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影视基地的摄影棚刚搭好框架,凌薇就踩着梯子,对着嘉年华的现场照片调整展架角。
她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拍立得,是林野在嘉年华当天拍的“黑暗周边区”,展架歪歪扭扭地靠在舞台旁,上面还沾着粉丝贴的手绘卡牌。
“就按这个角度搭,”她对着施工队喊,“星娱肯定会把展架摆得整整齐齐,像商场货架,但我们偏要留这种‘被撞歪’的痕迹,这才是当时的真实样子。”
岳川蹲在旁边,指尖拂过刚铺好的“青石板”地面——是用真实的旧石板拼接的,缝隙里还特意撒了点嘉年华当天的银杏叶(粉丝当时捡来玩,落在地上的)。
“电影里的每一寸场景,都要和记忆里的嘉年华一模一样,”他抬头对团队说,“从展架的倾斜度,到地面的落叶,甚至墙上粉丝贴的卡牌位置,都不能错——这不是‘复刻’,是‘把当时的时光搬进来’。”
这是他藏在心底的“实景还原”思路,对外只说是“尊重真实记忆”,没人知道这是他借鉴前世地球电影《少年的你》“1:1还原重庆老街”的成功逻辑。
林野扛着相机,把凌薇调整展架的细节拍下来——镜头里,她反复对比拍立得和实景,连展架上沾着的一张皱巴巴的卡牌,都要按照片里的角度贴上去,“这些‘抠出来的细节’,星娱的片场肯定不会有,他们只会追求‘好看’,不会在意‘真实’”。
夏晚晴穿着电影里的白色t恤,在“周边售卖区”试戏——她蹲在地上,模仿嘉年华当天帮粉丝捡卡牌的动作,手指不小心碰到展架,展架晃了晃,像真的要倒。
“就是这个感觉!”岳川喊停,“不用刻意摆姿势,就像当时一样自然,星娱的演员肯定会演得‘完美无缺’,但我们要的就是这种‘手忙脚乱’的真实。”
陆哲在旁边调试现场音效,把夏晚晴碰倒展架的“吱呀”声录下来,“这段音效要加进电影里,比后期合成的更有代入感”。
周曼则在和道具组对接——老吴的泡面锅要找和嘉年华同款的,锅底必须有三道焦痕(老吴当时煮糊三次留下的);
老周的格子衬衫要找同款布料,领口的补丁得让凌薇亲手缝,线的颜色要和当时一样;甚至粉丝递的纸巾,都要找嘉年华当天用的那个牌子。
“道具组说星娱的片场都是用新道具,”周曼对着岳川笑,“他们找了个新泡面锅,用颜料画了几道‘焦痕’,一摸就掉,哪有我们这真煮出来的有质感。”
可上午十点,基地管理员突然带着几个星娱的人走进来,手里拿着份“场地授权书”:“星娱说他们已经和基地签了独家授权,这个摄影棚现在归他们用,你们得立刻搬出去。”
星娱的人还拿出手机,翻出伪造的合作协议,上面的签名歪歪扭扭,连基地的公章都比真实的小一圈。
“这是假的!”
周曼立刻掏出自己手里的协议,“我们三个月前就签了这个棚的使用合同,有基地的正式公章,你们这协议一看就是伪造的!”
管理员也有点懵,接过两份协议对比:“星娱的这份公章确实有问题,而且签约日期写的是上个月,比川晴的晚了两个月。”
星娱的人见露馅,又改口:“我们愿意加三倍租金,你们把棚让给我们,不然我们就举报你们‘违规搭建’!”
“搭建违规?”
凌薇气得指着展架,“我们的搭建方案都是按基地规定来的,有审批文件,你们倒是说说,哪违规了?”
林野立刻扛起相机,把星娱的人闹事的画面拍下来,“这些证据留着,要是他们真举报,我们就把视频发出去,让大家看看星娱是怎么抢场地的”。
岳川没和他们争执,反而让周曼把基地的审批文件、签约合同、搭建方案整理成“证据包”,发在工作室官微,还@了影视基地和星娱。
很快,基地就发了声明:“川晴团队的场地使用合法合规,星娱的‘独家授权’系伪造,我们将保留追究星娱法律责任的权利。”
星娱见阴谋败露,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临走前还不忘瞪了一眼片场的展架。
场地风波解决后,拍摄筹备更顺利了。老周和老吴特意赶来试戏——老周穿着那件带补丁的格子衬衫,背着老吴重现嘉年华“背人”的名场面,两人没走两步就笑场,老吴吐槽:“你这背人的姿势,跟嘉年华那天一样别扭,差点把我摔了!”
林野把这段笑场的片段拍下来,“这段可以当电影的彩蛋,比演出来的‘默契’更真实”。
粉丝们也送来“助攻”——之前在嘉年华递手机闪光的小宇,特意把自己当时用的手机送来,屏幕上还有那天拍的照片;被夏晚晴递纸巾的阿姨,寄来家乡的茶叶,说“希望电影里能有这罐茶叶的镜头,就当我也参与了”。
凌薇把这些粉丝送来的旧物,都巧妙地放进场景里——手机摆在周边区的桌子上,茶叶罐放在火锅旁,“这些‘带着温度的道具’,是星娱的新道具永远比不了的”。
电影开机前一天,团队在片场做最后的准备。陆哲调试好现场的环绕音响,放着夏晚晴的《闪光的手机》,歌声混着模拟的粉丝笑声,飘满整个摄影棚;
凌薇在展架上贴最后一张粉丝手绘卡牌,上面画着老吴煮泡面的样子;
林野扛着相机,拍团队忙碌的身影——岳川在和导演沟通拍摄细节,周曼在清点道具,夏晚晴在对着镜子练习台词,老周和老吴在角落里讨论怎么演得更自然。
突然,道具组的人喊了一声:“老吴的泡面锅找不到了!刚才还在这儿的,怎么转眼就没了?”
众人立刻分头去找,老吴急得直跺脚:“那锅可是有三道焦痕的,丢了可就找不到同款了!”
夏晚晴突然指着片场的角落:“是不是被那只猫碰倒了?刚才我看到一只橘猫钻进去了!”
林野立刻扛着相机跑过去,果然在角落的箱子后面,找到了翻倒的泡面锅,锅底的焦痕完好无损。橘猫正蹲在旁边,盯着锅里的“道具泡面”(用面团做的),像是想偷吃。
“这猫哪来的?”
岳川笑着走过去,把猫抱起来,“正好,加个‘猫偷泡面’的彩蛋,就像嘉年华当天突然闯进来的那只猫一样,更有生活气。”
凌薇赶紧把泡面锅擦干净,放回原来的位置,还在旁边摆了个小盘子,放了点猫粮:“明天拍摄时,要是这猫再来,咱们就抓拍,说不定能拍出意外的好镜头。”
陆哲也笑着说:“我把猫叫的声音录下来,加进‘煮泡面’的片段里,肯定很有趣。”
周曼看了看时间,对团队说:“明天早上八点开机,大家早点来,导演说开机第一场就拍‘黑暗卖周边’的戏,要提前把灯光、音效都调好。”
林野点头:“我明天一早就来拍开机花絮,把大家准备的样子、那只猫的镜头都拍进去,发在官微预热。”
岳川抱着橘猫,看着眼前的片场——展架歪歪扭扭地靠在舞台旁,上面贴满粉丝的手绘卡牌;
泡面锅放在原来的位置,旁边的猫粮盘里躺着几只蚂蚁;夏晚晴的吉他靠在墙角,弦上还绑着粉丝送的小挂饰。
他突然觉得,这个片场不只是一个摄影棚,更像是把嘉年华那天的时光,完整地“冻”在了这里——有混乱,有温暖,有意外,也有一群人的初心。
夏晚晴走过来,轻轻摸了摸橘猫的头:“明天拍戏时,希望它能来,说不定能成为电影的‘吉祥物’。”
老周也凑过来说:“要是它敢偷我的泡面,我就把它写进电影的彩蛋里,叫‘泡面小偷’。”
众人笑着闹起来,林野的相机正好捕捉到这一幕,橘猫在岳川怀里打了个哈欠,镜头里的片场,满是即将开拍的期待与热闹。
周曼突然想起什么,对岳川说:“明天开机仪式,电影公司会派记者来,还有很多粉丝会来现场支持,咱们得准备点小礼物,比如复刻的嘉年华卡牌,送给大家当纪念。”
凌薇立刻点头:“我现在就去拿卡牌,每个礼物袋里再放一张片场的拍立得,让大家也能留下点回忆。”
岳川点点头,把橘猫放在地上,看着它慢悠悠地走到泡面锅旁,低头闻了闻。他知道,明天的开机,将会是这段“真实故事”电影旅程的开始——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顶流的加持,但有最真实的场景,最真诚的表演,还有一群人和无数粉丝的期待,而这些,终将让这部电影,成为最动人的“时光纪念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