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啊!瑛兄弟此法,闻所未闻,却暗合乐理!声音叠在一起,非但不乱,反而更加好听了!”柳湘莲击节赞叹,他于音律上造诣颇深,立刻领悟到了这其中蕴含的无穷妙处。
“太好了!”顾怜儿欣喜地拍手,“姐妹们,我们快按贾公子说的方法试一试!说不定,这种新奇的唱法,真的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又过了一个时辰,画舫歌赛终于开始。
月明星稀,月华如练,照在瘦西湖之上,将这片玲珑山水浸润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二十四桥卧于波心,汉白玉的桥身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一位不眠的佳人。
一艘艘缀满彩灯的画舫驶过,橹声欸乃,划开晶莹闪烁的波痕,碎玉般的光点在水面跃动。
桥畔,此刻更是灯火辉煌,人声鼎沸。
一座临时搭起的高台临水而立,四周悬挂着精美的琉璃灯和大红宫灯,将这片水域照耀得恍如白昼。
台上铺设着猩红地毯,摆放着紫檀案几。高台附近,早已被文人墨客以及各色看客围得水泄不通,声浪一阵高过一阵。
黄家家主黄显仁坐在主位上,肥胖的身躯将宽大的座椅填得满满当当。
他满面油光,一双小眼睛因志得意满而眯成了细缝。他时而环视周围的繁华盛景,时而与身旁之人谈笑,顾盼之间,尽是掌控一切的倨傲之态。
在他的左右,依次坐着几位被他请来压阵的扬州官员,还有着名的词曲大家江白石,另有几位本地颇具声望的名士清流,都是面露欣然之色,与黄显仁拱手寒暄。
这次画舫歌赛办得比往年更为隆重。
黄家是最大的主办方,为这次歌赛直接砸了十万两银子。
黄显仁想到那个油盐不进的林如海,终于一命呜呼,如同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下,心中无比舒爽。
这些年来,为了害死林如海,他可是花了天价的银两,最后费尽周折请得一位神秘的用毒高手,阴谋才得以成功。
“跟我斗?你还嫩了点!”他在心底无声地咆哮着。
黄显仁的目光贪婪地扫过那些画舫,想着不久之后,将会与今夜选出的花魁共度良宵,不由得感到浑身一阵燥热。
瘦西湖上,灯火如昼。一艘艘画舫缓缓驶过二十四桥边的评判台前。
舫内精心装扮的歌姬舞伶们,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或轻歌曼舞,或弹奏乐器,引得围观的人群爆发出阵阵雷鸣般的喝彩声。
评判台侧,数个嗓门洪亮的唱礼人正襟危立。他们紧盯着记录官递来的条子,运足气力,依次将成绩朗声宣告出来:
“邀月舫,得花总计二百六十一朵!”
“忘忧舫,得花总计三百二十三朵!”
……
唱礼声此起彼伏,每一次报数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弦。
此次画舫花魁大赛,以得花多者为胜。
共设九名评委,都是当地的官绅名士,更有几名包括江白石在内的音律大师。每艘画舫表演过后,每位评委一次最多可投出十朵花。
除了这九位评委,在场所有观战的游客士绅,只需花费一两白银,便可购得一朵花,投给自己属意的画舫佳人。
这一两银子一朵花,既是真金白银的较量,亦是人气的直观体现。往往一位豪客一掷千金,便能瞬间扭转局势,引得全场艳羡。
香怜舫作为上次的榜眼,此次被安排在倒数第二位出场。
而最后一位压轴出场的,正是她们多年的死对头,以豪奢着称的珍宝舫。
眼看马上就要轮到香怜舫出场了,柳湘莲、贾瑛对顾怜儿再次鼓励一番后,便从舫上跃至岸边。
不料,这一幕恰好被后面珍宝舫上的绿袖看到了,她立刻又是一阵讥讽:
“哎呦喂,顾怜儿,你可真厉害,不愧是万年老二,居然找了两个俊俏郎君给你打气。啧啧,当心这气打多了,一会儿上了台两腿发软,站都站不起不来!哈哈哈!”
顾怜儿气得俏脸煞白,当即就要反唇相讥。
柳湘莲递给她一个镇定的眼神,低声道:“你安心准备演出,别坏了嗓子,让我来。”
言罢,他转身面向珍宝舫喝道:“珍宝舫上的老姑娘听着,别再学乌鸦叫了,当心老子扯烂了你的破袖!”
贾瑛在旁“唰”地一声打开折扇,笑道:“绿袖阿姨,您还是回家补袖子去吧,看你的袖子都绿的发霉啦!要不,在下勉为其难,用袖子堵上您那破嗓子,免得在此处漏风,徒惹人笑!”
岸上的看客们听了这话,顿时爆发出难以抑制的哄堂大笑,
绿袖被噎得满脸涨红,手指着岸边“你……你……”了半晌,却再也吐不出一个完整的词来,最终狼狈不堪地缩回了窗内。
香怜舫终于缓缓驶近了灯火辉煌的评判台。
起初,并未见主角登场。只见数位身着素雅青衣的伴唱歌女翩然起舞,动作整齐而柔美。
在悠扬的丝竹伴奏中,她们朱唇轻启,发出纯净空灵的和声。那和声并非寻常的“咿呀”之词,而是一种精心编排的、富有层次感的韵律哼鸣。
虽无具体歌词,却如云层叠嶂,营造出一种丰富而立体的听觉美感,瞬间将场内的嘈杂压了下去,引人入胜。
就在这和声织就的梦幻氛围达到顶点之时,一袭炽烈红衣的顾怜儿,如同雪地里骤然绽放的红梅,轻盈地舞至歌女们的中央。
紧接着,她天籁般的嗓音悠然响起,唱的是一曲扬州慢。
顾怜儿的声音清越婉转,经由那独特立体和声的烘托与铺垫,这曲调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
主声与和声如水乳交融,既突出了主旋律的惊艳,又赋予了整个表演丰厚的层次与空间感,听得人如痴如醉。
评判台上,几位素来以矜持稳重着称的音律大师,此刻早已敛去了漫不经心的神色。
他们或凝神侧耳,或身体微微前倾,眼中无不流露出惊异与赞赏。
这种将人声作为乐器的唱法,在他们看来,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妙哉!此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