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的...太快了,太冷静了,我甚至没看清他是怎么做到的。”
苏荃儿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复杂的光芒,有劫后余生的庆幸,
有对李南的无比感激,还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
她自己可能都未曾清晰意识到的崇拜和好奇,
“后来,我吓得一直发抖,也是他...他用很专业的方法安慰我,教我深呼吸,
让我感觉安全,他好像...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懂。”
苏荃儿讲述这些的时候,声音不知不觉柔和下来,眼神也变得有些不同。
苏建民是何等人物,官海沉浮几十年,察言观色的本事早已炉火纯青。
他看着女儿谈及李南时那不自觉发亮的眼神和微微泛红的脸颊,心中顿时了然。
自己的女儿,自己清楚。苏荃儿从小到大眼界极高,性格独立好强,
身边从不乏优秀的追求者,但她何曾用这种语气、这种神态谈论过一个年轻男性?
这分明是...动了心了。
苏建民心中五味杂陈,既为女儿安然无恙而庆幸,
也为她这份悄然萌生的情愫而感到一丝复杂的担忧。
那个李南,确实优秀得惊人,虽然是个孤儿,
但他参军以后的事情似乎也有些过于神秘和复杂了。这时,苏荃儿忽然抬起头,
看向父亲和唐国栋,语气关切地问道:
“爸,唐叔叔,李...李南他这次立了这么大的功,会不会有什么奖励啊?”
她问得有些小心翼翼,带着少女特有的、试图掩饰却欲盖弥彰的关切。
苏建民被女儿问得一愣,这个问题他不太好直接回答。
作为省政法委副书记,他当然可以施加影响,但当着女儿的面,
直接谈论如何给一个下属请功,显然不太合适,有失身份。
一旁的唐国栋立刻秒懂,赶紧笑着接话,语气自然地说道:
“荃儿你放心,李南同志这次的表现极其英勇出色,
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阻止了重大恶性案件的发生,保护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也救了你。功勋卓着,毋庸置疑!我们分局党委已经紧急开会研究过了,
准备整理材料,为他报请个人一等功!同时,周正同志表现也非常突出,
分局准备为他报请个人二等功!这都是他们应得的荣誉!”
苏荃儿听到“个人一等功”这几个字,眼睛明显亮了一下,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似乎松了一口气,又感到与有荣焉。苏建民见状,也顺势点了点头,
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既是对女儿说,也是对唐国栋表态:
“嗯。个人一等功,这是应该的。像李南同志这样智勇双全、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
做出巨大贡献的同志,就应该大力表彰!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
也是树立我们政法队伍的正面典型。国栋,你们分局按程序抓紧上报。
省厅那边如果有什么流程上的问题,或者有人对这个立功有什么疑问,”
他顿了顿,语气微微转冷,
“我会关注。该说的话,我会说。”
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这个一等功,他苏建民支持定了,
谁要是敢在这件事上设置障碍或者说三道四,他这位省政法委副书记,会“毫不客气地干预”。
唐国栋心中大喜,连忙应道:
“是!老领导!我们一定尽快把材料做扎实,按程序上报!”
苏建民又安慰了女儿几句,嘱咐她好好休息,这才和唐国栋起身离开。
下楼坐进车里,苏建民靠在座椅上,闭上眼睛,揉了揉眉心。女儿没事,大案告破,
本该心情舒畅,但女儿那明显对李南产生的好感,却让他这位老父亲的心中,
平添了一缕难以言说的思绪。那个李南...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国栋,李南真的是一名孤儿?”
“老领导,您上次跟我说了之后,我就派人下去核实了。也走访了当地居委会的,
工作人员说当时李南在襁褓中的时候被好心人收养。在李南不到十岁的时候,
这对好心人相继去世。李南在十八岁那年参军入伍,在第五年也就是今年就转业了。”
“那他是什么级别转业的?”
“档案上写的是中尉副连。”
苏建民此时内心有点不淡定了,五年时间从义务兵到中尉副连。
如果不是家里有背景的话,只能是立功受奖才能达到这种高度。
但是和平年代哪里那么容易立功受奖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李南执行的是特殊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