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倏忽间便是六载光阴。红旗生产大队的麦田绿了又黄,郊区的种植基地早已是岁岁丰收的沃土,“自然臻味”食品坊的招牌响彻了周边数座城市,而那个当年奶声奶气要帮娘“看花”的沈念溪,也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考入了县重点初中,开启了人生的崭新篇章。
初秋的风带着清爽的凉意,拂过县初中的香樟树梢,落下满地细碎的金辉。开学第一周的升旗仪式刚结束,广播里便传来了团委老师温和的声音,通知各年级有艺术特长的同学可报名参加学校艺术团,涵盖声乐、舞蹈、乐器等多个门类,选拔将在本周五下午进行。
正在操场上列队的沈念溪,闻言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盛满了星光的溪流。她微微侧着头,耳边是同学们叽叽喳喳的议论声,心中却早已掀起了层层涟漪。自小她便对音乐和舞蹈有着天然的热爱,跟着村里的广播学唱样板戏,对着自家院子里的梧桐树练习旋转,连林晚秋教她做点心时,她都能跟着哼出自编的小调。这些年家里条件越来越好,林晚秋和沈廷舟也从未压抑过她的兴趣,给她买了口风琴,还托人从市里带回来舞蹈基本功训练的图谱,念溪的天赋在潜移默化中愈发显露。
“念溪,你要报名吗?我听说艺术团很难进,去年光是报名跳舞的就有一百多人呢!”同桌陈雪凑过来,小声说道,眼中带着几分羡慕和犹豫。
沈念溪握紧了手中的课本,指尖微微泛白,脸上却露出了坚定的笑容:“我想试试!”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这些年看着父母在事业上披荆斩棘,从盐碱地改良到食品坊扩张,遇到的困难远比这多得多,却从未有过退缩。这份坚韧,早已深深烙印在她的骨子里。
周五下午的选拔在学校大礼堂举行。礼堂是老式青砖建筑,屋顶悬挂着褪色的红色横幅,舞台上铺着略显陈旧的红地毯,却丝毫不影响同学们的热情。来自各个年级的报名者排起了长队,有的抱着乐器,有的穿着洗得发白的舞蹈鞋,脸上都带着紧张又期待的神情。
沈念溪穿着一身干净的蓝布褂子,梳着简单的马尾辫,站在舞蹈组的队伍里,悄悄打量着周围的竞争者。不少女生都经过专业训练,压腿、下腰动作娴熟,还有人穿着专门的舞蹈服,显得格外亮眼。相比之下,念溪的准备显得有些简陋,她只是在家反复练习了一段自编的舞蹈,伴着《东方红》的旋律,融合了自己平时观察到的田间劳作的姿态,虽不专业,却透着一股天然的灵气。
轮到沈念溪上场时,她深吸一口气,走到舞台中央。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她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家乡的麦田、种植基地的蔬菜大棚,浮现出父母劳作的身影和乡亲们丰收的笑容。她的身体随着旋律舒展、旋转、跳跃,动作虽不算完美,却充满了生命力,每一个抬手、每一个转身都带着真挚的情感,像一只在田野间自由飞舞的蝴蝶。
台下的评委老师眼中闪过一丝惊艳。艺术团的舞蹈老师李梅,曾是市文工团的演员,见多了经过程式化训练的孩子,沈念溪身上这份未经雕琢的纯粹和灵动,反而像一股清流,深深吸引了她。
一曲舞毕,沈念溪微微喘着气,鞠躬退场,心脏还在砰砰直跳。她不知道自己表现得如何,只觉得刚才在舞台上的那一刻,所有的紧张都烟消云散,只剩下酣畅淋漓的快乐。
选拔结果在周一的晨会上公布。当团委老师念出“舞蹈组录取名单:沈念溪……”时,沈念溪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身边的陈雪用力拍了拍她的肩膀,欢呼道:“念溪,你被录取了!太好了!”她才反应过来,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眼眶却微微泛红。
放学回家的路上,沈念溪骑着自行车,车轮碾过铺满落叶的乡间小路,心情像秋日的天空一样明朗。她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母和哥哥。
此时的沈家庄园(原红旗生产大队的宅基地扩建而成),正弥漫着饭菜的香气。林晚秋刚从种植基地回来,一身深蓝色的工装裤上沾着些许泥土,却难掩眉宇间的干练。沈廷舟坐在客厅里,翻看着食品坊的销售报表,自从几年前完成了最后一项保密任务,他便正式退役,全身心投入到家庭事业中,成为了林晚秋最得力的助手。沈念安则在房间里钻研数学题,他如今已是高中生,凭借出色的数学天赋,多次在省级竞赛中获奖,是学校里公认的学霸。
“娘!爹!哥哥!我回来了!”沈念溪推开大门,欢快的声音打破了庭院的宁静。
林晚秋擦了擦手从厨房走出来,看到女儿满脸喜色的模样,笑着问道:“这是遇到什么好事了?瞧你高兴的。”
沈念溪跑到林晚秋身边,拉着她的胳膊,兴奋地说道:“娘,我被学校艺术团录取了!舞蹈组!”
“真的?”林晚秋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伸手揉了揉女儿的头发,“我们念溪真厉害!没白瞎你平时在家瞎琢磨那些舞蹈动作。”
沈廷舟也放下手中的报表,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不错,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能坚持下去,值得鼓励。以后排练要注意安全,别太累着,学习也不能落下。”
沈念安从房间里走出来,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嘴角扬起一抹温和的笑意:“恭喜妹妹,果然没让我们失望。以后需要哥哥帮忙占排练场地,或者送你去排练,随时说。”
家人的支持让沈念溪心中暖暖的,她用力点头:“我知道啦!我一定会平衡好学习和排练的,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加入艺术团后,沈念溪仿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每天放学后,她都会去礼堂排练,李梅老师对她格外看重,不仅耐心指导她的基本功,还发现了她在节奏感和肢体表现力上的优势,经常让她担任小组排练的领舞。
可排练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艺术团即将参加市里的中学生文艺汇演,选定的舞蹈《丰收谣》需要十个女生共同完成,沈念溪被选中担任核心领舞。这个舞蹈难度不小,不仅需要整齐划一的动作,还要求领舞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带动整个团队的情绪。
起初,团队里有些同学不服气。初二的张莉莉是艺术团的老成员,舞蹈功底扎实,原本以为领舞非自己莫属,却没想到被刚加入的沈念溪抢走,心中满是嫉妒。排练时,她故意放慢动作,或者暗中推搡沈念溪,导致几次合练都以失败告终。
“沈念溪,你到底会不会跳啊?领舞做成你这样,我们怎么参加汇演?”一次排练结束后,张莉莉当着众人的面,语气不善地说道。
其他同学也纷纷议论起来,有的附和张莉莉,有的则面露难色。沈念溪站在原地,脸颊涨得通红,心里又委屈又愤怒。她知道张莉莉是故意针对自己,可她不想因为个人矛盾影响整个团队的进度。
“莉莉同学,刚才合练失败,不仅仅是领舞的问题,我们整个团队的配合都有待提高。”沈念溪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如果你觉得我哪里跳得不好,或者有更好的建议,我们可以私下沟通,或者请李老师来指导。大家都是为了能在汇演中取得好成绩,没必要互相指责。”
她的语气平静却坚定,既没有退缩,也没有针锋相对,让周围的同学都安静了下来。张莉莉没想到沈念溪如此沉着,一时语塞,只能悻悻地转过头。
这件事让沈念溪明白,想要成为真正的核心,不仅需要过硬的实力,还需要学会团结队友,化解矛盾。接下来的日子里,她更加刻苦地排练,每天提前半小时到礼堂练习基本功,把舞蹈动作练得滚瓜烂熟。遇到其他同学有困难,她也主动帮忙指导,耐心讲解动作要领。
有一次,排练到很晚,陈雪因为记不住复杂的队形,急得哭了起来。沈念溪留下来,陪着她一遍遍练习,用树枝在地上画出队形图,耐心地讲解每一个转折点和动作衔接。直到陈雪完全掌握,她才骑着自行车回家,此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林晚秋和沈廷舟见女儿回来得这么晚,都有些担心。得知事情的原委后,林晚秋心疼地说道:“傻孩子,没必要这么委屈自己。要是她们实在不配合,咱们大不了不做这个领舞。”
沈念溪摇了摇头,眼中闪烁着倔强的光芒:“娘,我不是委屈自己。我想把这个舞蹈跳好,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整个团队,为了学校的荣誉。而且,我相信只要我真心对待大家,大家一定能感受到的。”
沈廷舟看着女儿坚毅的脸庞,心中倍感欣慰。他拍了拍女儿的肩膀,说道:“念溪说得对。想要做成一件事,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误解。坚持自己的初心,用实力和真诚去打动别人,比争论和退缩更有用。以后要是排练晚了,给家里打个电话,我去接你。”
在沈念溪的努力下,团队的氛围渐渐融洽起来。同学们都感受到了她的真诚和努力,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配合她的排练,张莉莉也渐渐放下了心中的芥蒂,开始认真与沈念溪配合。李梅老师看在眼里,对沈念溪的欣赏更是多了几分,不仅称赞她的舞蹈天赋,更赞赏她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
距离文艺汇演越来越近,排练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沈念溪的压力越来越大,既要保证舞蹈排练的效果,又要兼顾文化课的学习。有时候,她会在课堂上偷偷打瞌睡,作业也常常写到后半夜。
林晚秋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特意给女儿准备了安神的莲子羹,每天晚上等念溪排练回来,都能喝到温热的汤品。她还和沈廷舟一起,帮念溪制定了合理的作息计划,确保她既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又能高效地完成学习和排练任务。
“念溪,学习和兴趣爱好同样重要,不能顾此失彼。”林晚秋坐在女儿身边,帮她整理着舞蹈服,语气温和地说道,“要是觉得压力太大,就适当放松一下,娘和你爹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不管你最后能不能拿到名次,在我们心里,你都是最棒的。”
沈念溪靠在林晚秋的肩膀上,心中一阵暖流涌动。她知道父母一直以来都尊重她的选择,支持她的梦想,这份爱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娘,我知道了。我会好好安排时间的,不会让你和爹失望的。”
文艺汇演当天,市文化宫座无虚席。来自各个学校的参赛队伍依次登台,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沈念溪和队友们穿着统一的红色舞蹈服,裙摆上绣着金色的麦穗图案,既贴合《丰收谣》的主题,又显得格外亮眼。
轮到她们上场时,沈念溪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望向舞台中央。音乐响起,她带着队友们翩翩起舞,动作整齐划一,充满了活力。她的舞姿灵动优美,眼神真挚动人,将农民丰收时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她完成一个高难度的旋转动作,稳稳落地时,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林晚秋和沈廷舟坐在观众席上,看着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女儿,眼中满是骄傲和激动。沈廷舟握紧了林晚秋的手,低声说道:“我们的女儿,真的长大了。”
林晚秋点了点头,眼眶微微泛红。她想起了念溪小时候那个粉雕玉琢的模样,想起了她第一次提出要学舞蹈时的期待,想起了她在排练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坚持。如今,这个曾经的小女孩,已经在自己热爱的舞台上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汇演结束后,评委们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宣布《丰收谣》获得了一等奖,沈念溪凭借出色的表现,被评为“最佳领舞”,成为了艺术团名副其实的核心成员。
消息传回学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同学们纷纷向沈念溪表示祝贺,张莉莉也主动找到她,真诚地说道:“念溪,恭喜你。以前是我太狭隘了,以后我们一起好好排练,为学校争光。”
沈念溪笑着点了点头:“谢谢你,莉莉。以后我们一起努力!”
载誉归来的那天,沈家庄园里摆满了庆祝的饭菜。种植基地的乡亲们听说了念溪的好消息,也纷纷赶来祝贺,送上了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晚秋啊,你家念溪可真有出息,不仅学习好,还能在市里的比赛中拿奖,真是咱们红旗生产大队的骄傲啊!”一位老农拉着林晚秋的手,满脸欣慰地说道。
“是啊,林总,沈先生,你们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孩子,真是太厉害了!”
林晚秋和沈廷舟笑着向乡亲们道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沈念安看着妹妹被众人簇拥的模样,眼中满是骄傲;沈念溪则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心中却充满了成就感。
晚饭过后,沈念溪坐在院子里的秋千上,望着天上的明月,心中思绪万千。她知道,这次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艺术团的排练会越来越忙,文化课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但她有信心能够兼顾好两者。
沈廷舟走到她身边,递给她一杯温热的牛奶:“在想什么?”
“爹,我在想,以后我想一直跳舞,想考艺术学院,成为一名真正的舞蹈家。”沈念溪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沈廷舟笑了笑,摸了摸她的头:“只要是你喜欢的,并且愿意为之努力的,爹和娘都会支持你。不过,不管将来走哪条路,都要记得脚踏实地,不能骄傲自满。”
“我知道了,爹。”沈念溪接过牛奶,喝了一口,温暖的液体顺着喉咙流下,心中充满了力量。
林晚秋也走了过来,坐在沈念溪的另一边,望着远处种植基地的方向,轻声说道:“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念安要考大学了,念溪也有了自己的追求。以后啊,食品坊和种植基地的担子,就要我们老两口多挑一挑了。”
沈廷舟握住林晚秋的手,语气坚定地说道:“放心吧,有我在。以后我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业上,帮你分担压力,让孩子们能安心追求自己的梦想。”
月光洒在三人身上,勾勒出温馨的剪影。沈念溪看着父母相握的双手,心中充满了幸福感。她知道,正是因为有父母的辛勤付出和无私支持,她才能在自己热爱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而此时的林晚秋和沈廷舟,心中也有着同样的期盼。他们经历了风雨,创下了属于自己的家业,如今最大的心愿,便是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沈廷舟看着林晚秋眼角的细纹,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更加用心地协助她打理家族事业,让她能多些时间陪伴孩子,也能好好享受生活。
艺术团的成功,不仅让沈念溪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让这个充满爱的家庭,迎来了新的希望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