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馆开馆三个月来,每日清晨的演武场总会准时响起整齐的呼喝声。
林父和林母住在武馆后院的独院里,与学员们同吃食堂,看着这座曾经空荡荡的院落渐渐充满烟火气,眼角的笑意就从未消散过。
清晨卯时,林母总是第一个起身,带着两名伙食师傅在厨房忙碌。
三十岁的张师傅负责熬粥蒸馒头,五十岁的李嫂则开始准备炼体药膳 —— 炼皮阶段的薄荷瘦肉汤要提前用陶瓮温着,炼筋阶段的艾草鸡蛋得逐个码在竹篮里。
“林夫人您看,” 李嫂举着刚蒸好的杂粮馒头,“今天掺了些荞麦面,《淬体药膳全录》说能增强脾胃功能。”
林母笑着点头,转身去检查学员的早餐分餐台,每个餐盘都擦得锃亮,按年龄段分好分量。
辰时文化课开始前,教书先生王先生已在教室等候。
他不再是那个落魄的中年秀才,青色武馆制服穿得笔挺,板书也写得格外有力。
“今日我们学‘武’字,” 他在黑板上写下大字,“止戈为武,习武先习德,记住了吗?”
底下五十个学员齐声应和,其中几个曾调皮捣蛋的孩子,在王先生 “讲故事学道理” 的教学法下,早已坐得笔直。
午后的习武课是武馆最热闹的时刻。
林父带着二十五个男童在演武场中央练《基础刀法入门》,“劈刀要沉肩坠肘,像编竹篮时续篾的力道,手腕要稳”,他边示范边讲解,偶尔停下来纠正某个孩子的姿势。
有个叫狗蛋的男孩总爱眯眼瞄准,林父笑着用竹鞭轻敲他的头盔:“练刀不是打鸟,不用眯眼,气沉丹田自然准。” 惹得周围孩子一阵哄笑。
林母则在西侧的柔韧训练场教女童练《青藤柔身术》,“云手绕腰时要像编草绳,力道均匀才转得圆”,她帮一个梳辫子的女童调整姿势,“膝盖再弯些,对,这样气血才流通。”
女童们的柔韧训练常伴着银铃般的笑声,有个叫小花的女孩柔韧性极佳,能轻松完成 “倒立式”,总被其他孩子围着喝彩。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教室,林邑川坐在角落翻看教学记录,偶尔抬头望向演武场。
小工们正按他的要求打扫场地,将散落的木刀归位,用布擦拭练功木桩;
护院老张和老李在演武场边缘巡逻,目光警惕地扫视四周,确保没有闲杂人等靠近。
一切都井然有序,正如他当初规划的那般。
武馆西侧的厢房被改造成了编制坊,墙上挂满了竹编样品:装杂物的簸箕、盛饭菜的篮子、练功用的竹剑,都是林父和学员们的作品。
“编竹篮要先立好骨架,就像练体要先打基础。” 林父在编制课上耐心教导,手里的竹篾在指间翻飞,很快就形成一个篮底。
几个家庭困难的孩子学得格外认真,十二岁的阿木总在课后留下来练习,手指被竹篾划破了也不在意,只用布简单包扎就继续编。
“阿木这孩子编的竹篮最规整,” 林父常对林母感叹,“心思细,有韧劲,是块练武的好料子。”
为了让编制品产生收益,林父特意请了镇上一位擅长售卖的王姓妇女专职负责。
王婶每天将学员们的作品分类整理,标出 “学员初学”“林父亲制” 等字样,在武馆旁边的店铺里售卖。
没想到武馆的竹编因样式新颖、做工扎实,很快就打开了销路。“这竹编小篮子能装笔墨,书院的先生们都爱买。”
王婶每天都乐呵呵地报账,第一个月就赚了二十两白银。
更让林家人欣慰的是,学员们的编制收入渐渐能抵消学费。
阿木编的中型竹篮每个能卖五十文,每月能赚七百多文;
小花心灵手巧,编的草编小动物特别受孩童喜爱,每月能赚五百多文。
林邑川特意制定了 “编制收益登记册”,详细记录每个孩子的作品销量和收入,“年底结算时,除去学费,剩下的都给你们寄回家。”
有天傍晚,阿木拿着刚领到的五十文工钱,红着眼圈对林父说:“林馆主,这钱能给娘抓药了。”
林父摸了摸他的头,从自己口袋里又添了五十文:“拿去给你娘治病,好好练功,将来才有更大本事孝顺爹娘。”
这样的暖心事在武馆时常发生,让忙碌的日子充满了温情。
三个月的相处,武馆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有天清晨,李嫂熬粥时不小心放多了糖,学员们喝着甜滋滋的粥都眉开眼笑,王先生趁机教大家 “甜” 字的写法,说 “努力练功就像熬粥,用心才能尝到甜头”。
演武场上也常出趣事。
林父教男童们练 “马步桩”,要求坚持半个时辰。
有个叫小胖的男孩偷偷偷懒,把脚往外挪了挪,被林父用竹鞭轻轻一敲膝盖:“脚再并拢些,编竹篮时篾片没对齐会散架,马步不标准会伤腿。” 小胖吐了吐舌头,赶紧调整姿势,逗得其他孩子偷笑。
女童们的柔韧训练课上,小花总爱教大家编辫子,把柔韧训练的动作编成儿歌:“云手绕绕像编绳,弯腰触脚摘星星。”
林母听了笑着加入,和孩子们一起唱跳,原本枯燥的训练变成了欢乐的游戏。
有次林邑川路过,被拉着学编辫子,笨拙的手法惹得女童们笑得前仰后合。
每月初一十五的家长探视日更是热闹。
阿木的母亲拄着拐杖来送自家种的青菜,拉着林母的手不停道谢;
小花的父亲带来新摘的野果,非要塞给林父尝尝;
家长们围着看孩子们练功、展示编制作品,教室里挤满了人,小工们忙着添茶倒水,护院则在门口维持秩序,一派和睦景象。
林母特意在厨房旁开辟了小菜园,种上学员们带来的菜种。
三个月下来,青菜、萝卜长势喜人,不仅节省了买菜钱,还成了孩子们的劳动课堂。
“除草要除根,就像练功要除杂念。” 林母带着孩子们打理菜园,看着他们脸上沾着泥土却笑得灿烂,心里暖洋洋的。
三个月后,林邑川感觉体内灵力越发浑厚,《白诀》运转时总有种呼之欲出的感觉,知道突破练气四重的时机到了。
他提前三天告知父母:“我去百山密地闭关几日,争取突破四重。” 林母连夜给他准备了伤药和干粮,林父则塞给他一把防身的短刀:“密地深处有妖兽,万事小心。”
清晨天未亮,林邑川背着行囊离开武馆。
他身着青色劲装一路施展神行步,避开路人,不久便抵达百山密地外围,熟悉的山林气息扑面而来,进入谷中灵气比武馆浓郁数倍。
林邑川选的山坳背靠着巨大的岩壁,岩壁上长满墨绿色的苔藓,能隔绝山风的侵扰。
他蹲下身仔细清理地面的碎石,指尖抚过带着潮气的泥土,感受着地底深处传来的微弱灵脉波动 —— 这里果然是块聚灵的好地方。
三面杏黄色的阵旗被他从储物袋中取出,每面旗上都用朱砂绘着繁复的灵纹,边缘镶嵌着细碎的灵石粉末,在幽暗的林间泛着微光。
按照 “三星拱月阵” 的阵图,他先在正东、正南、正西三个方位各插三面主旗,旗柄入土三寸,恰好与地面平齐。
插旗时需注入一丝灵力激发阵纹,当第一面主旗插入土中,旗面顿时展开,朱砂灵纹如活过来般流转,在地面投射出淡淡的光晕。
“东南巽位属风,当布辅旗引灵气入阵;西北乾位属金,当布旗稳固阵基。”
林邑川口中念念有词,将剩余六面辅旗精准插入相应方位。
三枚灵旗模拟 “三星伴月” 之象排列全部就位的瞬间,山坳中突然刮起一阵微风,三道光晕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直径三丈的圆形光幕,将他稳稳护在中央。
林邑川满意地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盘膝坐入阵眼位置。
阵眼处的地面比四周稍低,能更好地汇聚灵气。
他从储物袋取出下品灵石,这些灵石通体呈乳白色,内里蕴含的灵气虽稀薄却纯净,正好适合驱动阵法。
将灵石按北斗七星方位嵌在主旗基座的凹槽中,灵石接触阵旗的刹那,便有丝丝缕缕的灵气被牵引出来,顺着旗面的灵纹向上攀爬,在光幕顶端汇聚成淡淡的灵气云团。
调整呼吸至匀长,林邑川双手结出《白诀》的心法印诀,拇指与食指相扣,其余三指自然舒展。随着印诀催动,丹田内的三个气旋缓缓转动起来 —— 这是练气三重的标志,三个气旋分别对应天地人三才,在丹田内呈品字形排列,运转时能引动天地灵气入体。
他深吸一口气,阵外的山林气息与阵内的灵气混合着涌入鼻腔,带着草木的清香与灵石的甘冽。
“起!” 低喝一声,林邑川全力运转心法。
三个气旋转速骤然加快,如三台精密的灵泵,贪婪地吸收着阵中汇聚的灵气。
灵气通过经脉涌入体内,起初如涓涓细流,顺着既定的路线滋养四肢百骸,所过之处传来酥麻的痒意。
练气三重与四重的本质区别,在于气旋的数量与灵力的形态 —— 三重修士能凝聚三个气旋,灵力呈气态;
四重修士则需孕育第四个气旋,这对经脉强度与灵力掌控都是极大考验。
随着灵气不断涌入,丹田内的三个气旋越发凝实,边缘泛起淡淡的莹光。
林邑川能清晰感受到灵力在经脉中奔腾,从最初的涓涓细流逐渐汇聚成奔腾的江河,冲击着四肢百骸。
当灵力触及三重与四重之间那层无形的壁垒时,异变陡生 —— 原本顺畅的灵力突然受阻,如奔涌的江河撞上坚硬的堤坝,经脉传来阵阵尖锐的刺痛。
“唔!” 林邑川闷哼一声,额头上瞬间渗出细密的冷汗。
这层瓶颈比他预想的更加坚固,灵力冲击的反作用力让他的手臂微微颤抖,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内视经脉时发现,瓶颈处的灵力运转明显滞涩,原本透明的灵力在此处竟泛起淡淡的浑浊,那是灵力纯度不足的表现。
“练气四重需灵力如液态般精纯,看来强行冲击只会损伤经脉。”
危急关头,林邑川想起《白诀》总纲中 “以柔克刚,以灵养脉” 的要诀。
他连忙调整灵力运转轨迹,不再一味强行冲击,而是引导灵力如流水般在瓶颈处反复冲刷。
同时捏碎手中的聚气丹,丹药入口即化,化作一股温润的暖流顺着喉咙滑下,融入奔腾的灵力之中。
这股暖流带着丹药特有的草木清香,所过之处,滞涩的灵力顿时变得温顺许多,冲击的力道也柔和了不少。
阵外的天色渐渐暗淡,夕阳的余晖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入阵中,在光幕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林邑川沉浸在修炼状态中,对外界的变化浑然不觉。
他能清晰地感知到,阵旗牵引的灵气正源源不断地涌入体内,在《白诀》心法的炼化下,转化为精纯的灵力补充着消耗。
三个气旋在丹田内稳定运转,将炼化的灵力不断压缩、提纯,为孕育第四个气旋积蓄力量。
起初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灵力在阵旗的滋养下稳步增长,瓶颈处的壁垒在反复冲刷下也出现松动的迹象。
但当灵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 丹田内的空间似乎不足以容纳更多灵力,三个气旋的转动开始相互干扰,边缘不时碰撞在一起,发出细微的嗡鸣。
林邑川知道这是突破前的正常现象,练气四重的关键就在于开辟新的气旋空间,将多余的灵力储存起来。
他尝试着引导一部分灵力向丹田左侧的空白区域聚集,那里是孕育第四个气旋的理想位置。
但刚凝聚的灵力团极不稳定,刚成型就溃散开来,化作点点灵光融入其他气旋。
“果然没那么容易。” 林邑川并不气馁,再次凝聚灵力尝试。
这次他放慢了速度,用意念小心翼翼地包裹着灵力团,像呵护易碎的琉璃般慢慢塑形。
夕阳西下时,阵中的灵石已消耗过半,嵌在主旗基座的灵石色泽变得暗淡,不少已经出现裂纹。
阵中的灵气云团也稀薄了许多,原本肉眼可见的灵气漩涡变得若隐若现。
林邑川体内的灵力却越发狂暴,三个气旋转动得越来越快,几乎要挣脱意念的控制。
经脉传来阵阵胀痛,像是随时会被撑裂,额头上的冷汗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衣襟上晕开深色的痕迹。
“必须加把劲了!” 林邑川咬了咬牙,捏碎了第二颗聚气丹。
丹药化作的暖流比第一颗更加醇厚,瞬间走遍全身经脉,暂时压制住了胀痛感。
他同时再取出两百块下品灵石,双手结印引动阵法全力运转。
随着更多灵石注入,阵旗上的灵纹爆发出刺眼的光芒,三面旗帜同时剧烈震颤,将方圆百丈内的灵气疯狂向阵中牵引。
阵中的灵气浓度瞬间暴涨,原本稀薄的云团重新凝聚,这次竟凝成了半透明的灵雾,吸入体内时带着针扎般的刺痛。
灵气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入经脉,丹田内的三个气旋被冲击得剧烈摇晃,却也在这股力量的刺激下,将灵力压缩得更加精纯。
林邑川紧守心神,不让狂暴的灵气冲乱意念,脑海中不由自主地闪过武馆的日常画面:父亲教孩子们编竹篮时专注的侧脸,母亲熬药膳时小心翼翼调试火候的温柔,学员们扎马步时虽摇晃却不肯放弃的认真…… 这些温暖的画面化作坚韧的意念,支撑着他对抗体内的痛苦。
夜幕悄然降临,山坳中亮起幽蓝的荧光,那是灵气浓郁到极致产生的现象。
林邑川的头发被汗水浸湿,贴在额头和脸颊上,嘴唇也因长时间紧闭而泛起干裂。
但他的眼神却异常明亮,死死盯着丹田内那片空白区域 —— 在持续不断的灵力冲击下,那里终于出现了一丝气旋的雏形!
这丝雏形极其微弱,只有米粒大小,在三个大气旋的挤压下随时可能溃散。
林邑川不敢怠慢,连忙将大部分灵力引导过去,像给幼苗浇水般细心滋养。
他调整《白诀》心法至 “育灵篇”,专门用于培育新生气旋的法门缓缓运转,引导着灵气按特定轨迹冲刷气旋雏形。
就在这时,瓶颈处突然传来 “咔嚓” 一声轻响,如同冰层碎裂的声音在丹田内回荡。
林邑川心中一喜,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那层阻碍灵力运转的无形壁垒终于出现了裂痕,狂暴的灵力如找到出口的猛兽,争先恐后地涌向新开辟的空间。
“就是现在!” 林邑川集中全部意念,引导着涌向新空间的灵力凝聚成形。
这次灵力团异常听话,在新开辟的空间内快速旋转起来,将溃散的灵力碎片不断吸入其中。
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让灵力团逐渐凝聚成球形,边缘开始出现稳定的轨迹。
与其他三个气旋不同的是,这个新生气旋通体无色透明,如同一颗纯净的水晶球,在幽蓝的灵雾中散发着柔和的光晕。
第四个气旋的形成仿佛引发了连锁反应,丹田内的三个旧气旋突然加速旋转,将体内剩余的灵力疯狂压缩、提纯。
原本气态的灵力在高速旋转中渐渐液化,变成清澈的灵液,顺着气旋的轨迹缓缓流淌。
灵液流过经脉时,带来阵阵清凉的舒适感,之前的胀痛和刺痛一扫而空。
林邑川能清晰地感受到,四个气旋在丹田内形成了稳定的四象格局,相互吸引又相互制衡,按《白诀》心法的轨迹缓缓运转。
无色的新生气旋位于中央,另外三个气旋环绕在外,将灵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身经脉。
灵力的精纯程度远超练气三重时,运转速度也提升了一倍,之前需要全力催动的灵力,现在只需一个念头就能轻松调动。
“成了!” 林邑川猛地睁开双眼,眸中闪过一道精光,随即又恢复平静。
他缓缓收功,双手从印诀状态松开,掌心已被汗水浸透。
内视丹田,四个气旋如同四颗星辰,在丹田内有条不紊地运转,不断吸收着阵中残留的灵气壮大自身。
灵力在经脉中流淌时,已完全呈现液态,温润而精纯,所过之处经脉被滋养得更加坚韧宽阔。
他尝试着调动灵力,气旋微微转动,一股精纯的灵力便顺着经脉涌向指尖。
与之前不同的是,这股灵力更加凝练,操控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林邑川满意地点点头,知道自己已经成功突破到练气四重。
困扰他许久的瓶颈终于打破,体内的灵力总量和精纯程度都有了质的飞跃,灵识外放时,能清晰感知到方圆十六米内的一切动静,比突破前扩展了整整两米。
山坳中的阵旗已经恢复平静,灵纹的光芒渐渐暗淡,大部分灵石都已失去灵气,变得如同普通石块。
但林邑川却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之前的疲惫和痛苦都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舒畅和踏实。
他望着丹田内那颗纯净的无色气旋,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这三个月的苦修没有白费,为了这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突破的喜悦过后,林邑川没有立刻起身,而是继续盘膝坐于阵中,巩固刚刚突破的境界。
他运转《白诀》心法,引导四个气旋按四象轨迹缓慢运转,将体内残余的灵气杂质彻底炼化。
无色气旋在运转中不断吸收其他气旋的灵液,体积虽未增大,却变得更加凝实,表面的光泽也越发温润。
夜空中星光点点,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林邑川身上,与他丹田内的无色气旋交相辉映。
山坳中恢复了宁静,只有四个气旋运转的细微嗡鸣,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林邑川知道,练气四重只是他修行路上的一个新起点,接下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此刻,他心中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突破后的巩固同样重要。
林邑川在密地又停留了五日,每日运转《白诀》熟悉四重灵力,练习火球术的精准操控。
他发现四重灵力不仅量多质纯,操控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火球术能在他意念下变换大小形状,最大可凝成拳头大小的火球,最小则如指尖星火。
第五日清晨,林邑川收起阵旗,剩余的灵石碎屑已失去灵光。
他整理好行囊,感受着体内充盈的灵力和扩展的灵识,心中充满踏实。
返程途中特意采了些武馆需要的草药,想着回去后能给母亲的药膳添些新食材。
回到武馆时正值傍晚,演武场的呼喝声远远传来。
林邑川站在门口,看着夕阳下父母教孩子们练功的身影,嘴角露出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