璃阙那双原本灵动漂亮的狐眸,此刻黯淡无光,充满了痛苦与迷茫。
她看到了站在囚笼外的“萧辰”,那个陌生的、散发着让她本能感到舒适亲近的道气的道士。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这个道士,看着他眼中那难以掩饰的、深藏着的心痛与关切,璃阙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委屈和依赖。
她想起了生死未卜的哥哥,想起了曾经的温暖。
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发出一声微弱至极、却带着孺慕之情的呜咽,那是狐族的语言,清晰地传递出一个意思:“谢谢你……你,你好像我的哥哥……”
这一声呼唤,如同惊雷,在玄辰的脑海中炸响!
他浑身剧震,几乎控制不住要冲上前去,抱住他那受苦的妹妹!
他看着璃阙那双纯净的、带着希冀和委屈的眼睛,看着那与他记忆中小时候一般无二的眼神……眼眶瞬间红了!
他猛地别过头去,深吸一口气,强行将几乎夺眶而出的泪水逼了回去,胸腔因极致的情绪压抑而剧烈起伏。
他不能相认!
绝对不能!
他重新转回头,脸上努力挤出一丝属于“前辈”的、温和却疏离的笑容。
“贫道乃人教修士,见不得生灵受苦。”
“你……好生休养,莫要再动用法力。”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对璃阙,也是对旁边的弟子和白星澜说道。
他的话语看似平淡,但那流露出的心疼与关切,却如此真切,让璃阙眼中闪过一丝困惑,但更多的,是一种莫名的安心。
她轻轻呜咽了一声,缓缓低下头,似乎听话地开始闭目养神。
白星澜在一旁看得心惊肉跳,他清楚地感受到了“萧辰”那几乎要失控的情绪波动。
以及那强行压制下的、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般的恐怖气息。
他生怕再待下去会出变故,连忙上前一步,低声道:“前辈,此地阴寒,不宜久留。道场想必已准备妥当,众多同门还在等候前辈讲经。”
“萧辰”(玄辰)深深看了一眼囚笼中重新陷入半昏迷状态的妹妹,将她的惨状牢牢刻印在灵魂深处。
他闭上眼,再次睁开时,眼中已只剩下古井无波的平静,但那平静之下,是冻结万物的森寒。
“走吧。”他淡淡说道,转身,毫不犹豫地向着来路走去。
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刀山火海之上。
背后的血腥气,妹妹那声“哥哥”的呼唤,如同梦魇,缠绕不休。
当他终于踏出水牢,重新感受到外界相对清新的空气时,他袖中的拳头,已握得骨节发白。
心头,杀意已决,坚如磐石。
明天,鉴宝大会。
谁敢拦他,他就把谁的头,拧下来!
“前辈……”白星澜在一旁低声唤道,语气带着担忧。
他能清晰感受到身边这位“前辈”体内那股几乎要毁灭一切的怒意。
傀儡萧辰没有回应,只是深吸了一口气,那源自半步金仙境界的强大意志强行将沸腾的情绪压下,眼中恢复成古井无波的深邃。
他需要冷静,需要谋划。
单纯的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带来毁灭。
就在这时,早已在主殿外等候多时的赵青松等人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
“前辈!您回来了!”赵青松语气热切:“道场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准备妥当,就在前方的‘论道坪’。”
“盟内所有筑基以上、金丹以下的弟子几乎都已到齐,翘首以盼,等待聆听前辈宣讲人教大道!”
他身后几位长老也纷纷附和,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激动。
人教嫡传亲自讲道,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缘!
傀儡萧辰脚步微顿,目光扫过这群满面红光的除妖盟高层,心中冷意更甚。
他的妹妹正在暗无天日的水狱中受尽折磨,鲜血流淌,而这些所谓的“正道栋梁”,却在此殷切期盼着仇人讲授“大道”?
他本欲直接拒绝,拂袖而去。
但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火石般划过脑海。
讲道?
或许……这正是个机会。
一个播撒混乱种子,在看似坚固的联盟内部,埋下猜忌与裂痕的机会。
维持“萧前辈”的身份是必要的,而讲道,恰好能完美地掩盖他接下来的某些举动。
“嗯。”傀儡萧辰淡淡应了一声,脸上看不出喜怒,“既然已准备妥当,那便去吧。”
赵青松等人闻言大喜,连忙在前引路。
论道坪,位于除妖盟驻地核心区域,是一片以白玉铺就的巨大广场,足以容纳数千人。
此刻,坪上已然坐满了身着各色服饰的除妖盟弟子。
从初入筑基的青涩面孔,到假丹境的精英骨干,人人屏息凝神,目光灼灼地望向坪前那座临时搭建的、萦绕着淡淡清气的讲道台。
当傀儡萧辰缓步登上道台时,整个论道坪鸦雀无声。
他并未刻意释放威压,但那自然而然流露出的、精纯浩大仿佛与道相合的气息,便已让所有人心生敬畏,不敢有丝毫怠慢。
他盘膝坐于蒲团之上,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黑压压的人群,缓缓开口。
.声音不高,却如同蕴含着某种奇异的道韵,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直抵心神。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他并未直接讲授高深法门,而是从《道德经》最基础的篇章开始,阐述“无为而治”、“清静为本”的人教核心理念。
言辞精妙,微言大义,往往寥寥数语,便点破许多弟子修行中积年不解的困惑,让人有茅塞顿开之感。
台下弟子如痴如醉,不少人心有所感,周身灵力随之活泼流转,隐有突破之兆。
连赵青松等金丹长老也听得频频点头,只觉得以往许多晦涩难通之处,此刻豁然开朗,对这位“萧前辈”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然而,随着讲道的深入,玄辰(操控傀儡)开始不着痕迹地,将一些“私货”悄然融入大道阐述之中。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他声音平和,仿佛在陈述天地至理:“然,欲有内外之分。”
“内欲者,求知问道,乃进取之心;外欲者,觊觎他物,贪婪掠夺,此乃祸乱之源,心魔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