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挂断,办公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那经过变声器处理的嘶哑声音,仿佛还带着电流的余温,在林舟的耳蜗里反复回响。
“……你父亲当年……最后的遗物。”
这句话像一根淬了冰的钢针,精准地刺入他层层理性包裹下最柔软的地方。父亲,这个在他生命中早已模糊成一个符号、一个档案袋里几页单薄纸张的名词,在这一刻,突然被赋予了沉甸甸的、带着体温的重量。
这不是政治博弈,不是利益交换,这是一场针对他个人历史和情感的精准狙击。
林舟没有动,他依旧保持着接电话的姿势,只是手指无意识地收紧,手机外壳发出轻微的、不堪重负的呻吟。他没有愤怒,也没有慌乱,一种彻骨的寒意从脊椎升起,迅速蔓延至四肢百骸。对手的段位,比他预想的要高,也比他预想的要……没有底线。
他缓缓闭上眼睛,意识沉入脑海。
【因果沙盘】瞬间激活,黑暗的意识空间里,云台山疗养院的立体模型被迅速构建出来。3号楼,301室,那个房间像一个闪烁着不祥红光的漩涡。
【决策变量:接受邀请,独自前往云台山。】
沙盘之上,时间线飞速快进。画面模糊而跳跃,没有清晰的对话,只有一连串充满了危险暗示的场景碎片。他看到自己走进那个房间,门在身后无声地关上。一个看不清面容的老人坐在轮椅里,手里摩挲着一个物件。紧接着,是突兀的闪光灯,是几张被塞进他口袋里的照片,是他被人“搀扶”着离开疗养院的背影……
推演结果显示,此行有91%的概率,会让他陷入一个精心设计的政治或道德陷阱。所谓的“遗物”是诱饵,真正的目的,是制造一个足以摧毁他政治生命的把柄。
他回溯时间,注入第二个变量。
【决策变量:无视此电话,不予理会。】
沙盘的画面切换。几天后,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些含沙射影的帖子。帖子的内容与他的工作无关,而是深挖他父亲当年的旧事,用春秋笔法暗示其“死因存疑”、“存在作风问题”。这些帖子像病毒一样扩散,虽然很快会被删除,但“林舟父亲”这个话题,已经成了一个可以被随时引爆的火药桶。
推演结果显示,无视,等于将攻击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对方。他们会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不断骚扰、抹黑,从根基上动摇他的公众形象和组织信任。
林舟睁开眼,眼底一片冰冷。
这是一个死局。去,是陷阱;不去,是泥潭。对方的目的不是要立刻打倒他,而是要用他父亲这根刺,来牵制他,控制他,让他变成一个听话的木偶。
而这一切的起因,无疑是他即将推动的,触动了无数人奶酪的“幸福养老”工程。
这个工程,从李瑞的“智慧养老”构想,到马叔的“社区养老”落地,已经有了完美的骨架和血肉。但林舟此刻却看到了一个致命的阿喀琉斯之踵。
钱。
老年食堂的补贴,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费用,智能手环的采购成本,上门服务的劳务支出……每一项,都意味着巨大的财政资金流动。这笔为了全省几百万老人安度晚年的“养命钱”,在另一些人眼中,无疑是一块肥得流油的唐僧肉。
他再次启动沙盘,这一次,推演的目标不再是云台山,而是“幸福养老”工程的资金流向。
【推演目标:评估“幸福养老”工程的资金安全风险。】
沙盘中,一笔笔虚拟的财政拨款,如同一条条金色的河流,从省财政的源头涌出,流向全省各地的社区。然而,河流所到之处,无数看不见的“吸管”从阴影里伸了出来。
他看到,一个手环的采购成本明明只有一百元,但在报表上,却变成了三百元;他看到,一个社区食堂,一天只服务了五十人,上报的用餐人数却是五百人;他看到,所谓的“居家上门服务”,成了一些关系户挂名领钱的空壳……
金色河流在流淌过程中,不断有细小的支流分叉出去,汇入一个个由空壳公司、虚假项目构成的黑色池塘。
沙盘最终给出的数据,让林舟的后背渗出冷汗。
【在现有监管体系下,项目第一年资金滥用、贪腐、挪用的比例,预估为23.4%。】
五分之一的养命钱,会在层层转包和虚报冒领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个项目,非但不能成为他的政绩,反而会在一两年后,变成一个引爆全省的巨大腐败丑闻,将所有参与者都炸得粉身碎骨。
云台山上的威胁,是悬在头顶的剑。而这23.4%的数字,是埋在脚下的雷。
他忽然明白了。在建造这艘承载着无数老人希望的“幸福方舟”之前,他必须先铸造一面最坚固的盾,建立一道最森严的防火墙。
他拿起了桌上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电话那头,苏晓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清冷、干练。
“林舟?”
“是我。有时间吗?我需要你。”林舟的声音很平静,但熟悉他的人,能听出那平静之下压抑的重量。
半小时后,省纪委一间不对外开放的小型会议室里。
苏晓一身深色的职业套装,坐在林舟对面。她面前没有笔记本,也没有茶杯,只是静静地看着林舟,眼神像手术刀一样锐利,仿佛能看穿他的一切。
林舟没有提及那个神秘的电话,一个字都没有。那是他私人的战场,他不习惯将自己的软肋暴露给任何人,哪怕是战友。
他将一台加密的平板电脑推到苏晓面前。
“‘幸福养老’工程,方案基本成熟了。技术和模式都不是问题,问题在这里。”
屏幕上,是林舟根据沙盘推演结果,重新绘制的一张资金流向图。金色的主干道,以及那些分叉出去的、触目惊心的黑色支流。图的末尾,是一个血红的数字:23.4%。
“这是我让李瑞的团队做的风险评估模型。”林舟轻描淡写地将功劳推给了李瑞,“一个预估。但我相信,只会比这个数字更高。”
苏晓的目光落在那个数字上,瞳孔不易察觉地收缩了一下。她没有问这个模型的依据,她相信林舟。
“这不是风险,这是自杀。”她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却比窗外的冬夜还要冷,“拿着给老人看病的钱去中饱私囊,枪毙都算便宜他们。”
“所以,在我把这份计划书放到赵书记的桌上之前,我需要一个配套的‘金融安全计划’。”林舟看着她,“一个能把这23.4%的风险,降到0.1%以下的计划。我需要你来设计这道防火墙。”
苏晓没有立刻回答。她伸出纤细的手指,在屏幕上那张复杂的资金流向图上缓缓划过,像是在巡视自己的领地。
“防火墙?”她抬起眼,看着林舟,“不,我要建的,是一个‘高压电网’。谁碰,谁就得变成焦炭。”
她没有丝毫犹豫,几乎是脱口而出,一套完整而严酷的监管体系,已经在她脑中成型。
“第一,独立账户。所有和养老项目相关的资金,全部注入由省纪委、财政厅、审计厅三方共同监管的特别账户。这笔钱,独立于任何地方政府的财政体系之外。”
“第二,全程留痕。每一笔钱的支出,从省级拨款到最终支付给服务商或个人,全部线上完成。任何一笔超过五千元的支付,必须有至少两个不同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交叉审批。所有审批记录,永久保存,不可篡改。”
“第三,数据预警。我会让纪委的技术部门,和李瑞的团队对接。将这个资金监管系统,与我们现有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工商注册信息等数据库打通。一旦系统发现,某笔款项流向了某位干部亲属持股的公司,或者一个刚刚成立不到三个月的皮包公司,警报会立刻在我办公室的电脑上响起。”
“第四,社会监督。设立一个独立的、加密的举报网站和热线,24小时专人值守。任何公民,都可以匿名举报。一旦举报属实,查获资金的一定比例,将作为奖金,直接发放给举报人。我要让那些蛀虫,活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
苏晓一条条地说着,语气平静,但内容却充满了肃杀之气。她所构建的,是一个从资金源头、流转过程、终端支付到事后追惩的全链条、无死角的天罗地网。
“最后,”她停顿了一下,目光直视林舟,一字一句地说道,“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我要省委授权,成立‘养老资金专项督查组’,我亲自带队。这个督查组拥有‘先斩后奏’的权力。任何被发现挪用、贪占养老资金的公职人员,无论级别,一律就地免职,移交司法。没有任何通融的余地。”
林舟静静地听着。
这就是苏晓,他最锋利的一把刀。精准、冷静,而且致命。他要的是一道防火墙,而苏晓直接给了他一座断头台。
“好。”林舟点头,“我同意。你需要的所有授权,我会去向书记要。”
会议室里的气氛,因为这套冷酷的计划而变得有些凝重。
苏晓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起身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她忽然停下脚步,转过身来。
她看着林舟,今天的林舟,似乎有些不一样。那张总是平静如水的脸上,藏着一丝极难察觉的疲惫和阴郁。
“林舟,”苏晓忽然开口,声音比刚才柔和了一些,“这套方案……很极端。一旦推行,我们会立刻成为很多人的眼中钉。你确定,已经准备好了?”
林舟没有回答,只是将目光投向窗外。城市在夜色中,像一片沉默的、布满陷阱的丛林。
苏晓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几秒,她那双洞察人心的眼睛,似乎捕捉到了什么。
“你那个风险评估模型,”她缓缓开口,问题像一枚精准的探针,刺向了最核心的地方,“23.4%,这个数字太精确了,不像是纯粹的理论推演。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让你突然想到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