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收获暂时缓解了村庄的燃眉之急,但秦建国心里那根弦却丝毫不敢放松。土豆和南瓜数量有限,必须精打细算,而留作种薯的那部分,更是未来的希望,容不得半点闪失。
试验田选在村东头一块相对肥沃、靠近水源的缓坡上。秦建国亲自带着人翻地、起垄,按照沈念秋从书上看来并结合老农经验总结的方法,将切块、裹了草木灰的土豆种薯小心翼翼地埋进土里。南瓜籽也被点种在田边地头。村民们每天都要去看上几遍,仿佛能看着那些绿色的生命破土而出。
日子在期盼和持续的劳作中一天天过去。田野里的秧苗在渠水的滋养下,顽强地伸展着翠绿的叶片。山上的探索也并未停止,但秦建国调整了策略。他不再组织大规模、长时间的深入探险,而是化整为零,由经验丰富的猎人带领几个机灵的年轻人,分成两三个小组,轮换着在相对安全的近山区域进行短途搜寻。
他们的目标更加明确:不仅是寻找可能存在的、新的可食用植物,更重要的是熟悉山林,建立安全的采集路线和临时庇护点,并持续获取肉食补充。
这天午后,虎子带领的狩猎小组回来了,收获不算丰硕,只带回来两只野兔和一串用草绳穿着的肥硕山鼠。但虎子的脸上却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
“建国哥!”他径直找到正在查看试验田出苗情况的秦建国,压低声音说,“我们发现了个好地方!”
“哦?什么地方?”秦建国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
“一片野竹林!”虎子眼睛发亮,“就在北边那个山坳里,离咱们上次找到‘土芋’的地方不算太远。那片竹子长得很密,里面……里面有竹笋!好多好多!刚冒尖,嫩得很!”
竹笋!这可是好东西!秦建国心中一喜。他早年走南闯北时见识过,竹笋味道鲜美,无论是鲜食还是晒成笋干,都是极好的食物。
“确认过吗?周围有没有大型野兽的踪迹?”秦建国保持着冷静。
“仔细看过了,有些野猪的脚印,但都是旧的。那片林子静悄悄的。”虎子肯定地回答。
“好!”秦建国当机立断,“明天一早,你带路,我们多带些人,去挖竹笋!记住,只挖成熟的,小的留着长竹子。”
消息传开,村民们又是一阵欢欣。第二天,一支由妇女和半大孩子为主的采集队组织了起来,她们带着篮子和短镐,在虎子等几个猎人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开往那片野竹林。
果然如虎子所说,春雨滋润后,竹林里冒出了密密麻麻的笋尖,褐色的笋衣包裹着鲜嫩的笋肉,看着就喜人。大家小心翼翼地挖掘,既保证能挖到可食用的部分,又不至于伤到竹根。孩子们的欢笑声在竹林里回荡,这是饥荒以来,村里难得听到的轻松时刻。
一天下来,收获颇丰,带去的篮子和麻袋都装得满满当当。新鲜的竹笋立刻被分到各家,或炒或炖,或切片焯水后晾晒。村庄里弥漫着一股清新的笋香,混合着南瓜的甜糯和土豆的朴实香气,虽然依旧没有一粒粮食,但餐桌上的内容确实丰富了起来。
沈念秋更是忙碌起来。她不仅指导大家如何安全地处理这些新食物(比如某些野菜和竹笋需要充分焯水去除涩味和微量毒素),还开始尝试用有限的原料进行“深加工”。她将挖来的野葱、野蒜晒干磨粉,当作调味品;将一些确认无毒的野菜嫩叶焯水后揉进土豆泥里,做成菜团子,虽然粗糙,却能增加份量和不同的风味;她甚至尝试用南瓜和少量野豆制作类似“糊糊”的食物,给牙口不好的老人和孩子补充营养。
她的这些小小创新,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民的饮食方式,也在最大限度上利用着每一分来之不易的食物。
然而,大山给予馈赠的同时,也潜藏着危机。
就在挖笋行动后的第四天,负责在村子外围巡逻的根生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报告:“建国哥!不好了!北边……北边林子边上,发现野猪群活动的痕迹!看样子是冲着咱们那片试验田和村子来的!”
野猪!这东西破坏力极强,一旦让它们闯进试验田,那些刚出土的土豆苗和南瓜苗会被连根拱起,毁于一旦!甚至可能冲击村庄,伤及人畜。
刚刚松弛下来的气氛瞬间再次紧绷。
秦建国立刻召集所有青壮年,带上所有能用的武器——柴刀、锄头、自制的长矛和弓箭,紧急赶往北边林地边缘。
痕迹很新,杂乱的蹄印和被拱开的泥土清晰可见,看来野猪群已经在这附近徘徊了。它们显然是被村庄附近新开垦的土地和可能存在的食物气味吸引过来的。
“不能等它们进来!”秦建国面色凝重,“必须在林子边上拦住它们!”
他迅速布置防线,利用地形,砍伐了一些树木设置简易的路障,并安排了几个箭法最好的人占据制高点。
夜幕降临,山林变得漆黑而静谧,但这种静谧中却蕴含着极大的危险。人们屏息凝神,紧握着手中的武器,眼睛死死盯着前方黑暗的林子。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传来,紧接着是低沉的哼哧声。借着微弱的月光,可以看到几团黑影从林子里钻了出来,体型硕大,獠牙在黑暗中泛着冷光——正是野猪!而且不止一头,看样子是一个小型家族,至少有五六头!
“准备!”秦建国低吼一声,举起了手中的长矛。
野猪群发现了前方的障碍和人类的气息,变得焦躁起来。领头的公野猪发出一声威胁性的低嚎,刨动着前蹄,猛地冲了过来!
“放箭!”虎子一声令下,几支箭矢嗖嗖地射向野猪。但野猪皮糙肉厚,箭矢大多被弹开,只造成了些许皮外伤,反而更加激怒了它们。
“顶住!”秦建国站在路障后,长矛对准了冲来的公野猪。其他村民也怒吼着,用长矛、锄头奋力捅刺。
一场人与野兽的正面冲突,在寂静的夜幕下爆发。怒吼声、野猪的嚎叫声、兵刃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夜的宁静。
秦建国瞄准机会,一矛狠狠刺入公野猪的脖颈,但野猪生命力顽强,负痛狂冲,几乎将路障撞散。旁边一个村民躲闪不及,被野猪的獠牙划伤了小腿,顿时鲜血淋漓。
“根生,左边!”秦建国大喊,同时奋力抽出长矛,再次刺出。
根生和另外几人拼命攻击野猪的侧腹和后方。混乱中,虎子从高处跳下,瞅准空档,将一柄柴刀狠狠劈在了公野猪的后腿上。
公野猪一声惨嚎,行动顿时迟缓。众人一拥而上,各种武器如同雨点般落下,终于将这头最大的威胁放倒。
剩下的几头野猪见头领被杀,失去了斗志,嚎叫着窜回了黑暗的林子深处。
战斗结束了。村民们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不少人身上都挂了彩,心有余悸。地上躺着两头野猪的尸体,其中一头正是那只巨大的公野猪。
虽然有人受伤,但试验田保住了,村庄的威胁暂时解除,还获得了意外的肉食。人们看着那庞大的野猪尸体,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胜利的笑容。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肉食储备!
秦建国安排人立刻处理野猪,受伤的人被紧急送回村里由沈念秋救治。他站在夜色中,看着忙碌的人群,心中感慨。这个春天,他们与水争,与人争,与兽争,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
夏天的气息越来越浓,气温明显升高,田里的作物开始进入快速生长期。他知道,接下来的挑战,或许是除草、除虫,或许是突如其来的暴雨山洪,或许是疾病……
他回头望向村庄,点点灯火在黑暗中顽强地亮着。这个集体,在一次次的危机中正变得越来越坚韧。他们学会了利用水利,学会了向大山索取,学会了团结抗争。
夜风吹过,带着田野里禾苗的清新气息和淡淡的血腥味。秦建国深深吸了一口气,握紧了拳头。无论前方还有什么困难,他们都必须,也一定会,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