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众人才陆续醒来。
长乐郡的夜晚比白日更显繁华,灯火璀璨,人流如织。
王金山老爷子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留在院中休息。
年轻人则按捺不住好奇,结伴出游。
陈大勇和张小花也难得享受这悠闲时光,看着孩子们在前头兴奋地探索,心中满是欣慰。
陈清芷和陈悦瞳两个小姑娘手拉着手,对沿街的各色店铺、小吃摊充满了好奇。
陈耀祖、王富贵、姚宗胜和赵廷霄四人则直奔书肆而去——
这是他们每到一个新地方的保留项目。
长乐郡的书肆规模宏大,灯火通明,学子如云。
然而,最显眼的位置,依然被《天龙八部》占据着,好几拨学子正围着掌柜催促更新。
“快看!这里也在催更!”王富贵得意地压低声音对姚宗胜说。“嘿嘿,咱们可是有第九册的人!”
姚宗胜也摇扇轻笑:“这‘搬运公子’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不知是何方神圣,能写出如此奇书。”
一旁的陈耀祖听得耳根发热,可不就是奇人吗?毕竟那可是金庸老爷子出品的武侠小说。
心虚地摸了摸鼻子,赶紧岔开话题,假装被一旁的书架吸引。
不怪他不心虚,毕竟写话本这件事情他可是没跟任何人说过。
再加上这名字取的也比较冲动,反正他是打算捂紧自己的马甲。
赵廷霄在一边如饥似渴地浏览着书架上的书籍,眼神发亮,但每每拿起一本翻阅后,又小心地放回原处——毕竟现在他身无分文。
陈耀祖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地将他反复拿起又放下的几本书籍——《九州舆图志》、《律法精要注释》、《策论菁华集》——一一抽出,递给掌柜结账。
“恩公,这…”赵廷霄有些着急。
“无事,正好我也要看,一并买了,你看完借我便是。”陈耀祖说得云淡风轻。
最终,陈耀祖自己也没忍住,采购了一批心仪的书籍和文具,足足花了八十两银子。
看得王富贵直咂舌,调侃他是不是背着他们发财了。
怎么花起银子来比他们还要凶猛一些。
抱着沉甸甸的精神食粮,走在回院的路上,望着长乐郡璀璨的灯火和满天繁星。
翌日清晨,天光未亮,陈耀祖一行人便已起身,匆匆用过早饭,直奔鸿儒书院而去。
然而,当他们抵达书院山门外时,眼前景象仍让他们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黑压压的人群早已将山门前的广场挤得水泄不通!
锦衣华服者有之,布衣青衫者亦有之,但无一例外,皆气质不俗,眼神中透着自信与渴望。
能聚集于此的,绝非泛泛之辈,要么是家学渊源,要么是天赋异禀,皆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荐书或经过初步筛选的佼佼者。
队伍排成了长龙,缓慢向前移动。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紧张与竞争气息。陈耀祖四人默默排入队中,这一排,便是整整一个半时辰。
终于轮到他们。
姚宗胜率先递上自己的推荐信。负责登记的书院执事仔细核对了信上的印记和名单,态度客气地为他办理了登记。
轮到陈耀祖时,他取出了秦老那封信函。
执事接过,一看信封上的落款和特有的私印,脸色顿时一肃,再抬头看向陈耀祖时,眼神已带上了几分惊异与探究。
他极为郑重地检查了信函真伪,确认无误后,语气都恭敬了几分:“原来是秦老荐来的学子,失敬。
信上言明可荐三人,请陈公子一并告知另两位同窗姓名。”
陈耀祖便将王富贵和赵廷霄的名字报上。
执事一一登记在册,将三块刻有编号的竹制号牌递给她们。
一旁的赵廷霄看着这一幕,心中巨震,眼眶微微发热。
他早已打听清楚,鸿儒书院的一个推荐名额何等珍贵,多少富家子弟一掷千金也难求!
恩公竟将如此宝贵的机会,毫不犹豫地分给了他这个相识不久、一无所有的人…
这份恩情,重如山岳!
他紧紧攥着那枚冰凉的号牌,仿佛攥着一团火,将这份沉甸甸的恩义深深烙进心底。
王富贵也拿到了号牌,兴奋地搓着手,感觉半只脚已踏入了书院门槛。
果然是抱对了大腿。
报名成功,只是闯过了第一关。
看着周围摩肩接踵、显然都是有备而来的竞争者,四人刚放松的心弦又立刻绷紧了。
这阵仗,比起府试有过之而无不及!
回到租住的小院,紧迫感驱散了所有游玩的念头。
就连当书童十分称职端茶倒水伺候陈耀祖的赵廷霄。也被陈耀祖强行按在了书桌前。
“廷霄兄,现在最要紧的是备考!这些虚礼统统免了!都说了以后有你报恩的时候。”
陈耀祖将自己的笔记、还有秦老从京城寄来的珍贵真题试卷副本,一股脑儿塞给他。
“你的基础不差,只是被耽误了。现在抓紧每一刻,能补多少是多少!”
赵廷霄喉头哽咽,重重点头,不再多言,立刻埋首书海。
他学得比任何人都拼命,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常常夜深人静时,他屋里的灯还亮着,仿佛要将过去亏欠的光阴全都夺回来。
王富贵也收起了平日里的跳脱,他知道祖父年事已高,不远千里陪他来此,自己绝不能辜负这份期望。
他基础稍弱,便以勤补拙,反复刷题诵记,连晚上说梦话都在背文章。
陈耀祖和姚宗胜则更多地是在交流探讨,互相辩难,激发思维。
陈耀祖毫不藏私,将秦老信中的指点、自己的学习心得倾囊相授。
四人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学习团体,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陈大勇和张小花看着孩子们如此用功,既心疼又欣慰。
他们变着法子做好吃的补充营养,将饭菜直接送到书房,生怕打扰他们学习。
陈大勇偶尔出门,通过牙人打听合适的铺面,但心思也大半系在儿子的考试上。
时间在紧张的备考中飞逝,转眼便到了考核之日。
清晨,陈家小院的气氛庄重而紧张。陈耀祖仔细检查了考篮中的笔墨纸砚,深吸一口气,感觉今日格外神清气爽,事事顺遂,仿佛连晨风都格外温柔。
“看来换了个地方,或者给老祖宗迁了坟,还真管用了?”他心中暗自嘀咕,将那“倒霉体质”的阴影稍稍驱散。
在家人殷切、鼓励、担忧交织的目光中,陈耀祖、王富贵、姚宗胜、赵廷霄四人并肩走出小院,汇入前往书院的人流。
考核地点并未设在山上,而是在鸿儒书院山脚下特意开辟出的一个巨大平台之上。
平台以青石板铺就,四周古木参天,气氛肃穆。
此时,平台上已整齐排列了数百张简易书案,每张书案上都贴有编号。
核对身份、领取号牌后,四人按照指引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他们所处的这片区域,已然聚集了将近五百名考生,个个正襟危坐,神色凝重。
听闻这样的考核区域不止一个,总计考生恐逾千数!
千人竞逐,唯有最出色的百人方能脱颖而出,踏入那向往已久的学术圣地。
陈耀祖深吸一口气,抚平案上微皱的纸张,将笔墨一一摆好。
他目光扫过身旁同样严阵以待的三位伙伴,彼此交换了一个鼓励的眼神。
晨钟悠扬响起,回荡在山谷之间。
考核,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