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思竞:唐朝“抓内鬼高手”!靠“诈话钓内奸”,揪出告密者同伙,洗清兄长谋反冤屈
武则天时期,有人诬告崔思竞的堂兄崔宣谋反,朝廷把案子交给御史张行岌审理。那个告密的人事先偷偷藏起了崔宣的小妾,还造谣说:“崔宣的小妾想揭发他谋反,崔宣就杀了小妾,把尸体扔到洛水里了!”
张行岌查来查去,没找到任何证据,可武则天不满意,下令重新调查,结果还是一样。武则天发火了:“崔宣要是真杀了小妾,谋反的事肯定是真的!找不到小妾,他怎么证明自己清白?”张行岌怕了,赶紧逼崔思竞去找小妾的下落。
崔思竞没办法,只能在洛阳中桥的南北两边,摆了很多钱帛,悬赏能提供小妾下落的人。可几天过去,一点消息都没有。更奇怪的是,崔家私下商量事情,告密者总能立刻知道——崔思竞一下就猜到:“家里肯定有内鬼,跟告密的人串通好了!”
为了揪出内鬼,崔思竞故意对着崔宣的妻子“演戏”,大声说:“得准备三百匹绢,雇个刺客把那个告密的人杀了!” 然后天刚亮,他就埋伏在御史台(张行岌办公的地方)门口。
崔宣家有个门客,姓舒,是婺州人,在崔家当差(边批:一看就不是正经人),崔宣待他像自家子弟一样信任。没过多久,崔思竞就看到这个舒门客走到御史台门口,偷偷给钱贿赂守门人,想跟告密者通风报信,说“崔家要雇刺客杀你”。
崔思竞立刻冲上去,在天津桥拦住舒门客,指着他骂:“你这个无耻的小人!崔家要是被你害垮了,肯定会把你这个同谋供出来,到时候你怎么证明自己清白?你要是能说出崔家小妾藏在哪,我给你五百匹细绢,够你回老家盖房娶媳妇,过一辈子好日子;不然的话,我早晚杀了你!”
舒门客被骂醒了,又怕又悔,赶紧带着崔思竞去告密者家里,果然找到了被藏起来的小妾。崔宣的谋反冤屈,这才彻底洗清。
冯梦龙点评:门客尚且如此,那些养“三千食客”的人要当心!
一个小小的门客,收了好处就敢出卖主人,那些养着上千门客的豪门贵族,更要小心了!虽说像“鸡鸣狗盗”那样的门客,偶尔能应急帮上忙,但他们大多不是真心想当差,只是为了好处罢了。所以选拔人才,还是得看他有没有廉耻心——没廉耻的人,再能干也可能背后捅刀子。
【管理智慧】
崔思竞的厉害,在于“不只会找证据,更会‘钓内鬼’”
别人找小妾,可能只会死磕“悬赏”,崔思竞却能从 “消息泄露”里发现“内鬼”;揪内鬼时,他不盲目排查,反而用“雇刺客”的诈话当诱饵,让内鬼自己跳出来。整个过程没动粗、没硬查,靠“观察 + 设局”就揪出了同伙、找到关键证据,这才是“用脑子解决问题”的高手。
一、核心逻辑:破解“有内鬼通风报信”的困境,别 “盲目排查”,要“设局让内鬼自暴露”
崔思竞能揪出内鬼、找到小妾,核心是抓住了“内鬼的致命弱点”:
- 内鬼为“利” 而来,怕“祸”上身:舒门客帮告密者,无非是想拿好处;但他也怕崔家倒了自己被牵连,所以一被威胁、一给好处,就立刻服软;
- 内鬼会“主动通风报信”,有可乘之机:既然内鬼会把崔家的事告诉告密者,那故意说“雇刺客”的假消息,内鬼肯定会去报信——正好能抓现行。
这就像现在公司里有内鬼给竞品泄密,你不用挨个盘问员工,而是故意放出“要推出新产品”的假消息,看谁会把消息传给竞品,一抓一个准。
二、核心启示:遇“有内鬼泄密 \/ 捣乱”,别“乱猜乱查”,要“用‘假消息’钓内鬼,用‘利弊’逼他说实话”
崔思竞的思路放到现在也超实用,比如这些场景:
- 职场抓内鬼:公司方案总被竞品提前知道,怀疑有内鬼。可以像崔思竞那样,故意在部门里说 “下周要跟 A 客户签合同”(假消息),然后看哪个同事跟竞品联系,或者竞品有没有针对“A 客户”做动作 ——内鬼一报信,就露馅了;
- 家庭找“泄密者”:家里的事总被亲戚议论,怀疑有家人传话。可以故意跟某个家人说“准备给孩子转学去xx 学校”(假消息),然后看哪个亲戚知道这事——谁先提,谁就是那个“大嘴巴”;
- 团队揪“捣乱者”:团队项目总有人暗中搞破坏,找不到是谁。可以故意说 “领导要给项目组发奖金,名单里有 xx”(假消息),看谁会去跟领导抱怨 “不公平”,或者故意拖延工作——捣乱的人肯定会有反应。
简单说就是:“抓内鬼不用瞎忙活。先放个‘假消息’当诱饵,让内鬼自己跳出来;再跟他讲‘利弊’——要么拿好处说实话,要么被牵连倒霉,大多数内鬼都会选择前者。”
【原文】崔思竞
崔思竞,则天朝或告其再从兄宣谋反,付御史张行岌按之。告者先诱藏宣妾,而云:“妾将发其谋,宣乃杀之,投尸洛水。”行岌按,略无状。则天怒,令重按,奏如初。则天怒曰:“崔宣若实曾杀妾,反状自明矣。不获妾,如何自雪?”行岌惧,逼思竞访妾。思竞乃于中桥南北多置钱帛,募匿妾者。数日略无所闻,而其家每窃议事,则告者辄知之。思竞揣家中有同谋者,乃佯谓宣妻曰:“须绢三百匹,雇刺客杀告者”,而侵晨伏于台前。宣家有馆客,姓舒,婺州人,为宣家服役,边批:便非端士。宣委之同于子弟。须臾见其人至台,赂阍人以通于告者,告者遂称“崔家欲刺我”。思竞要馆客于天津桥,骂曰:“无赖险獠,崔家破家,必引汝同谋,何路自雪!汝幸能出崔家妾,我遗汝五百缣,归乡足成百年之业;不然,亦杀汝必矣!”其人悔谢,乃引至告者之家,搜获其妾,宣乃得免。
一个馆客尚然,彼食客三千者何如哉!虽然,鸡鸣狗盗,因时效用则有之,皆非甘为服役者也,故相士以廉耻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