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朝初立,百废待兴
林凡是在一阵浓郁的药香和窗外隐约的施工声中醒来的。
他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赵王府别院客房陈设,只是窗棂上贴的素白孝纸,提醒着国丧未过。肩头和肋下的伤口被妥善包扎,传来清凉之意,显然用了极好的伤药。体内虽依旧空虚,但那股濒死的虚弱感已消退大半。
他挣扎着想坐起,却牵动了伤口,忍不住闷哼一声。
“别动。”清冷的声音自床边响起。玄七端着一碗汤药走来,她换上了一身干净的青色衣裙,脸上的易容早已洗去,露出原本清丽却略显苍白的容颜,只是眼神依旧如古井般沉静。她后背的伤似乎也已无大碍。
“我们……回来了?”林凡声音沙哑。
“嗯。”玄七将药碗递到他嘴边,“你昏迷了三日。宫变已平,四皇子……不,陛下已于三日前灵前即位,诏告天下。”
新皇登基了!林凡心中一松,随即又绷紧:“青鹰他……”
“重伤,但性命无碍,正在静养。”玄七言简意赅,“墨老、福伯也无恙。”
林凡这才彻底放下心,就着玄七的手,将苦涩的药汁一饮而尽。药力化开,带来些许暖意。
窗外传来的,是工匠修复宫城、清理战火痕迹的号子声与敲打声。那场流血的宫变虽然平息,但留给这座帝都的创伤,却需要时间来抚平。
房门被轻轻推开,依旧是一身素服、未着龙袍的新皇赵王弘(如今已是弘帝)走了进来。他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但眼神中的沉静与睿智却比以往更深。
“感觉如何?”弘帝走到床边,语气温和,如同旧友。
“谢陛下关心,已无大碍。”林凡欲起身行礼,被弘帝按住。
“不必多礼。你于社稷有大功,若非你舍生忘死带回血诏与逆鳞证据,这江山恐怕已落入奸佞与‘幽螭’之手。”弘帝语气诚挚,带着感慨,“芷容姑姑若在天有灵,必感欣慰。”
提到母亲,林凡心中一痛,沉默片刻,问道:“陛下,后续……如何了?”
弘帝在床边坐下,神色转为凝重:“三皇子及其核心党羽,在皇宫攻破时,于太极殿自焚身亡。高常侍失踪,想必是趁乱被‘幽螭’接应走了。龙鳞军大部投降,少数负隅顽抗者已被剿灭。朝中依附三皇子的官员,正在清查。”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厉色:“然而,‘幽螭’的核心力量,包括那神秘的‘烛影’,却如同人间蒸发,并未找到其巢穴。这份盟书上提及的几位边镇大将和宗室亲王,或上表请罪,或称病观望,态度暧昧。更重要的是,国库……因连年征战与三皇子中饱私囊,已然空虚。北疆狄族听闻内乱,亦有异动。”
内忧外患,百废待兴。新皇面临的局面,依旧严峻无比。
弘帝看向林凡,目光灼灼:“林凡,乱世需用重典,但治国,需根基。三皇子与‘幽螭’能兴风作浪,除权欲熏心外,亦因我大雍积弊已深,民生多艰,方让邪祟有隙可乘。朕欲革除旧弊,开创盛世,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非仅凭权术刀兵可成。”
他话锋一转:“你母亲留下的螭首令,关乎前朝秘藏。朕近日查阅宫廷秘档,结合墨老所言,推测那秘藏之中,除金银武备外,可能还藏有……一些失传的技艺与图谱,或与‘格物’‘机巧’有关。”
“格物?机巧?”林凡有些不解。
“便是匠作之术,水利、农具、织造、乃至军械。”弘帝解释道,“前朝曾有过一段技艺鼎盛之时,后因战乱及‘幽螭’这类组织的刻意打压而失传。若能得到这些,改进民生,充实国力,或许是一条不同于以往的强国之路。”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忙碌的景象:“朕欲设‘将作院’,专司技艺研发与推广。林凡,你心思机敏,更难得的是有不拘一格的见识与胆魄。你可愿助朕,执掌将作院,探寻那螭首秘藏,为我大雍,开创一条‘科技兴邦’之路?”
科技兴邦!这四个字如同惊雷,在林凡脑海中炸响。他想起母亲铁盒中那些精巧的机关,想起螭首令的神秘,想起这一路所见民生疾苦与国力疲敝……
这并非一条轻松的路,甚至可能比刀光剑影更加充满未知与挑战。但,这或许正是母亲留下螭首令的深意,也是打破目前困局的一线曙光。
他看着弘帝充满期望的眼神,又看了看身旁沉默却坚定的玄七,心中豪气顿生。
他深吸一口气,忍着伤痛,抱拳躬身,声音清晰而坚定:
“臣,林凡,愿效犬马之劳,为陛下,为大雍,探此新路!”
新的征程,在废墟与希望中,悄然开启。不再是宫廷阴谋与血腥厮杀,而是关乎国运民生的另一场无声战役。螭首秘藏之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科技兴邦”的道路,又将面临怎样的阻碍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