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囤货棚外的空地上就围了半圈人——张嫂蹲在木筛子前,正把半桶小米里的霉粒挑出来,筛子晃得“哗哗”响,金黄的米粒落在竹筐里,沾着点雪光。小丫头裹着棉服蹲在旁边,捏着颗饱满的米粒递到嘴边:“张婶,这米好香呀。”
“香也得省着吃。”张嫂把霉粒扔进旁边的破盆,指尖冻得发红,“这半桶筛完也就剩三斤,够灶房做两顿粥。”
苏晴刚把新找的感冒药分好,走过来蹲在筛子边,捏起颗米粒看了看:“把好的米装在密封罐里,霉粒别扔,能喂村西的那只老母鸡——它要是下蛋,能给老人补补。”
话音刚落,阿力喘着气跑过来,棉鞋上沾了冰碴:“晴姐!村东的取水口冻住了!冰面下面好像堵了东西,砸开的缝里全是泥!”
苏晴心里一沉——村东的取水口是村里唯一的活水源头,虽然冬天会结冰,但每天砸开冰层就能取到清水。她抓了件厚外套往村东走,林野已经拿着镐头等在那里,冰面被砸开了个碗大的洞,洞里泛着浑黄的泥色,根本看不见水。
“我刚砸了三镐,下面不是冰,是烂草和泥块堆的。”林野用镐头戳了戳洞口,泥块顺着冰缝滑下去,“是人为堵的。”
“赵秃子干的。”老周蹲在旁边,指着冰面边缘的脚印,“这脚印是胶鞋印,赵秃子那两个手下穿的就是这种鞋。”
周围的村民都皱起了眉——没了清水,别说做饭,连喝的都成问题。王嫂抱着孩子挤过来,声音发慌:“那咱们怎么办?总不能喝雪水吧?”
“雪水不能直接喝,会闹肚子。”苏晴往囤货棚的方向看,“我那里有净水片和桶装水,先拿出来应急——林野,你带几个人去村南的枯井看看,虽然之前干了,但这场雪下完,说不定能渗点水出来;刀疤强,你去把取水口的冰面都砸开,看看能不能把堵的东西清出来。”
囤货棚的最底层,藏着两箱桶装水和三包净水片,是苏晴灾前特意囤的“饮水储备”。她搬了两桶水放在灶房外,张嫂立刻用瓢舀了半桶,烧了锅热开水,给发烧的王嫂男人端过去。小丫头抱着个空碗站在旁边,盯着冒着热汽的锅:“晴姨,这水能煮小米粥吗?”
“先给大家喝,粥用囤的纯净水熬。”苏晴摸了摸她的头,刚要转身,林野从村南跑回来,脸上带着点喜色:“枯井里有水了!虽然只有半米深,但能打上来!”
村里的人立刻涌到村南,枯井旁边堆着积雪,林野用绳子系着木桶往下放,没一会儿就提上来半桶清水,虽然带着点泥沙,但比堵了的取水口干净多了。“有救了!”李婶拍着手,眼里泛着光。
苏晴让张嫂拿了包净水片过来,往桶里丢了一片:“等半小时再用,能把泥沙沉下去。”她看向林野,声音压得低:“取水口是赵秃子堵的,他肯定还在附近盯着,你带两个岗哨守在枯井边,别让他再动手脚。”
林野点点头,拎着镐头往枯井边去。苏晴刚回到囤货棚,就看见刀疤强扛着捆烂草过来,草上沾着泥和冰碴:“晴姐,取水口下面堵的就是这东西,还有块破布,上面有赵秃子那伙人的记号。”
破布上绣着个歪歪扭扭的“赵”字,是他那伙人的标识。苏晴把破布捏在手里,指节泛白——赵秃子是想断了村里的水,逼他们把囤货交出来。“把这破布挂在栅栏上,让村里的人都看看。”她把布递给刀疤强,“再去囤货棚拿几卷铁丝,在枯井周围缠上警示绳,谁靠近就吹哨。”
中午的粥是用纯净水熬的,混着点干菜,香飘了半个村。小丫头捧着碗粥蹲在囤货棚边,喝得鼻尖冒汗:“晴姨,这粥比昨天的甜!”
苏晴坐在她旁边,刚喝了一口粥,就看见林野从外面进来,肩上扛着个冻硬的麻袋:“在枯井边捡到的,是赵秃子扔的,里面是冻坏的白菜,还有张纸条。”
纸条上只有一行歪字:“后天雪化,我来拿粮。”
苏晴把纸条揉成一团,扔进灶膛里,火苗“噼啪”一声把纸卷吞了。“后天雪化,路会软,他带不了多少人。”她看向围过来的村民,“刀疤强,你把囤货棚的锁换成新的,再用铁丝缠三圈;张嫂,把容易搬的物资都移到地窖最里面;林野,咱们把村里的镐头、镰刀都集中起来,放在栅栏边的柴房里。”
“晴姐,咱们能打过他吗?”阿力攥着手里的镰刀,指节发白。
“不是打,是守。”苏晴拍了拍他的肩,“咱们的囤货够,人够,只要守住栅栏和囤货棚,他进不来。”
下午的时候,村里的人都动了起来——刀疤强把囤货棚的锁缠得密不透风,张嫂带着女眷把罐头、面粉往地窖里搬,林野在栅栏边挖了浅沟,里面埋上带尖的树枝。小丫头也跟着忙,把捡来的小石子堆在栅栏边,说是“能砸坏人的脚”。
太阳落山的时候,枯井边的岗哨吹了声平安哨,苏晴站在囤货棚门口,看着村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灶房的烟筒里冒出暖黄的烟。林野递过来一碗热粥,里面加了点糖:“先吃点,后天有的忙。”
苏晴接过粥,热意顺着碗壁传到手里。她看向村外的雪色,赵秃子的纸条像根刺,但灶房的粥香、小丫头的笑声、村民们忙乱却稳当的脚步声,像层暖毯裹住了这刺。她喝了口粥,甜意漫开——这灾年再冷,这村子再偏,只要人在,囤货在,这日子就能守住,这暖就能续着。
夜里的风又紧了点,吹得栅栏边的铁丝“嗡嗡”响。苏晴把囤货棚的门锁紧,听见外面传来巡逻的脚步声,一步一步,像这村里的心跳,稳而沉。她知道后天的麻烦躲不过,但她也知道,等天一亮,这村里的人会拿着镐头和镰刀,站在栅栏边,站在囤货棚外,站在彼此身边——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