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揣着颗突突直跳的小心脏,跟着内侍省的太监穿过临安皇宫的朱红宫墙。脚下的金砖被磨得锃亮,映着头顶灰蒙蒙的天,连呼吸都下意识放轻了——这可是南宋的皇宫,以前只在历史书里见过的地方,如今活生生踩在脚下,说不紧张那是瞎话。
“林长老,稍候片刻,陛下正在与丞相议事,您且在偏殿等候。”太监尖着嗓子,眼神里带着几分打量,大概是没见过穿着半旧丐帮服饰就闯进宫的江湖人。
我点点头,拱手道:“有劳公公。”心里却在打鼓——宋理宗召我入京,明面上是述职,实则是忌惮丐帮势力。襄阳一战后,丐帮声望达到顶峰,弟子遍布南宋各州府,情报网比朝廷的还灵通,再加上“破蒙军”的战斗力摆在那儿,不招人猜忌才怪。
偏殿不大,陈设却极尽奢华,雕梁画栋上描着金粉,八仙桌上摆着精致的茶点,氤氲的茶香飘进鼻子里,我却没心思品尝。脑子里飞速过着应对之策:主和派肯定会借机发难,说丐帮拥兵自重、意图不轨,我得拿出实打实的证据,让宋理宗明白,丐帮不是隐患,而是抗蒙的中流砥柱。
没等多久,外面传来太监的唱喏:“陛下宣丐帮执法长老林越觐见——”
我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身上的七袋长老服饰,虽然料子普通,却洗得干净,腰间的青铜丐钵随着脚步轻轻晃动,传来细微的嗡鸣,像是在给我打气。穿过几道宫门,终于踏入了金銮殿。
大殿两侧站满了文武百官,左边是武将,个个身披铠甲,目光锐利;右边是文官,长袍广袖,神色各异。正前方的龙椅上,坐着一位面色温和的中年男子,想必就是宋理宗了。
“草民林越,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我按照江湖礼节,单膝跪地行礼——既不失恭敬,又保留了丐帮的江湖身份。
宋理宗抬了抬手,声音平和:“林长老免礼,平身吧。听闻襄阳保卫战,林长老立下大功,丐帮弟子也出力甚多,朕心甚慰。”
“陛下谬赞,”我起身站直,目光不卑不亢,“保家卫国,乃是每个华夏儿女的本分,丐帮弟子皆是百姓出身,蒙朝廷庇护,自然要为南宋江山效犬马之劳。”
话音刚落,人群中就走出一个身穿紫袍的文官,面色阴鸷地说道:“陛下,臣有本奏!”
我定睛一看,认得此人——主和派的核心人物,御史大夫王伦。历史上这货就一直主张向蒙古求和,如今见丐帮势力壮大,肯定要跳出来找茬。
“王大人请讲。”宋理宗示意道。
王伦上前一步,指着我说道:“陛下,丐帮虽是江湖门派,但其势力已遍布南宋各州,弟子不下十万,更有‘破蒙军’这样的精锐部队,且不听朝廷调遣,自行其是。林长老虽有抗蒙之功,但丐帮如此行事,与割据势力何异?若日后尾大不掉,恐成心腹大患啊!”
这话一出,大殿上顿时一片寂静,不少主和派官员纷纷附和:“王大人所言极是,江湖门派当以朝廷马首是瞻,岂能拥兵自重?”“丐帮在民间声望日隆,百姓只知有丐帮,不知有朝廷,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我心里冷笑,果然是老一套的离间计。没等宋理宗开口,我上前一步,朗声道:“王大人此言差矣!丐帮弟子虽多,却皆是安分守己的百姓,平日里乞讨为生,乱世中守望相助,何来‘割据’之说?”
“至于‘破蒙军’,”我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那是襄阳之战前,蒙古大军压境,朝廷守军兵力不足,耶律帮主才临时组建的队伍,目的就是协助朝廷守城。襄阳战后,‘破蒙军’已遣散大半,剩余弟子也只是负责边境情报侦查,从未主动挑起事端。”
王伦脸色一沉:“口说无凭!据臣所知,丐帮在襄阳、苏州、钱塘等地皆有粮仓、武库,甚至私设刑堂,这难道不是藐视朝廷法度?”
“王大人有所不知,”我从容应对,“丐帮弟子遍布天下,乞讨所得微薄,若不储备粮草,遇上灾年,弟子们岂不是要饿死?至于武库,不过是存放些防身的棍棒、刀剑,用来抵御黑风寨、幽冥教这类邪派势力,以及蒙古间谍的袭扰。”
“说到私设刑堂,”我话锋一转,目光扫过王伦,“丐帮有丐帮的规矩,弟子若触犯帮规,自然要受惩处,但从未处置过朝廷官员或普通百姓。反观有些官员,勾结蒙古,欺压百姓,中饱私囊,这些难道不是藐视法度?”
王伦被我说得脸色发白,厉声喝道:“林越!你休得血口喷人!拿出证据来!”
“证据?”我从怀中掏出一卷纸,高高举起,“这是丐帮情报堂收集的部分证据,上面记载着去年冬天,蒙古密使与临安城内三位官员的接触记录,其中就包括王大人的门生李大人,两人在酒楼密谈,商议如何劝说陛下向蒙古求和,甚至愿意献出江南三州之地!”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王伦又惊又怒:“你、你伪造证据,污蔑朝廷命官!”
“是不是伪造,陛下一查便知。”我将证据交给旁边的太监,“李大人与蒙古密使见面时,留下了一枚蒙古特制的玉佩,如今还在李大人府上。此外,丐帮弟子还查到,李大人近期有大量不明财物入账,来源正是蒙古方面的贿赂。”
宋理宗接过证据,仔细翻看,脸色渐渐沉了下来。他看向王伦,语气带着几分不悦:“王爱卿,此事当真?”
王伦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跪地磕头:“陛下明鉴!臣绝无此事,是林越栽赃陷害!”
我冷笑一声:“陛下,草民愿以项上人头担保,证据句句属实。丐帮情报网遍布临安,若陛下不信,可派禁军前往李大人府上搜查,若找不到玉佩和赃款,草民甘愿受罚!”
宋理宗沉吟片刻,当即下令:“传朕旨意,命禁军统领即刻前往李府搜查,务必查清真相!”
“遵旨!”禁军统领应声而出。
大殿上的气氛瞬间变了,主和派官员个个噤若寒蝉,主战派官员则纷纷看向我,眼神里带着赞许。我知道,这第一回合,我赢了。
但事情还没完,王伦虽然被牵制住了,还有其他主和派官员会发难。果然,没过多久,另一位文官站了出来,是礼部尚书张敬之。
“陛下,林长老所言虽有道理,但丐帮毕竟是江湖门派,势力过大终非好事。”张敬之语气缓和了些,“如今蒙古暂时撤兵,边境暂无大患,不如让丐帮解散‘破蒙军’,将粮草、武库交由朝廷接管,弟子们回归民间,如此方能安心。”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实则是想削弱丐帮的实力。我当即反驳:“张大人此言差矣!蒙古虽暂时撤兵,但窝阔台大汗野心勃勃,迟早会再次南侵。据丐帮情报网探知,蒙古正在北方囤积粮草,招募士兵,甚至联络了西域诸国,意图夹击南宋。此时解散‘破蒙军’,移交粮草武库,无异于自断臂膀!”
“江湖门派与朝廷合作抗蒙,本就是双赢之事。”我继续说道,“丐帮熟悉民间情况,情报网灵通,可作为朝廷的耳目;‘破蒙军’战斗力强,可协助朝廷守城御敌。襄阳之战若不是丐帮弟子熟悉街巷地形,制定巷战方案,恐怕襄阳早已失守。”
“再说,丐帮弟子皆是自愿加入,为的是保卫家园,并非为了谋取私利。”我目光扫过众官员,“若朝廷真要接管丐帮的粮草武库,弟子们心寒之下,恐怕再也无人愿意为朝廷效力。到时候蒙古大军南下,仅凭朝廷守军,能守住多少城池?江南百姓又要遭受多少战乱之苦?”
张敬之被我说得哑口无言,只能喃喃道:“可、可江湖门派不受朝廷节制,终究是隐患……”
“草民有一建议,”我趁热打铁道,“陛下可任命一位朝廷官员,担任丐帮监军,负责监督‘破蒙军’的训练和粮草使用,重大军事行动需上报朝廷备案。如此一来,既保证了丐帮的独立性,又能让朝廷放心,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个提议让宋理宗眼前一亮,他沉吟道:“此提议甚佳。林长老,你真愿意接受朝廷监军?”
“草民愿意。”我拱手道,“丐帮本就无意与朝廷为敌,只求能齐心协力,共抗蒙古。只要能保住南宋江山,让百姓安居乐业,丐帮愿意接受朝廷的合理监督。”
这时,禁军统领回来了,手里拿着一枚玉佩和一本账本,跪地奏道:“陛下,李府搜查属实,确实找到了蒙古玉佩和大量赃款,账本上记载了李大人与蒙古密使的交易明细!”
宋理宗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大胆李嵩!竟敢勾结蒙古,背叛朝廷!即刻将李嵩革职查办,打入天牢,严刑审讯!”
“遵旨!”
王伦吓得面如死灰,连连磕头:“陛下,臣有罪!臣识人不明,举荐了如此奸佞之徒,请陛下责罚!”
宋理宗看了他一眼,冷哼道:“王爱卿,念在你往日有功,暂且免你罪责,但需闭门思过,日后若再敢勾结主和派,动摇军心,朕绝不轻饶!”
“谢陛下开恩!”王伦如蒙大赦,瘫坐在地上。
解决了李嵩的案子,主和派的气焰彻底被打压下去。宋理宗看向我,眼神里满是赞许:“林长老,你不仅武功高强,心思缜密,更有报国之心,实属难得。朕决定,任命你为‘江湖抗蒙总调度’,统筹江湖各门派的抗蒙事宜,允许丐帮在边境各州招募弟子,扩充实力。”
“另外,”宋理宗补充道,“监军一事,朕会选派一位忠勇正直的官员前往襄阳,协助你处理丐帮事务。朝廷也会拨付一批粮草和武器,支援丐帮抗蒙。”
我心中大喜,连忙跪地谢恩:“谢陛下信任!草民定不辱使命,带领江湖各门派,协助朝廷抵御蒙古,保卫南宋江山!”
走出金銮殿时,阳光透过宫墙的缝隙照进来,暖洋洋的。青铜丐钵轻轻晃动,像是在为我庆贺。这场朝堂博弈,我不仅化解了朝廷对丐帮的猜忌,还争取到了合法招募弟子、获取朝廷支援的权力,算是大获全胜。
回到驿馆时,苏晴和陈默早已等候多时。看到我平安归来,苏晴连忙迎上来:“林越,怎么样?宋理宗没为难你吧?”
“不仅没为难,还给了个大官做。”我笑着把金銮殿上的事情说了一遍。
陈默抚掌大笑:“太好了!有了朝廷的支持,我们丐帮的抗蒙事业就更顺利了。”
苏晴也松了口气:“这下主和派应该不敢再找丐帮的麻烦了。”
“未必。”我收敛笑容,语气凝重起来,“主和派虽然受挫,但根基还在,而且我总觉得,这次李嵩勾结蒙古,背后还有更大的势力。另外,我收到情报,净衣派的残余势力还在活动,他们在江湖中散布谣言,说丐帮想称霸江湖,意图挑起其他门派与丐帮的矛盾。”
“这群家伙,真是阴魂不散!”陈默咬牙切齿,“上次柳长风叛乱被平定,没想到还有漏网之鱼。”
“看来我们得尽快返回襄阳。”苏晴说道,“一方面要落实朝廷的旨意,整合江湖势力;另一方面,要尽快查清净衣派残余势力的下落,肃清隐患。”
我点点头:“没错。临安不宜久留,我们明天一早就出发。陈默,你立刻联系丐帮在临安的情报点,让他们密切关注主和派官员的动向,尤其是王伦,我怀疑他与净衣派残余势力也有勾结。”
“明白!”陈默应声而去。
苏晴看着我,眼神里带着关切:“这次朝堂之上,你直面主和派的刁难,真是凶险。以后行事,一定要多加小心。”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我笑了笑,“不过这次能顺利过关,也多亏了丐帮的情报网。以后我们要进一步优化情报传递制度,让情报更及时、更准确,这样才能在与蒙古和主和派的较量中占据主动。”
当晚,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想着丐帮的未来,想着抗蒙的大计。青铜丐钵放在枕边,散发着微弱的暖意,我伸手抚摸着钵身的符文,想起了方鹤鸣长老的话——传功钵不仅是丐帮的信物,更是承载着“改变历史、抵御外族”的使命。
如今,我已经走上了抗蒙的道路,并且得到了朝廷和江湖的支持。但蒙古的实力依然强大,南宋朝廷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未来的路还很长,很艰难。
第二天一早,我们收拾好行装,离开了临安。一路上,我们快马加鞭,途经苏州、钱塘等地时,顺便查看了当地分舵的情况。果然如情报所说,净衣派残余势力在这些地方散布谣言,导致部分江湖门派对丐帮产生了误解,甚至有小门派开始疏远丐帮。
“看来我们得尽快澄清谣言。”苏晴说道,“如果任由谣言扩散,江湖抗蒙联盟就会出现裂痕,到时候蒙古趁机南下,后果不堪设想。”
“嗯。”我点点头,“陈默,你让情报堂的弟子收集净衣派残余势力散布谣言的证据,尤其是他们与蒙古勾结的线索。同时,联系江湖各大门派,邀请他们前往襄阳参加江湖大会,我要在大会上亲自澄清谣言,揭露净衣派的阴谋。”
“好。”陈默立刻派人去办。
经过十几天的赶路,我们终于回到了襄阳。耶律齐帮主亲自率领丐帮众长老在城外迎接,看到我们平安归来,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林越,你辛苦了!临安之行,没出什么意外吧?”
“托帮主的福,一切顺利。”我把临安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包括宋理宗任命我为“江湖抗蒙总调度”,以及净衣派残余势力散布谣言的事情。
耶律齐听完,脸色一沉:“净衣派余孽,真是死不悔改!看来这次江湖大会,不仅要澄清谣言,还要彻底肃清这些余孽,以绝后患。”
“帮主说得对。”我说道,“如今蒙古大军随时可能南下,我们必须团结所有江湖力量,不能让内部矛盾拖了后腿。”
接下来的几天,襄阳城变得热闹起来。丐帮弟子四处张贴告示,澄清谣言,同时邀请江湖各大门派前来参加大会。峨眉派、全真教、昆仑派等大门派纷纷响应,派出代表前来襄阳,一些中小门派也在观望之后,陆续抵达。
大会当天,襄阳丐帮总部广场上人山人海,江湖各派的弟子汇聚一堂,议论纷纷。我站在高台上,看着台下的人群,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各位江湖同道,今日邀请大家前来,一是为了澄清近期流传的谣言,二是为了共商抗蒙大计!”
台下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
“近期有人散布谣言,说丐帮想称霸江湖,意图吞并其他门派。”我声音洪亮,传遍整个广场,“在此,我林越以丐帮执法长老的身份,郑重声明:这纯属无稽之谈!丐帮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守‘护民抗外’的初心,襄阳之战,丐帮弟子舍生忘死,协助朝廷守城,难道是为了称霸江湖?”
“蒙古铁骑践踏华夏土地,百姓流离失所,此时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而不是听信谣言,自相残杀!”我举起手中的证据,“这些都是净衣派残余势力散布谣言的证据,他们与蒙古勾结,意图挑起江湖内乱,为蒙古南侵创造机会!”
我将净衣派残余势力与蒙古密使接触的信件、散布谣言的传单等证据一一展示出来,台下一片哗然。
“没想到净衣派竟然如此卑劣!”“勾结蒙古,背叛华夏,真是江湖败类!”“丐帮一心抗蒙,我们之前真是错怪他们了!”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冲出几个蒙面人,手持刀剑,朝着高台上扑来:“林越,你休要血口喷人!今日我等就要为净衣派报仇!”
“来得正好!”我冷哼一声,身形一闪,迎了上去。青铜丐钵瞬间发热,“预警”技能触发,我提前感知到蒙面人的攻击轨迹,轻松避开。
苏晴和陈默也立刻出手,与蒙面人缠斗起来。这些蒙面人都是净衣派的残余高手,武功不弱,但在我们三人的夹击下,很快就落了下风。
我一边战斗,一边大喝:“各位同道,这些就是净衣派的残余势力,他们勾结蒙古,散布谣言,今日就让我们将他们一网打尽,以正江湖风气!”
江湖各派的弟子见状,纷纷出手相助。蒙面人寡不敌众,很快就被制服。我扯下其中一人的面罩,正是净衣派之前的骨干弟子,曾参与柳长风的叛乱。
“说!你们的首领是谁?与蒙古勾结的具体计划是什么?”我厉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