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六月,海棠叶背面多了些橙黄色的小卵——八宝蹲在树下,盯着那些芝麻大的圆点,这是之前那只七星瓢虫的“宝宝”,他们要把瓢虫从卵到成虫的蜕变过程,完整记录在故事册的“蜕变页”,见证小生灵的成长奇迹。
熙安的相机成了“追踪神器”,他每天清晨都来拍瓢虫卵的变化:“你们看,昨天还是光滑的卵,今天壳上有点透明了!”他把不同天数的卵照片拼成“成长序列图”,贴进“蜕变页”,标注着“第3天”“第5天”“第7天”。当第一只幼虫咬破卵壳爬出来时,他更是连拍了20多张:“它长得像小毛毛虫,身体上有黑色的刺,和成虫一点都不一样!”
溪然则用文字写“瓢虫成长日记”:“6月10日,幼虫出来了,吃了一整天蚜虫,肚子圆滚滚的;6月15日,幼虫开始蜕皮,蜕下来的皮像件小外套;6月20日,它变成了蛹,像个橙红色的小灯笼挂在叶背上。”她把蜕下来的幼虫皮小心收好,压在故事册里,旁边写:“这是瓢虫宝宝的‘第一件衣服’,以后它还要换好多件。”
泽安和辰宇给瓢虫幼虫搭了个“防护网”——用细树枝围在海棠叶周围,防止幼虫掉下去。“我们的紫薇苗有保护,瓢虫宝宝也得有!”泽安在“蜕变页”画了个小小的防护网,辰宇则贴了张两人给幼虫喂蚜虫的照片:“每次喂完,幼虫都爬得更快了,肯定在谢谢我们。”
顾念和瑶心给瓢虫的每个成长阶段都编了小段旋律:幼虫阶段是轻快的跳音,像小虫子爬来爬去;蛹阶段是绵长的长音,像在安静等待;成虫阶段则是活泼的和弦。她们把谱子写在“蜕变页”,还录了段“瓢虫成长曲”的二维码:“扫码就能听到瓢虫从宝宝长成成虫的声音,太神奇了!”
汐玥和沫希用彩泥捏了瓢虫的“成长模型”:橙黄色的卵、黑刺幼虫、橙红蛹、七星成虫,摆在一起像个迷你成长展。“这是给瓢虫宝宝做的‘成长纪念册’!”沫希把模型照片贴进故事册,汐玥则在旁边画了个笑脸:“等新的成虫飞出来,我们就把模型送给它当礼物。”
终于到了蛹羽化的那天,八宝早早围在海棠树下。只见蛹壳慢慢裂开,一只崭新的七星瓢虫爬了出来,翅膀还是皱巴巴的,慢慢展开、变硬,最后抖了抖翅膀,飞到了海棠花上。熙安连拍了整个过程,溪然念着日记,顾念瑶心弹起“成虫曲”,泽安辰宇欢呼着“飞起来啦”,汐玥沫希举着彩泥模型比对——这一幕,被王俊凯悄悄拍了下来,贴进每个孩子的“蜕变页”。
老师在科学课上表扬了他们的“瓢虫成长记录”:“你们不仅见证了蜕变,更用自己的方式留住了这份奇迹,这就是科学观察的温度。”她在“蜕变页”上盖了个“生命小见证者”的印章。
夕阳下,新羽化的七星瓢虫停在海棠花上,八宝的故事册“蜕变页”摊在叶旁,照片、日记、谱子、模型和老师的印章,都映着晚霞的光。就像熙安在照片旁写的:“原来成长和蜕变,不管是我们,还是小瓢虫,都这么神奇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