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的京城,早已褪去料峭寒意,处处浸润着温润的生机。“自然臻味”总部大厦后侧的研发中心,掩映在一片苍翠的梧桐林中,琉璃瓦檐下悬挂的铜铃随风轻响,叮咚悦耳。这座独立的三层小楼,外墙爬满了翠绿的常春藤,叶片上滚动着晨露,在晨光中折射出细碎的银辉,与主楼的恢弘大气相比,更添了几分静谧与雅致,宛如闹市里的一方桃源。
研发中心内部更是别有洞天。一楼的原料检测区里,洁白的实验台一尘不染,精密的检测仪器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几名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正专注地操作着设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谷物清香与试剂的微涩气息。二楼的研发实验室则划分出多个功能区域,烘焙区的烤箱不时飘出甜糯的糕点香气,酱料调配区的陶罐里盛着各色发酵中的酱料,色泽浓郁,香气醇厚,而最内侧的营养分析区,更是摆满了进口的光谱仪、色谱仪等高端设备,彰显着这家企业对产品研发的极致追求。
沈念安站在研发中心的大门口,指尖轻轻摩挲着胸前的校徽,心中满是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忐忑。他身着一身熨帖的浅灰色衬衫,袖口整齐地挽到小臂,露出线条流畅的手腕,鼻梁上架着的金丝边眼镜,让他原本就儒雅的气质更添了几分书卷气。此刻,他的目光扫过研发中心的每一个角落,从墙上悬挂的“品质为王,创新为魂”的标语,到实验室里忙碌的研究员身影,再到那些只在教科书上见过的精密仪器,都让他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念安,别紧张。”林晚秋的声音温柔而有力,她走到儿子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这里以后就是你的战场了,放宽心,跟着张总监好好学,娘相信你。”
沈念安转过头,对上母亲温和的眼眸,心中的忐忑渐渐消散了几分。他点了点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娘,我知道了。就是有点担心自己做得不好,给研发部添麻烦。”
“傻孩子,谁都是从新手过来的。”林晚秋微微一笑,眼底满是欣慰,“你在学校里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数据分析能力,正是研发部现在需要的。大胆去尝试,不要怕犯错,娘和你爹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一旁的沈廷舟也走上前来,拍了拍儿子的后背,语气沉稳:“念安,做研发和做学问一样,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态度和敢于创新的勇气。遇到不懂的就多问、多查、多练,研发部的前辈们都很优秀,要虚心向他们学习。”
“嗯,我记住了爹、娘。”沈念安重重地点了点头,将父母的叮嘱牢记在心。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目光变得坚定起来。他知道,这次实习不仅是对自己学业的一次检验,更是他正式踏入家族企业的第一步,他必须全力以赴,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这时,研发部总监张启明快步走了过来。张启明今年五十多岁,头发已有些花白,但精神矍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他是国内食品研发领域的权威专家,当年被林晚秋三顾茅庐请出山,这些年一直致力于“自然臻味”的产品研发,为企业推出了多款爆品,是林晚秋最信任的左膀右臂。
“林总,沈总,沈同学,欢迎欢迎!”张启明热情地伸出手,与沈念安握了握,“早就听林总提起过你,名牌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年轻有为啊!”
沈念安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张总监您过奖了,我还是个新手,以后还要请您多多指教。”
“指教谈不上,互相学习嘛!”张启明笑着说道,“你的专业知识对我们的研发工作很有帮助,我相信你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路和灵感。走,我带你们参观一下研发中心,给你介绍一下咱们的团队和正在进行的项目。”
在张启明的带领下,林晚秋、沈廷舟和沈念安一同走进了研发中心。张启明一边走,一边详细地介绍着各个区域的功能和研发团队的情况:“咱们研发中心现有员工三十多人,其中博士三人,硕士十人,都是食品研发、营养分析、生物工程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目前我们主要在做三个方向的研究:一是传统产品的升级优化,比如咱们的招牌酱菜和糕点,如何在保留原有风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营养和口感;二是新型健康食品的研发,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开发低糖、低脂、高蛋白的食品;三是食品加工工艺的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沈念安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他的目光在各个实验室里来回穿梭,当看到营养分析区的光谱仪时,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张总监,这款光谱仪是进口的吧?我在学校的实验室里用过类似的,它的检测精度非常高,可以快速分析出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
“没错,这是去年刚引进的,花了不少钱呢!”张启明笑着说道,“有了它,我们可以更精准地掌握原料和产品的营养数据,为产品研发提供科学依据。看来沈同学对这些设备还挺熟悉的。”
“在学校里做课题研究的时候经常用到,不过咱们研发中心的设备比学校的还要先进。”沈念安如实说道,心中对研发中心的实力更加敬佩了。
参观完研发中心,张启明将沈念安带到了他的工位。工位位于研发中心二楼的开放式办公区,靠窗的位置,光线充足,视野开阔。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台崭新的电脑,旁边还放着一摞厚厚的资料,有《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学》《数据分析与建模》等专业书籍,还有“自然臻味”历年的产品研发报告和市场分析数据。
“念安,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工位了。”张启明指着办公桌说道,“这些资料你先好好看看,了解一下咱们企业的产品情况和研发流程。下午我会给你安排一个入门任务,让你熟悉一下工作内容。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问我,或者问身边的同事。”
“谢谢张总监!”沈念安感激地说道。
林晚秋和沈廷舟看着儿子的工位,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林晚秋走上前,帮儿子整理了一下桌上的资料,轻声说道:“念安,好好干,娘和你爹不打扰你了,晚上回家给你做好吃的。”
“嗯,娘,爹,你们放心吧!”沈念安点了点头,目送着父母离开。
父母走后,沈念安坐在自己的工位上,深吸了一口气,开始翻看桌上的资料。他首先拿起了“自然臻味”的产品研发报告,仔细地阅读起来。报告中详细记录了企业从创立之初到现在的每一款产品的研发过程,包括原料选择、配方设计、工艺优化、口感测试等各个环节,数据详实,分析透彻。
沈念安越看越入迷,他仿佛穿越了时光,看到了母亲当年在乡村小作坊里,靠着一双巧手和坚定的信念,一点点研发产品、改进工艺的场景;看到了研发团队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日夜奋战在实验室里的身影;看到了“自然臻味”的产品从乡村集市走向全国市场,受到万千消费者喜爱的辉煌历程。
他的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同时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他知道,“自然臻味”能有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而他作为沈家和企业的下一代,有责任将这份事业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不知不觉间,一上午的时间过去了。沈念安放下手中的资料,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心中已经对“自然臻味”的产品和研发流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他发现,企业的产品虽然种类丰富,品质优良,但在营养配比的精准度和口感的稳定性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比如,企业的招牌糕点“桂花糕”,虽然口感软糯、香气浓郁,但不同批次的产品在甜度和口感细腻度上存在细微差异;再比如,企业推出的杂粮粥料,虽然营养丰富,但在口感的协调性上还有待优化。
“如果能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产品的配方进行精准优化,应该能解决这些问题。”沈念安喃喃自语道。他的专业是应用数学,擅长运用数据分析和建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他看来,食品研发不仅仅是经验的积累,更需要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精准的配方设计。
下午,张启明给沈念安安排了一个入门任务:对企业现有的一款畅销产品“红枣核桃糕”进行口感和营养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这款红枣核桃糕是“自然臻味”的经典产品之一,以红枣、核桃、面粉、蜂蜜为主要原料,口感香甜软糯,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接到任务后,沈念安立刻投入到工作中。他首先从样品库中取出了不同批次的红枣核桃糕,仔细观察它们的外观、色泽和质地,然后进行口感测试。他闭上眼睛,将一小块红枣核桃糕放入口中,细细咀嚼,感受着红枣的香甜、核桃的酥脆和面粉的软糯,同时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下每一种口感的细节:甜度、酸度、硬度、弹性、黏聚性等。
接下来,他来到营养分析区,利用光谱仪对红枣核桃糕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他小心翼翼地将样品放入检测仪器中,输入相关参数,等待着检测结果。仪器运行的过程中,他没有闲着,而是打开电脑,查阅了大量关于红枣、核桃、蜂蜜等原料的营养成分数据,以及食品营养配比的相关研究文献。
检测结果出来后,沈念安将数据整理成表格,然后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他发现,这款红枣核桃糕的营养成分含量虽然符合国家标准,但红枣的糖分含量偏高,而核桃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还有提升空间;在口感方面,不同批次的产品在硬度和黏聚性上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原料的配比和烘焙工艺有关。
找到了问题所在,沈念安开始着手建立数学模型。他以红枣、核桃、面粉、蜂蜜的配比为自变量,以产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和口感指标为因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产品配方与营养、口感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然后,他通过调整自变量的取值,对模型进行模拟运算,寻找最优的原料配比方案。
时间一点点过去,研发中心的同事们陆续下班了,办公区里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沈念安一个人。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城市的霓虹灯亮起,将研发中心的办公区映照得五彩斑斓。沈念安却丝毫没有察觉,他沉浸在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的世界里,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屏幕上不断跳出复杂的数据和图表。每当模型运算出现一个理想的结果时,他的眼中就会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每当遇到难题时,他就会皱起眉头,陷入沉思,然后翻阅资料、查阅文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知过了多久,沈念安终于建立好了优化模型,并得出了最优的原料配比方案。根据这个方案,调整后的红枣核桃糕,糖分含量会降低10%,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会提升15%,口感也会更加均匀、细腻。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揉了揉疲惫的眼睛,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虽然很累,但当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成果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他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准备收拾东西回家。这时,他无意间看到了办公桌上的一份市场调研报告,报告中提到,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食品的保质期和保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自然臻味”的产品主要采用传统的保鲜方法,如真空包装、低温冷藏等,保质期相对较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市场覆盖范围。
“食品保鲜技术吗?”沈念安的目光停留在报告上,心中泛起了一丝涟漪。他想起了母亲曾经说过,企业想要进一步扩大市场,走向国际,就必须解决产品的保鲜问题。而他在学校里做课题研究时,曾经接触过一些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比如纳米保鲜技术、生物保鲜技术等,这些技术在延长食品保质期、保持食品品质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如果能将这些新型保鲜技术应用到‘自然臻味’的产品中,说不定能大幅提升产品的保质期,为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沈念安心中暗暗想道。他的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如何将数据分析和建模的方法与新型保鲜技术相结合,优化保鲜工艺,提高保鲜效果。
他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了“新型食品保鲜技术研究”几个大字,然后开始罗列自己想到的一些思路和方向。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研发中心的灯光却依旧明亮,映照着沈念安专注而坚定的身影。
当沈念安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林晚秋和沈廷舟还没有休息,一直在等他回家。看到儿子疲惫的身影,林晚秋心疼地说道:“念安,怎么这么晚才回来?饿坏了吧?快洗手吃饭,娘给你留了你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和番茄炒蛋。”
沈念安心中一暖,点了点头:“娘,我还好,就是工作太投入,忘了时间。”
他洗了洗手,坐在餐桌前,开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林晚秋坐在一旁,不停地给儿子夹菜,眼中满是疼惜。沈廷舟则坐在对面,看着儿子,轻声问道:“第一天上班,感觉怎么样?还适应吗?”
“挺适应的,张总监和同事们都很照顾我。”沈念安一边吃,一边说道,“我今天完成了张总监安排的任务,对咱们的红枣核桃糕进行了口感和营养分析,还建立了数学模型,提出了配方优化方案。”
“哦?是吗?快给我们说说。”林晚秋和沈廷舟都来了兴趣。
沈念安放下筷子,详细地向父母介绍了自己的工作成果:“我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咱们的红枣核桃糕糖分含量偏高,口感稳定性也有待提升。于是我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调整原料配比,优化后的方案可以让糖分降低10%,不饱和脂肪酸提升15%,口感也会更加均匀细腻。”
林晚秋和沈廷舟听了,脸上都露出了惊喜的笑容。林晚秋高兴地说道:“念安,你太厉害了!刚上班第一天就有这么大的收获,真是没白培养你。这个优化方案非常好,既符合现在消费者追求健康的需求,又能提升产品的口感,回头你把方案整理一下,交给张总监,让研发团队尽快进行试验。”
“嗯,我明天一早就交给张总监。”沈念安点了点头。
沈廷舟也赞赏地说道:“念安,你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爹很为你骄傲。数据分析和建模是个好方法,以后可以广泛应用到产品研发的各个环节,提高研发效率和精准度。”
“谢谢爹、娘的肯定!”沈念安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顿了顿,又说道:“对了,爹、娘,我今天在看市场调研报告的时候发现,咱们的产品在保鲜技术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我在学校里接触过一些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比如纳米保鲜、生物保鲜等,我想尝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咱们的产品中,说不定能大幅提升产品的保质期。”
林晚秋和沈廷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和期待。林晚秋说道:“念安,你这个想法非常有远见!保鲜技术确实是咱们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瓶颈,如果能攻克这个难题,对咱们企业的市场拓展和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你有什么具体的思路吗?”
“我现在还只是初步的想法,需要进一步查阅资料、进行调研。”沈念安说道,“我想先了解一下这些新型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然后结合咱们产品的特点,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优化保鲜工艺参数,再进行试验验证。”
“好!这个项目我们支持你!”沈廷舟果断地说道,“你需要什么资源,比如资料、设备、资金,都可以跟我们说,我们会全力配合你。研发部那边,我也会跟张总监打招呼,让他给你提供必要的支持。”
“谢谢爹、娘!”沈念安激动地说道,“我一定会好好研究,争取早日取得突破,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晚饭后,沈念安回到自己的房间,却没有立刻休息。他打开电脑,开始查阅关于新型食品保鲜技术的相关资料。屏幕上不断跳出各种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新闻资讯,他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仿佛忘记了所有的疲惫。
他了解到,纳米保鲜技术是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在食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氧气、水分和微生物的侵入,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生物保鲜技术则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或天然生物活性物质,抑制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保持食品的品质。这些技术都具有安全、环保、保鲜效果好等优点,是未来食品保鲜技术的发展方向。
沈念安一边查阅资料,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信息,脑海中不断构思着研究方案。他想着,如何将这些新型保鲜技术与“自然臻味”的产品特点相结合?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的方法,优化保鲜工艺参数?如何进行试验设计,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不知不觉间,窗外的天色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沈念安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脸上却露出了坚定的笑容。他知道,研究新型食品保鲜技术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他有信心、有决心攻克这个难题。
他关掉电脑,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淡淡的花香和青草的气息。远处的天际线已经染上了一抹橙红色,太阳即将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
沈念安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知道,自己的实习生涯才刚刚开始,而攻克新型食品保鲜技术的征程,也才迈出了第一步。但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为“自然臻味”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父母的心血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第二天一早,沈念安就来到了研发中心。他将自己整理好的红枣核桃糕配方优化方案交给了张启明。张启明仔细阅读了方案,脸上露出了赞赏的笑容:“念安,这个方案做得非常好!数据详实,分析透彻,优化思路也很清晰。没想到你刚上班第一天就能拿出这么高质量的方案,真是后生可畏啊!”
“张总监您过奖了,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沈念安谦虚地说道。
“你不用谦虚,你的专业能力确实很强。”张启明说道,“这个方案我会立刻安排研发团队进行试验,尽快将优化后的产品推向市场。对了,林总和沈总已经跟我打过招呼了,关于你提出的新型食品保鲜技术研究项目,研发中心会全力支持你。你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吗?”
“谢谢张总监!”沈念安感激地说道,“我目前已经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对纳米保鲜技术和生物保鲜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想先对咱们企业的主要产品进行保鲜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结合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新型保鲜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优化保鲜工艺参数,最后进行试验验证。”
“你的思路很清晰,就按照你的计划来。”张启明说道,“我会给你安排两名经验丰富的研究员协助你,你需要的资料和设备,也可以随时跟我说。有什么技术难题,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太好了!谢谢张总监!”沈念安心中充满了感激。
在张启明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协助下,沈念安的新型食品保鲜技术研究项目正式启动了。他首先对“自然臻味”的主要产品,如酱菜、糕点、杂粮制品等进行了全面的保鲜现状分析。他通过查阅历史数据、进行实验检测等方式,详细了解了不同产品的保质期、保鲜方法、变质原因等情况,建立了产品保鲜数据库。
然后,他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选择了合适的新型保鲜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对于酱菜等腌制食品,他选择了生物保鲜技术,利用天然的抗菌物质,抑制酱菜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对于糕点等烘焙食品,他选择了纳米保鲜技术,在糕点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延长其保质期。
在研究过程中,沈念安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运用数据分析和建模的方法,对保鲜工艺参数进行了精准优化。他建立了保鲜效果与工艺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调整参数取值,模拟运算不同参数组合下的保鲜效果,最终找到了最优的工艺参数方案。
研发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沈念安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时候,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不符;有时候,新型保鲜技术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技术难题,难以突破。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积极面对,不断调整研究思路,改进实验方法,查阅大量资料,请教行业专家,一点点攻克难题。
在这个过程中,林晚秋和沈廷舟也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和鼓励。他们经常来到研发中心,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为他加油打气。每当沈念安遇到困难时,林晚秋总会温柔地安慰他:“念安,不要着急,研发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只要你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成功。”
沈廷舟则会从战略层面给她提出建议:“念安,做研究不能只埋头苦干,还要抬头看路。要关注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确保你的研究方向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同时,要注重团队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攻克难题。”
在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下,在研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沈念安的研究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成功地将纳米保鲜技术应用到了糕点产品中,通过优化工艺参数,使糕点的保质期从原来的15天延长到了30天,而且保持了糕点原有的口感和营养;他将生物保鲜技术应用到了酱菜产品中,使酱菜的保质期从原来的6个月延长到了12个月,同时提高了酱菜的品质和安全性。
当实验取得成功的那一刻,沈念安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终于攻克了这个技术难题,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立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林晚秋和沈廷舟。林晚秋和沈廷舟听了,都非常高兴,第一时间赶到了研发中心。看着实验数据和样品,林晚秋激动地说道:“念安,你太了不起了!你不仅为企业解决了一个关键的技术难题,还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沈廷舟也骄傲地说道:“念安,你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这个技术突破对咱们企业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大幅提升产品的保质期,降低产品损耗,还能帮助咱们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铺平道路。”
张启明也笑着说道:“林总,沈总,念安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他不仅专业能力强,而且做事认真负责、勇于创新。这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他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沈念安看着父母和张总监欣慰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幸福感。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待着他。但他有信心、有决心,在食品研发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自然臻味”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让这家从六零年代乡村小作坊起步的企业,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