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尚未散尽的巴州城头,巨大的“张”字纛旗在暖风中猎猎作响。城池虽破,秩序已定,但百废待兴。
剑州尚在明廷手中,保宁府西北门户未闭,然已不足为惧。
此刻,比攻城略地更紧要的,是将巴州这颗新钉下的楔子,牢牢夯入川东大地,使其成为新政稳固的基石,而非无根的浮萍。
翌日,巴州府衙大堂,张行高坐主位,两侧是林胜武、赵黑塔、王自九、张顺等将领,以及匆匆赶来的保宁知府陆梦龙。
“巴州初定,百废待兴。当务之急,是选贤任能,推行新政,使民心归附,根基稳固!”张行声音沉稳,目光扫过堂下,“李茂才!”
“属下在!”原保宁府通判李茂才出列。此人年约四旬,面容清癯,在保宁推行新政时以干练务实着称,尤其擅长梳理政务、安抚地方。
“命你为巴州知州,全权署理州务!即刻清点府库、户册,接管州县衙门,发布安民告示,按保宁、南江成例,
推行清丈田亩、废里甲、设学堂诸项新政!我要巴州,迅速成为第二个南江!”
“属下领命!必不负将军重托!”李茂才躬身,声音透着沉稳与决心。
“孙文博!陈平安!”
“属下在!”阆中县丞孙文博、苍溪县丞陈平安同时出列。
这两人皆是新政中涌现的干吏,孙文博精于农桑水利,陈平安则长于治安刑名。
“命孙文博为通江知县,陈平安为南江知县!此二县乃巴州粮仓与门户,新政根基之地,不容有失!尔等需与李知州同心协力,尽快抚平战乱,让新政落地生根!”
“属下遵命!”二人齐声应诺,眼中闪烁着被重用的激动与责任。
“赵文谦!”
“卑职在!”昭化知县赵文谦上前一步。他本是旧朝举人出身,但在昭化任上目睹新政实效,又亲历流民安置、水利兴修,早已心折,办事勤勉公正。
“擢升你为保宁府通判,辅佐陆知府,协理保宁府全境新政推行,并统筹与巴州、南江、通江之钱粮物资调配!保宁乃新政根基,万不可松懈!”
“卑职谢将军提拔!定当竭尽全力!”赵文谦深深一揖,声音带着感佩。
“至于通江、南江县衙佐官空缺…”张行目光转向陆梦龙,“陆知府,五月科举,保宁府取士名单可已核定?”
陆梦龙立刻呈上一份名单:“回将军,名单已定。此次取士四十八人,多为通实务、晓民情之寒门俊才。”
“好!”张行接过名单,目光扫过几个名字,“取张诚、王砚、刘清、李默四人!张诚、王砚分任通江县县丞、主簿!
刘清、李默分任南江县县丞、主簿!着其即刻赴任,协助新县令推行新政!其余人等分派三地任六房吏员!
告诉这些新晋官吏,衙门就在田埂上,学问就在百姓间!干得好,前程无量;尸位素餐,军法无情!”
就在府衙内紧锣密鼓安排人事、政令飞传四方之时,巴州城西郊的战俘营,却呈现出另一番热闹景象。
营内关押着八百名巴州守军俘虏。与寻常战俘营的死气沉沉不同,此刻营内却人声鼎沸,弥漫着一股奇特的……烟火气与号子声。
营门处,竖立着醒目的木牌,上书张家军战俘营令。
“都听清楚了!想早点出去,想吃顿饱饭,想有条活路的,就给老子打起精神来!”
负责管理战俘营的,是赵黑塔麾下一个叫胡大山的哨长,嗓门洪亮,一脸络腮胡。
他指着旁边堆积如山的工具和正在熬煮着浓稠粟米粥的大锅,“那边是锄头铁锹!这边是热粥杂粮馍!是选躺着等死,还是选流汗换条生路,自己掂量!”
俘虏们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惊疑、犹豫,但更多的是对食物和自由的渴望。
很快,就有胆大的俘虏走了出来:“军爷!俺…俺愿意干活!俺有力气!”
“俺也愿意!以前在营里也是干苦力,还吃不饱!”
有人带头,人群立刻骚动起来,大批俘虏涌向工具堆。
在士兵的监督下,他们领了工具,被分成若干队。
一队被带往城墙豁口处,在工兵指导下搬运砖石、和泥砌墙;
另一队则被带到附近的河道旁,开始疏浚淤塞的河床。
“嘿哟!加把劲啊!”胡大山亲自带头喊起了号子。
“嘿哟!修城墙啊!”
“嘿哟!吃饱饭啊!”
“嘿哟!有盼头啊!”
粗犷的号子声起初还有些杂乱,渐渐变得整齐划一。
俘虏们挥汗如雨,沉重的体力劳动暂时驱散了心头的阴霾和对未来的恐惧。
监工的士兵虽仍板着脸,但并未随意打骂,只要老实干活,到点就能领到两个杂粮馍和一碗飘着油星的菜汤。
这对饿久了的俘虏来说,已是天堂般的待遇。
更让俘虏们惊奇的是营内一角开设的“识字班”。
几个识文断字、态度相对温和的“戴罪立功”的原巴州小吏(被俘后选择坦白合作),奉命每天抽出一个时辰,
教愿意学的俘虏认些常用字,如“田”、“粮”、“工”、“分”、“法”、“令”等,还讲解张家军新政的几条基本规矩。
“认了字,懂了规矩,以后就算放出去,也好找活路!将军仁义,给咱们机会,别不识好歹!”一个老俘虏在下面小声对同伴嘀咕。
营内一角,一个身材精悍、沉默寡言的俘虏引起了胡大山的注意,此人干活极其卖力,一手石匠活更是漂亮,修补城墙又快又好。
经查问,此人名叫石锁,原是巴州卫所军匠,因得罪上官被贬为战兵。
胡大山眼睛一亮,立刻将他提拔为俘虏营石工队的临时工头,还多给了他一份盐巴作为奖励。
石锁捧着盐巴,这个沉默的汉子眼中第一次露出了复杂的光芒。
战俘营的景象,如同一个微缩的新政试验场。它以最直接的方式告诉这些曾经的敌人:放下武器,付出劳动,遵守规矩,就能获得生存的尊严和改变命运的可能。
这无声的教化,其力量远胜于刀枪的威慑。
张行在李茂才、陆梦龙等人陪同下,策马来到战俘营外的高坡上。
看着营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听着那虽粗粝却充满生机的号子声,他的嘴角微微上扬。
“将军,此举…真乃化腐朽为神奇!”陆梦龙由衷感叹,“昔日俘虏,多成累赘,或杀或囚,徒耗粮秣。
今将军以工代囚,以教代罚,不仅能迅速修复城池、疏通河道,更能收拢人心,化敌为用!下官佩服!”
张行目光深远:“人心如水。堵则溃决,伤人伤己;疏则归流,滋养万物。这些俘虏,也曾是贫苦百姓子弟,被苛政所逼,为一口饭食卖命。
新政要生根,不仅要靠刀枪打开局面,更要靠实实在在的活路,让所有人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