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李正峰的难题
就在清州市乃至全省上下紧锣密鼓地推进制度性重建、强化财产申报与身边人管理之际,已然交流至邻市担任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的李正峰,却并未沉浸在职务升迁的喜悦中,反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内心煎熬。这挑战,并非来自外部黑恶势力的反扑或腐败残余的干扰,而是源于他所挚爱并奉献了半生的公安队伍内部,源于那场席卷一切的风暴过后,留下的千疮百孔与信任危机。这便是李正峰的难题。
他赴任的林州市,情况比预想的更为复杂。魏长明、刘明坤系列案件虽然主战场在清州,但其辐射效应和“塌方式”腐败的阴影,同样笼罩着邻近的林州。林州市公安系统,在风暴中被查出多名干部与清州方面存在不正当往来,有的充当“内应”泄露案情,有的在扫黑除恶中徇私枉法,更有甚者,直接参与了某些利益输送。原市公安局局长、两名副局长以及数个关键支队、分局的一把手被立案查处,整个公安队伍士气低落,形象受损,公众信任度降到了冰点。
李正峰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并非雷霆万钧的专项行动,而是沉下心来,进行了一场为期一个月的深度调研。他走遍了市局所有支队、主要分局和部分基层派出所,与一线民警座谈,翻阅积压案卷,倾听受害群众呼声。调研越深入,他的心情就越发沉重。他面临的,是一个烂摊子,具体而言,是三大棘手难题:
难题一:队伍士气的“低谷”与信任的“断裂”
风暴过后,林州公安队伍内部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
· 清白者的委屈与迷茫: 绝大多数民警是好的,是恪尽职守的。但他们感到自己被那些害群之马所连累,穿着警服走在街上,似乎都能感受到群众异样的目光。他们付出了汗水甚至鲜血,却要背负腐败分子带来的耻辱,内心充满委屈。同时,看到昔日领导、同事银铛入狱,他们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自处,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
· “问题”干部的惶恐与观望: 那些自身或多或少有些“小问题”,或者与落马官员有过较密切往来但尚未被查处的干部,则终日惶惶不安。他们无心工作,四处打探消息,试图判断新来的政法委书记会采取何种策略,是“一刀切”的清洗,还是“给出路”的挽救。这种观望和自保心态,严重影响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 公众信任的“赤字”: 民间流传着各种关于警察的负面言论,“警匪一家”的论调甚嚣尘上。报警率下降,配合度降低,执法环境恶化。重建警民鱼水情,道阻且长。
在一次与年轻民警的座谈会上,一位刚从警校毕业不久的小伙子红着眼圈说:“李书记,我们穿上这身警服,是想除暴安良的!可现在,感觉抬不起头来……”这话深深刺痛了李正峰。
难题二:业务工作的“欠账”与机制的“梗阻”
由于前期领导班子塌方,大量正常工作陷入停滞或半瘫痪状态。
· 积案如山: 许多涉及黑恶势力或经济犯罪的案件,因办案人员涉案或领导干预而被搁置,证据收集不全,诉讼时效临近,受害人怨声载道。
· 扫黑留尾: 之前的扫黑除恶运动,存在为了完成指标而“凑数”,或者为了“保护”某些关系而“抓小放大”的问题,导致黑恶势力未能根除,甚至有些残余分子以为风头已过,开始蠢蠢欲动。
· 机制空转: 案件审核、执法监督、内部管理等制度虽然挂在墙上,但在人情、关系的冲击下形同虚设。“谁官大听谁的”而非“谁依法听谁的”潜规则一度盛行,依法办事的流程被各种“打招呼”、“批条子”打断。
李正峰翻阅着一份份积压的涉黑案卷,发现其中漏洞百出,明显存在人为干扰的痕迹。他意识到,不清理这些旧账,不打通机制的梗阻,林州的治安根本无从谈起。
难题三:重塑灵魂的“方向”与“尺度”
这或许是最核心的难题。如何带领这支受伤的队伍走出阴影,重铸警魂?
· “严”与“爱”的平衡: 对于害群之马,必须坚决清除,绝不手软。这是“严”。但对于那些犯了小错、或有瑕疵但本质不坏的干部,是“一棍子打死”,还是给出路、给机会,帮助他们回到正轨?这是“爱”。这个尺度极难把握。过于严苛,可能导致队伍人人自危,甚至引发抵触情绪;过于宽宥,又可能丧失原则,无法起到震慑作用。
· “破”与“立”的衔接: 打破了旧有的、带有腐败气息的“潜规则”和圈子文化后,必须迅速建立起新的、阳光下的、高效的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否则,就会出现权力真空和管理混乱。如何设计这些新制度,并能让大家心悦诚服地接受和执行?
· “内”与“外”的互动: 内部整顿固然重要,但如何重新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搞一场轰轰烈烈的宣传运动,还是通过扎扎实实为群众解决几个痛点、难点问题来慢慢挽回形象?
深夜,李正峰独自坐在办公室里,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墙上挂着林州市的地图,上面被他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了各种问题和风险点。他想起了清州,想起了与赵晓颖并肩作战的日子,想起了老领导们的嘱托。
他知道,解决这些难题,没有捷径可走。他不能像在清州时那样,主要精力是对外侦查破案。现在,他首先是一个“政委”,一个“掌舵人”。他必须: 第一,统一思想,稳定军心。 他要召开全局大会,坦诚布公地讲清楚问题,也表明态度:对腐败零容忍,但对绝大多数忠诚履职的同志,组织上看在眼里,绝不会让老实人吃亏。 第二,清理积弊,理顺机制。 成立积案清理专班和执法规范化建设小组,由他亲自牵头,限期解决问题,并着手修订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第三,打开大门,重建信任。 推行“警营开放日”,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监督;建立局长信箱和快速回应机制,对群众的每一个合理诉求都认真对待。 第四,树立标杆,凝聚人心。 大力表彰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的先进典型,用正能量驱散阴霾。
这每一步都步履维艰,都需要极大的政治智慧和担当勇气。李正峰的难题,是风暴过后如何重建的缩影,考验的不仅是他个人的能力,更是整个系统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决心与韧性。他的办公室灯光,常常亮至深夜,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和桌上那厚厚一摞待办的方案与文件。前路漫漫,但他别无选择,只能迎着难题,负重前行。因为在他心中,那枚警徽的分量,从未如此沉重,也从未如此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