是血肉,温暖而柔软。
两者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有生命力的“人”。
林舟看着屏幕上神采飞扬的两个人,一个代表着未来的科技,一个代表着传统的温情,在这一刻,通过他这个“链接者”,达成了完美的和谐。
“马叔,这件事,恐怕要辛苦您亲自出马了。”林舟郑重地说道,“第一批试点,需要您这样懂人心、接地气的人去坐镇。”
“没问题!”马叔把锄头往地上一插,豪气干云,“我这把老骨头,早就想找点事干了!你们负责天上飞的,我负责地上跑的!”
会议结束,办公室里只剩下林舟一人。
他没有立刻休息,而是再次闭上眼睛,将马叔的“社区养老”模式和李瑞的“智慧养老”系统,全部输入了【因果沙盘】。
沙盘之上,数据奔涌,模型重构。
他看到,在老旧的社区里,一间间窗明几净的“老年食堂”和“日间照料中心”拔地而起。老人们三三两两,笑着,聊着,刷着手腕上的手环,走进去,端出热气腾腾的饭菜。
那些代表着“独居”和“空巢”的、孤独闪烁的光点,开始汇聚,开始稳定地亮起。
代表着“健康”的绿色光点,覆盖率在缓慢但坚定地提升。
整个沙盘的色调,从代表着衰败和孤独的灰暗,一点点变得温暖、明亮起来。
推演结果显示:【“智慧养老”+“社区养老”融合模式,综合成功率92.7%】。
成了。
林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股巨大的满足感涌上心头。这比“文化出海”那千亿美元的商业价值,更让他感到踏实和欣慰。
就在这时,他桌上的私人手机,突然响了。
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林舟看了一眼,选择了接听。
电话那头没有立刻传来声音,只有一阵轻微的、压抑的电流声。过了几秒,一个经过变声器处理的、嘶哑而阴冷的声音响了起来,一字一句,像是从地缝里挤出来。
“林主任,听说你对养老很感兴趣。”
“云台山疗养院,3号楼,301室。有位老人,想见见你。”
“他让我转告你,他手里,有你父亲当年……最后的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