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未落,就听楼梯咚咚作响,陈大勇和陈二喜如同旋风般冲了进来。
两人都是满面红光,气喘吁吁,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中了!中了!
爹!娘!耀祖!第一!是第一名!
案首!咱们家耀祖是案首!”
陈大勇几乎是吼出来的,声音震得房梁似乎都在抖。
雅间内瞬间安静了一下,随即爆发出更大的惊呼和祝贺声!
“什么?案首?!” “天哪!第一名!” “耀祖!你太厉害了!”
陈家人瞬间将陈耀祖围在中间,又是抱又是揉,欢喜得不知如何是好。
钱秀娥更是激动得直抹眼泪。
王富贵也兴奋地捶了陈耀祖一下:“好你个耀祖兄!不声不响就拿了个案首!太厉害了!”
心里暗中吐槽对方,在学堂里面次次拿第一也就算了,怎么县试都还能拿第一。
陈耀祖自己也是愣了一下,随即涌上浓浓的喜悦,笑着对众人拱手:“同喜同喜!”
鸿福楼的掌柜闻讯赶来,得知本楼出了县试案首和第十一名,也是与有荣焉,连连道喜,并表示今日酒水茶钱一律八折,以为祝贺。
两家人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决定各自回家好好庆祝。
陈二喜当即决定,立刻回铺子,贴上“东家高中县试案首,全店同庆,菜品八折”的红纸,与县民同乐。
而陈铁柱和老妻则是一刻也等不了,买了满满一大筐喜糖,又兑了许多铜钱,还买了一堆大红鞭炮,就要立刻赶回陈家村——
这等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必须第一时间让全村都知道!
陈大勇决定陪父母回乡报喜。
陈耀祖则婉拒了同回,他郑重道:“孙儿能得此微末成绩,全赖夫子悉心教导。今日放榜,孙儿理当先行前往谢师。”
陈耀祖提着备好的谢师礼——一方好砚、一支新笔并一些家中自制的茶点。
来到徐夫子家巷口时,恰巧遇见同样前来谢师的王富贵。
只见王家马车停下,小厮们搬下的谢礼琳琅满目:
上好的金华火腿、精致的苏杭绸缎、名贵的文房四宝、甚至还有一整坛据说窖藏二十年的绍兴花雕…
与陈耀祖手中简朴的礼物相比,着实显得“寒酸”。
王富贵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耀祖兄,我阿爷他…你知道的,就爱讲究这些排场…”
陈耀祖却浑不在意,笑道:“走吧,我要是能拿的出这么多好东西,也会这般,老王没必要担忧我这颗脆弱的心灵。”
王富贵一听哈哈大笑,果然自家耀祖兄就是敞亮。
两人刚至门口,早已得到消息的徐伯就笑着迎了出来,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哎呀!两位公子来了!快请进快请进!老爷可是高兴坏了。
听说一早就把他珍藏的‘雪花醉’都搬出来了,说是要好好庆祝一番!”
果然,还未进书房,就听见里面传来徐夫子难得爽朗开怀的大笑声:“哈哈哈!好!好!真是太好了!”
徐夫子见到两人进来,更是快步上前,一手拉住一个,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
“好!好孩子!你们真是给为老夫争气了!富贵稳重扎实,十一名的好成绩!
耀祖你更是…更是…”
他看着陈耀祖,激动得一时不知用什么词才好,“案首!县案首!老夫教书育人二十余载, 门下出过童生出过秀才,但这县案首,你还是头一个!
还是在那般艰难境况下考出的案首!好!太好了!”
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徐夫子一生清贫,致力于教书育人,最大的成就与安慰便是看到学生成才。
陈耀祖这个案首,无疑是对他心血最好的回报。
陈耀祖与王富贵对视一眼,极有默契地同时后退一步,整理衣冠,神色庄重,对着徐夫子便推金山倒玉柱般跪了下去,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头。
“学生陈耀祖(王富贵),谢夫子多年悉心教诲之恩!若无夫子,绝无学生今日!”两人异口同声,真挚无比。
徐夫子见状,眼眶瞬间就红了,连忙弯腰将两人扶起,声音竟有些哽咽:
“快起来,快起来!你们…你们有此成就,为师…为师心中甚慰!甚慰啊!”
他看着眼前两个已然崭露头角的少年,只觉得所有坚持、所有操劳,在此刻都值了。
平复了一下心情,徐夫子让两人坐下,徐伯奉上香茗茶点。
“接下来有何打算?”徐夫子关切地问道,“县试只是门槛,四月便是府试,你二人可愿趁热打铁,下场一试?”
府试,由知府主持,考过了方能获得“童生”功名,才是真正踏入了科举的门槛。
陈耀祖与王富贵毫不犹豫,齐声道:“学生愿往!”
徐夫子满意地点头:“好!有志气!以你二人此次成绩,府试只要正常发挥,把握极大。
尤其是耀祖,你既为县案首,府试只要文章不至太差,通常都会通过。
但这并非懈怠的理由,反而更需精益求精,方不负这案首之名。”
“学生明白,定当勤勉不辍,绝不敢辜负夫子期望。”陈耀祖郑重道。
师生三人一番长谈,从学问聊到前程,徐夫子更是将自己当年参加府试、院试的经验倾囊相授,谆谆教诲,皆是金玉良言。
直到夕阳西下,两人才辞别恩师。
走出徐家小院,回头望见徐夫子仍站在门口,目送他们离去的身影,陈耀祖心中暖流涌动。
这位启蒙恩师,不仅传授了他们学问,更以自身品格,为他们树立了为人处世的标杆。
府试,将是下一个挑战。但他心中充满信心与期待。
与此同时,陈家村里早已炸开了锅。
陈铁柱一行人带着满车的喜糖、铜钱和鞭炮回到村里,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飞遍每个角落。
“听说了吗?老陈家耀祖那孩子!县试考了第一名!案首!”
“真的假的?我的老天爷!这才多大啊!”
“哎呦喂!老陈家这是祖坟冒青烟了啊!”
“快去看啊!陈老头在村口发喜糖发铜钱呢!”
村民们纷纷涌向村口,脸上写满了震惊、羡慕与难以置信。
看着陈铁柱、钱秀娥那笑得合不拢嘴的模样,看着陈大勇将大把的铜钱喜糖撒向欢呼的孩童,听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所有人都意识到,老陈家是真的不一样了!那个曾经在村子里活得最难的人家,竟然真的翻身!
那个被村子里的人笑,老陈家太过溺爱孙子,一个宝贝孙子,疼的不知道什么模样。
那时候多少人暗地里面嘲笑这老陈家供孙子读书,花费这么多银钱,到最后又能得到个什么?
却不想这果子竟然来的如此之快,而且还这么出息。
许多人家看着自家满地乱跑的泥猴小子,第一次萌生了“是不是也该送去读两天书”的念头。
村长陈启山和几位族老更是激动得胡子直抖,围住陈铁柱连连道喜。
“陈叔!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咱们陈家村多少年没出过这样的读书种子了!”
“是啊!案首!这可是文曲星下凡啊!”
“等耀祖童生试过了,咱们就选个好日子,开祠堂,祭告祖宗!这可是全族的荣耀!”
小小的县试案首,已然点燃了整个村庄的希望与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