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的北京,秋老虎的余威未散,电影市场的硝烟却已提前点燃。国庆档期,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今年,扛起这面大旗的是大哥成龙的《神话》。
这部投资不菲的古装奇幻大片,带着“穿越千年的爱恋”的噱头,配合着成龙大哥和金喜善这对跨国cp在各大综艺节目上若有似无的暧昧互动,以及密集的全国路演,声势浩大地杀入了国庆档。
得益于水晶影业这几年疯狂扩张院线,全国范围内硬生生多出了四百多家影院,银幕数更是暴涨两千五百多块!
《神话》首周票房报收4580万人民币,比汪言记忆中的原时空硬生生多捞了两千万,成绩亮眼。香港英皇的杨受成看着报表,笑得合不拢嘴,觉得今年国庆档的霸主之位稳了。
然而,就在《神话》团队沉浸在首周胜利的喜悦中,准备再接再厉时,一颗来自水晶影业的“小石头”,裹挟着泥点子,以一种近乎蛮横的姿态,狠狠砸进了这片看似平静的票房池塘。
这颗“石头”,就是宁浩执导,郭涛、徐峥、黄渤、刘桦、岳小军等一帮“歪瓜裂枣”主演的低成本喜剧——《疯狂的石头》。
水晶影业总部,宣发总监曹明轩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他看着对面坐着的宁浩,还有旁边一脸“憨匪”相的黄渤和“蔫坏”样的刘桦,忍不住揉了揉太阳穴。
“我说宁导,”曹明轩吐了个烟圈,“咱这宣传策略……是不是太‘别致’了点?人家《神话》那边是大哥配美女,千年绝恋,咱们这边……”
他指了指电脑屏幕上刚做好的宣传海报——宁浩戴着副墨镜,脖子上挂着条夸张的大金链子,咧着嘴,背景是郭涛、黄渤等人或凶神恶煞或贼眉鼠眼的定妆照,“‘全员恶人,国庆爆笑’?这……这能行吗?”
宁浩嘿嘿一笑,露出一口黄牙,跟他海报上那“土匪”形象倒是挺配:“曹总,您放心!汪导不是说了嘛,这片子他看好!
咱们就得反着来!他们玩高大上,咱们就接地气!他们讲千年绝恋,咱们就讲小人物鸡飞狗跳!你看渤哥这脸,桦哥这气质,还有我……”
他指了指自己,“北电摄影系高材生?谁信啊!这不就是活脱脱的‘恶人’头子嘛!反差萌!懂不懂?”
黄渤在旁边接茬,一口地道的青岛腔:“就是!曹总,您看我这‘黑皮’,桦哥这‘道哥’,还有浩子这导演,往那一杵,都不用演,观众就知道这电影不正经!但肯定乐呵!”
刘桦慢悠悠地说:“汪导的名头就是金字招牌。宣传上点一句‘汪言亲自推荐剧本’,比砸一千万广告费都管用。论坛上现在讨论度已经起来了,很多人好奇,能让汪导点头的‘全员恶人’喜剧,到底有多疯。”
曹明轩看着眼前这仨活宝,又想起汪言临走前那句“按宁浩的想法来,钱管够”,无奈地叹了口气:“行吧!那就这么干!
一千万宣发预算,给我砸!门户网站头条、论坛水军、电台广播、公交站牌……全方位覆盖!核心就一个:全员恶人,国庆必看!顺便提一嘴,这是汪导看好的本子!”
“得嘞!”宁浩一拍大腿,干劲十足。
于是,国庆档的宣发战场出现了极其诡异的一幕。一边是《神话》的唯美海报、深情预告片和成龙金喜善的“眉来眼去”;
另一边则是《疯狂的石头》那画风清奇的“恶人天团”海报,以及各种“方言版”“鬼畜版”的预告片段,配上“汪言都说好”的标签,在网络上病毒式传播。
“卧槽!这导演看着比演员还像坏人!北电摄影系?骗鬼呢!”
“黄渤这造型……绝了!一看就不是好人!”
“刘桦演黑老大?徐峥演奸商?这组合……莫名想笑怎么回事?”
“汪导推荐的?冲这个也得去看看!到底有多‘疯’?”
好奇心,是票房最好的催化剂。
十月一日,国庆长假第一天。 京城,新开张的水晶国际影城(朝阳大悦城店),最大的ImAx厅里座无虚席。来看《疯狂的石头》的观众,大多是冲着“全员恶人”和“汪言推荐”的噱头来的,心里预期也就是一部能让人乐呵乐呵的闹剧。
然而,当大银幕亮起,郭涛饰演的包世宏那口地道的重庆话响起,伴随着一块从天而降的“翡翠”引发的连锁反应,多线叙事如同精巧的齿轮般开始咬合运转时,观众席上的笑声就再也没停过。
“哈哈哈!黄渤钻下水道!‘牌子,班尼路!’
“我靠!徐峥这奸商太损了!‘顶你个肺!’
“道哥!‘你侮辱我的人格,还侮辱我的智商!’
“黑皮!‘费那事干嘛,直接抢不就完了!’
密集的笑点,接地气的方言,荒诞却又带着生活气息的情节,还有那一群演技在线、形象各异的“恶人”……观众们看得前仰后合,眼泪都笑出来了。
这跟他们看过的任何一部国产喜剧都不一样!没有刻意煽情,没有尴尬说教,就是纯粹的、酣畅淋漓的快乐!
散场时,几乎每个观众脸上都带着意犹未尽的笑容,不少人立刻掏出手机给朋友发短信: “快去看《疯狂的石头》!笑死我了!年度最佳喜剧!”
“比《神话》好看一百倍!太tm解压了!”
“全员恶人,名不虚传!宁浩牛逼!”
口碑,如同野火般在民间疯狂蔓延。第一批观众成了最卖力的“自来水”,呼朋唤友,拖家带口。论坛上,关于《石头》的讨论帖瞬间盖过了《神话》的风头。
“《石头》观影报告:笑到腹肌抽筋!强烈推荐!”
“细数《石头》十大爆笑名场面!”
“宁浩是谁?这导演太有才了!多线叙事玩得飞起!”
“黄渤、郭涛、徐峥……这帮人太会演了!全是戏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神话》。首周的火爆过后,观众的新鲜感迅速消退。穿越千年的爱情故事略显老套,打戏虽然精彩但缺乏新意,金喜善的表演也稍显僵硬。
更重要的是,在《石头》这种贴近生活、笑点密集的喜剧冲击下,《神话》的“大片”光环迅速黯淡。
水晶院线数据监控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国票房数据。 “刘总,《石头》上座率持续飙升!黄金场次几乎全满!观众要求加场的呼声很高!”数据员兴奋地汇报。
刘小丽看着屏幕上《石头》那如同坐了火箭般蹿升的票房曲线,以及《神话》那明显开始下滑的线条,果断下令:“通知全国所有水晶影院,立刻调整排片!《疯狂的石头》黄金场次排片率提升到45%!《神话》……降到30%!” “是!”
市场是最无情的裁判。首周,《疯狂的石头》凭借超强口碑和精准的排片策略,票房狂飙至6028万人民币!而《神话》的次周票房,如同被腰斩般,直接跌到了2100万出头!
《神话》的发行方保利博纳,于东的办公室。 “啪!”一份新鲜出炉的票房周报被狠狠摔在桌上。 “6028万?!这他妈怎么可能?!”
于东脸色铁青,对着手下咆哮,“一个投资不到五百万的破喜剧!一群听都没听过的演员!一个看着像土匪的导演!凭什么?!凭什么压过我们的大制作?!”
手下噤若寒蝉,不敢吱声。 于东烦躁地扯了扯领带,看着报表上《石头》那刺眼的数字,又想到成龙大哥那边可能的不满,只觉得一股邪火直冲脑门。
他抓起电话,拨通了宣发负责人的号码,声音阴沉:“给我查!水晶是不是在排片上做了手脚?还有,网上那些好评是不是他们买的水军?!” 然而,市场反馈和观众用脚投票的结果,岂是“做手脚”能解释的?
窗外的北京城,秋意正浓。国庆档的票房大战硝烟渐散,《疯狂的石头》以黑马之姿完成了对《神话》的逆袭,宁浩这个名字一夜之间响彻影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