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的红绸尚未挂满宫墙,齐珩心中的阴云却比夜色更浓。司天监呈上的星象图在御案上铺开,荧惑守心的异象如一滴墨渍,玷污了紫微帝星的辉光。与此同时,北地八百里加急的奏报更添沉重——蝗灾肆虐,饥民流徙。深宫之中,一场天灾与人祸交织的危机悄然降临。
皇后慕容婉如携司天监正使踏入御书房时,林清玥正在禀报甘薯推广成效。监正手持星图,声如寒冰:“陛下,荧惑逆行,侵扰太微垣,主后宫干政,祸乱朝纲。臣夜观天象,此异端起于东北——”他目光扫过林清玥,未尽之言如刀锋相向。
慕容婉如叹息道:“臣妾本不愿以虚妄之事烦扰圣心,然则北地蝗灾恰与星象呼应。莫非真是天降警示?”她袖中指尖微颤,仿佛忧国忧民,心底却狂啸:【贱人!此次定要借天意除你!】
林清玥凝神静听,读心术如网撒开。她捕捉到监正心中算计:【皇后许我族兄升迁,此事必成……】,亦听到慕容婉如深层谋略:【先以星象动摇帝心,再借蝗灾坐实罪名】。然而她未露声色,只垂首静立,如风雨中青竹。
北地灾情奏报字字泣血:“飞蝗蔽日,声如雷鸣,禾稼尽毁,饥民啃树皮为食。”齐珩命户部开仓放粮,然传统赈灾如杯水车薪。殿前议事时,老臣们或言祭祀蝗神,或主张下罪己诏,无人提出切实治蝗之策。
林清玥于此时请旨:“臣妾愿献《治蝗三策》。”她展开连夜绘制的图谱,以现代生物学知识破解千年虫害:
第一策“掘卵灭源” 配图显示蝗虫产卵区土壤剖面:“蝗虫喜产卵于河岸潮湿土中,每卵块含卵数十粒。若于春耕时深翻土地,曝晒虫卵,可灭其于萌芽。”她援引《诗经》“去其螟螣,及其蟊贼”,为科学方法披上经典外衣。
第二策“篝火诱杀” 图解蝗虫趋光性:“夜间田间设篝火,火旁掘深壕。蝗虫扑火坠入壕中,以土掩埋即可。”此法借鉴姚崇灭蝗典故,却更精确标注篝火间距与壕沟深度。
第三策“生物相克” 提出养鸭治蝗:“一只鸭日食蝗虫二百余只,鸭群巡田,既可除蝗,又得肥鸭。”她甚至算出每百亩田需鸭数量,列出投入产出比。
朝堂哗然。太傅柳文渊质疑:“蝗乃天虫,岂可以人力相抗?”林清玥从容应答:“《礼记》有云‘修火宪,敬山泽’,乃取用之有道。若因敬畏自然而坐视百姓饿殍,岂非本末倒置?”
大婚前夕,齐文轩与齐武阳因赈灾方案在御前争执。文轩主张优先救济宗室封地,武阳则坚持派兵镇压流民。齐珩心烦意乱,深夜至钟粹宫时,眉间倦色深重。
林清玥烹茶缓言:“臣妾读《史记》,见秦昭王时穰侯与泾阳君相争,而范雎献‘远交近攻’之策,使二人各展所长。”她不着痕迹地转移话题,“若让两位殿下共同督办蝗灾防治,一主民生安抚,一主虫害治理,或可扬长避短。”
齐珩目光微动。三日后圣旨下:大皇子主持北地赈济,二皇子统筹灭蝗事宜。此举既保全皇子颜面,又使二人相互制约。更深层的是,林清玥通过读心术知悉——文轩心系赵英娥娘家封地,武阳则欲借军功立威。此番安排正合其心意。
司天监的攻势愈发猛烈。监正竟在早朝上宣称:“昨夜彗星贯月,正应东北方位!若不行禳灾之法,恐酿大祸!”慕容婉如顺势跪奏:“请陛下暂禁钟粹宫,以待天象平和!”
危急时刻,林清玥请求司天监公开星象记录。她借阅《甘石星经》,指出:“彗星现于卯时,月已西沉,何来‘贯月’之说?”更让监正哑口无言的是,她凭现代天文知识推算出未来三日金星合月的天象,并请齐珩亲证。
当夜空如期出现璀璨星象时,司天监的谎言不攻自破。林清玥更献上北地快马传来的捷报——采用新法治蝗的地区,庄稼保全七成以上。实证面前,所谓“天谴”沦为笑谈。
蝗灾渐息,星象风波止歇。齐珩为林清玥设庆功宴时,特意遣退宫人,独留二人在水榭中。月色如水,他忽然问道:“云卿这些学识,究竟从何而来?”
林清玥拈起一块蝗虫酥——这是她以油炸蝗虫秘制的小食,轻声道:“陛下可知,被视作灾厄的蝗虫,实为饱含蛋白质之物?臣妾在冷宫时,曾见麻雀捕食蝗虫后羽翼丰满。遂悟世间万物,福祸相倚。”
她以蝗虫喻自身:“臣妾昔年如虫蛹,困于黑暗三载。破土而出后,方知天地广阔。”这番话既解释能力来源,又暗诉冷宫委屈。齐珩执起她的手,指尖温热:“朕不会再让你重回黑暗。”
慕容婉如在长春宫摔碎了第二套翡翠盏。她透过烛火凝视铜镜,镜中容颜依旧娇艳,眼底却爬上细纹。“陛下看那贱人的眼神……与本宫初入宫时一般无二。”她攥紧拳头,新仇旧恨如毒藤缠绕。
而林清玥于夜深人静时,抚摸着北地百姓送来的万民伞。通过读心术,她听到宫墙外真实的民心:【云娘娘活人无数,真乃菩萨转世!】
“齐珩,”她望向太极殿方向,轻声自语,“你给了我信任,我却不能仅靠信任活着。”她摊开纸笔,开始绘制改良农具的草图。在这深宫中,唯有持续创造价值,才能让保护伞永不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