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颙:古代“雕塑修复大神”!一句话救活佛像,藏着抓关键解难题的智慧
从汉朝开始就有佛像了,但造型工艺一直不够精致。南朝宋世子在瓦官寺铸造了一尊一丈六尺高的铜佛像,铸成后却发现佛像的脸看起来太瘦,工匠们想尽办法也没法修改,急得团团转。
于是有人请来戴颙(字仲若)帮忙看看,戴颙仔细观察后说:“不是脸瘦,而是佛像的手臂和肩胛太粗壮了!”工匠们按照他的说法,削减了手臂和肩胛的尺寸,佛像的脸瞬间就不显得瘦了,整体比例也协调了。
冯梦龙点评:花钱大手大脚,就会觉得财富匮乏;官员贪污腐败,就会觉得百姓贫穷;军队实力薄弱,就会觉得敌人强大。能从一个例子类推到其他情况,触类旁通,就能领悟到很多深层的道理。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视觉比例失衡”,关键在“抓错因+调关联部位”
戴颙能轻松解决工匠们束手无策的难题,核心逻辑直击要害:
1.跳出局部误区,看清整体关联:工匠们只盯着“脸瘦”这个局部问题,想直接修改脸部,反而陷入困境。戴颙从整体比例出发,发现是手臂、肩胛的“过肥”反衬出脸部“显瘦”,问题根源不在脸部而在关联部位;
2.调整关键关联处,间接化解问题:他没有直接动脸部,而是通过削减手臂和肩胛的尺寸,重新平衡整体比例,让脸部的“瘦”感自然消失。本质是“不被表象迷惑,找准问题的真正根源,通过调整关联部分化解矛盾”的智慧。
这就像面对看似棘手的问题,只盯着问题本身硬改往往没用;找到与之关联的关键部位,调整优化后,表象问题会自然迎刃而解。
二、核心启示:遇“表象困扰\/问题卡壳”,别死磕,用“抓根源+调关联”破局
戴颙的思路,对现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解决问题超有借鉴意义:
- 生活遇“视觉\/搭配难题”:比如觉得穿搭显胖,别只纠结“衣服款式不够显瘦”。像戴颙那样找关联——可能是腰带太宽、裤子版型臃肿,换一条细腰带、调整裤子版型,整体就会显利落显瘦,不用直接换整套衣服;
- 工作遇“项目卡壳”:比如项目进度滞后,别只盯着“执行效率低”。先找关联因素——可能是目标拆分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均,调整目标拆解方式、重新分配人力物力,进度自然会跟上,比单纯催促执行更有效;
- 学习遇“成绩瓶颈”:比如数学成绩上不去,别只盯着“刷题不够多”。分析关联问题——可能是基础知识点不牢固、解题思路单一,先补基础、总结多种解题方法,成绩会比盲目刷题提升更快。
简单说就是:“遇到问题别被表象困住,死磕局部往往没用。关键是跳出误区,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和关联部位,通过调整核心关联点,间接化解表象问题,高效又精准。”
【原文】戴颙
自汉世始有佛像,形制未工。宋世子铸丈六铜像于瓦官寺。既成,恨面瘦,工人不能改。迎戴颙字仲若视之,颙曰:“非面瘦,乃臂胛肥耳。”为减臂胛,遂不觉瘦。
用侈便觉财匮,官贪便觉民贫,将弱便觉敌强。举隅善反,所通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