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平关失陷的消息传到南郑时,正是辰时过半,往日里热闹的南大街却静得能听见风吹过酒旗的 “哗啦” 声。一名斥候骑着快马,浑身是汗地冲进汉中太守府,马鞭甩在青石板上,惊得府门前的石狮子仿佛都颤了颤。“报 —— 阳平关…… 阳平关破了!杨柏将军逃往南郑,守军全军覆没!”
这声嘶吼像一颗炸雷,在太守府里炸开,随即传遍了整个南郑城。绸缎庄的掌柜正拿着算盘对账,闻言手一抖,算珠 “噼啪” 落了一地;茶馆里说书先生刚讲到 “杨柏死守阳平关”,听众们瞬间炸开了锅,有人拍着桌子喊 “不可能”,有人却脸色发白地起身往家跑;连街角卖胡饼的小贩都收了摊子,推着车慌慌张张地往城西走 —— 那里有通往乡下的小路,据说能躲兵灾。
太守府内,张鲁正坐在后堂的蒲团上,手里捻着一串桃木念珠,身旁的小几上放着刚沏好的热茶。可当斥候的消息传来时,他手里的念珠 “啪嗒” 一声掉在地上,滚出老远。他猛地站起身,脚步踉跄了一下,扶住身旁的案几才站稳,声音发颤:“你…… 你再说一遍?阳平关怎么会破?杨柏不是说能守住吗?曹操的援军呢?”
斥候跪在地上,头埋得低低的:“回师君,阳平关是昨夜被益州军攻破的,墨涵亲自率军登城…… 杨柏将军带着几名亲信逃出来了,现在就在府外求见。至于曹操的援军,至今没有消息……”
张鲁眼前一黑,瘫坐在蒲团上,双手捂着脸,嘴里喃喃道:“天险已失,如之奈何…… 如之奈何啊……” 他这辈子靠着五斗米道在汉中割据,阳平关是他抵御外敌的最后一道屏障,如今屏障没了,南郑就像没了门的屋子,益州军随时能闯进来。他想起之前派去阳平关的信使,要么被截,要么带回的都是 “军心浮动” 的消息,当时他还抱着侥幸,觉得杨柏能撑到曹操来援,可现在才知道,那点侥幸根本不堪一击。
就在这时,谋士杨松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袍角都被门槛勾破了。他一把抓住张鲁的胳膊,语气里满是慌乱,却又带着几分刻意的急切:“师君!不好了!外面都在传益州军马上就要打过来了!阳平关一日就破,墨涵用兵如神,咱们南郑根本守不住啊!不如早降,还能保全性命和富贵,要是等他打进来,咱们可就全完了!”
他这话刚说完,一个粗哑的声音就响了起来:“杨松!你竟敢劝师君投降?简直是卖主求荣!” 张卫大步走进来,身上的铠甲还没卸,脸上满是怒容。他一把推开杨松,对着张鲁抱拳道:“兄长!阳平关虽破,但咱们还有南郑城防,还有数万教兵!不如集合所有兵力,死守南郑,同时再派使者快马加鞭去求曹操!曹操刚平定凉州,肯定不愿看到墨涵占了汉中,只要咱们撑到援军来,定能反败为胜!”
杨松被推得一个趔趄,立刻反驳:“张卫将军,你这话就是自欺欺人!阳平关是天险都守不住,南郑城防能撑多久?曹操远在凉州,就算收到求援信,赶来也得一个月!到时候南郑早就破了!你想让师君和咱们都死在这儿吗?”
“你胡说!” 张卫气得拔剑出鞘,剑尖指着杨松,“我看你是早就和益州军勾结好了,想卖了南郑换功劳!今天我就杀了你这个叛徒!”
“你敢!” 杨松吓得后退一步,躲到张鲁身后,“师君,您看他!”
张鲁被两人吵得头都疼了,他抬起手,有气无力地说:“别吵了…… 容我想想……” 可他心里乱得像一团麻,投降吧,他舍不得经营多年的权势,五斗米道的教众也未必愿意归顺墨涵;死守吧,他又怕南郑守不住,到时候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等曹操吧,又怕曹操来晚了。他看着眼前争吵的两人,一个贪生怕死想投降,一个血气方刚想硬拼,却没一个能给他真正靠谱的办法。
就在张鲁集团吵得不可开交时,南郑城外,墨涵正率领大军马不停蹄地赶来。攻克阳平关的次日清晨,他就召集将领们议事,帐内的地图上,从阳平关到南郑的路线被红笔标得清清楚楚。“阳平关已破,张鲁集团必定恐慌,咱们绝不能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墨涵手指沿着路线划过,“吴兰,你率五千人留守阳平关,加固城防,确保粮草和物资能顺利运过来,绝不能让后勤出问题。”
吴兰抱拳领命:“请主公放心,末将定守好阳平关!”
“庞统先生,张嶷,你们随我率领四万主力,直扑南郑。” 墨涵继续下令,“沿途城邑若有归降的,就派人接管,安抚百姓;若有抵抗的,张嶷你率前锋快速解决,别耽误进军速度。咱们要趁张鲁还没反应过来,兵临南郑城下!”
当日午时,益州军就拔营出发。四万大军排成整齐的队列,沿着汉中盆地的大道行进,旗帜飘扬,甲胄鲜明。刚打了胜仗的士兵们士气如虹,脚步声整齐划一,震得地面都微微发颤。沿途的百姓远远看到益州军的队伍,起初还很害怕,可看到士兵们不抢不烧,还帮路边摔倒的老农扶车,渐渐放下了心 —— 之前流言里说 “益州军是仁义之师”,看来并非虚言。
汉中盆地一马平川,没什么险要地形,益州军的进军速度极快。第一座遇到的城邑是成固县,守将站在城头,看到远处黑压压的军队和飘扬的 “墨” 字大旗,腿都软了。他早就听说阳平关被破的消息,知道自己这点兵力根本挡不住,没等益州军攻城,就打开城门投降了。张嶷率军入城,只留了百名士兵接管城防,其余人继续赶路。
接下来的几座城邑,情况大多如此。有的守将还想抵抗,召集士兵上城,可士兵们听说要和攻破阳平关的益州军打仗,纷纷扔下武器逃跑,守将无奈,只能投降。只有褒中县的守将硬撑了一下,派兵出城迎战,结果被张嶷的前锋一个冲锋就击溃了,守将也被活捉。墨涵没有杀他,只是让他传令城中士兵投降,然后赦免了所有降兵,愿意回家的给路费,愿意参军的编入军中 —— 这一招让沿途的守军更没了抵抗的心思,都想着 “投降也能活命,还不如早降”。
短短三日,益州军就推进到了南郑城下。当四万大军在城南列阵,黑色的旗帜遮天蔽日,士兵们的呐喊声传到城里时,南郑的恐慌达到了顶点。百姓们纷纷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守军在城头上瑟瑟发抖,手里的武器都握不稳;太守府里,张鲁的争吵终于停了下来 —— 再吵也没用,敌军已经到城下了。
张鲁看着窗外阴沉的天空,长长叹了口气:“罢了,罢了…… 南郑是守不住了。” 他看向张卫,眼神里满是疲惫,“你之前说的巴中,还有机会吗?”
张卫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连忙点头:“有!巴中山高谷深,易守难攻,咱们在那里有不少教众,还有之前储备的粮草!只要咱们退到巴中,就能继续割据,等曹操的援军来了,再打回来!”
杨松在一旁听着,心里急了 —— 他早就和益州军暗中联系好了,要是张鲁跑了,他的 “功劳” 可就没了。可他不敢再劝投降,只能小心翼翼地说:“师君,巴中虽然险要,但路途遥远,咱们带着财物和教众,恐怕走不快…… 要是被益州军追上……”
“追不上!” 张卫瞪了他一眼,“咱们今夜就走,从城西的小路走,益州军刚到城下,肯定没想到咱们会跑!”
张鲁点了点头,不再犹豫:“好,就这么办!你立刻去集合心腹军队,带上教中的骨干和府库里的金银财宝,还有粮食种子,今夜三更,从西门出发,去巴中!”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告诉城里的百姓,愿意跟咱们走的,就一起走;不愿意的,也别强求。”
当天夜里,南郑城一片寂静,只有城西偶尔传来马蹄声和车轮声。张鲁穿着便服,坐在一辆马车上,看着窗外熟悉的街道渐渐远去,心里满是不舍,却又带着一丝解脱 —— 至少,他还没彻底输,还有巴中可以去。可他不知道,杨松并没有跟他一起走,而是偷偷留在了城里,等着向墨涵献城。
建安十八年秋,天刚蒙蒙亮,南郑城的西门就被打开了。杨松带着几名亲信,举着白旗,小心翼翼地走到益州军的大营前,求见墨涵。当他把张鲁逃往巴中的消息告诉墨涵时,墨涵并不意外 —— 他早就料到张鲁不会轻易投降。
随后,墨涵率领大军,兵不血刃地进入了南郑城。刚进城时,百姓们还躲在家里,可看到益州军士兵整齐地沿着街道行进,没有一丝混乱,还主动帮百姓扶起被风吹倒的柴垛,渐渐有人打开了门,探出头来看。庞统则带着人直奔太守府,接管府库、户籍和粮仓 —— 府库里的金银财宝虽然被张鲁带走了不少,但粮食和布匹还在,足够益州军支撑一段时间。
庞统很快就贴出了安民告示,上面写着 “益州军不犯百姓,不抢财物,凡汉中百姓,皆可安居乐业;愿参军者,待遇从优;原张鲁麾下官员,若愿归顺,既往不咎”。告示贴出去后,百姓们彻底放下了心,街上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有的小贩甚至重新摆起了摊子。
墨涵则登上了南郑的城头,看着这座汉中的核心城市。城墙是用青石砌成的,上面还留着当年张鲁扩建时的痕迹;城里的房屋错落有致,街道上已经有百姓在走动;远处的汉中盆地一望无际,金黄色的稻田在秋风中起伏 —— 这就是他北伐的第一个战果,汉中。
他想起当初制定战略时,还担心拿下汉中考验,没想到会这么顺利。阳平关的疑兵之计、夜袭登城,南郑的兵不血刃,这一切都像一场梦,可手里冰凉的城墙砖提醒他,这是真的。他知道,顺利的背后,是庞统的智谋、张嶷吴兰的勇武,也是张鲁集团的腐朽 —— 要是张鲁能早点整肃军纪,要是杨柏不是那么怯战,要是张鲁集团能团结一点,这场仗绝不会这么容易。
“主公,张鲁已经逃往巴中,咱们要不要派兵追击?” 张嶷骑马来到城下,仰头问道。他手里还拿着一份刚统计好的俘虏名单,脸上满是兴奋 —— 拿下南郑,又立了大功。
墨涵低头看着他,沉吟了片刻,摇了摇头:“穷寇莫追。巴中我派人查过,那里山高林密,地势复杂,而且民风彪悍,张鲁在那里经营了十几年,教众遍布各个村落,咱们要是追进去,他只要依托山势打游击,咱们就会陷入泥潭。”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北方,“更重要的是,咱们刚拿下汉中,百姓还没完全归顺,府库还需要整理,城防也需要加固,这些都需要时间。要是咱们把主力派去追张鲁,曹操那边一旦有动作,咱们就没时间应对了。”
张嶷恍然大悟:“主公考虑得周全!是末将想浅了。”
“当务之急,是接管汉中的所有险要关隘。” 墨涵指着北方,“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这些通往关中的要道,必须尽快派人守住。曹操刚平定凉州,肯定会盯着汉中,咱们要抢在他之前,把防御工事做好,准备迎接真正的硬仗。”
庞统这时也登上了城头,手里拿着一份府库清单:“主公,府库里的粮食足够大军用半年,布匹也能做几千套甲胄。我已经让人开始统计户籍,安抚百姓,不出一个月,汉中的秩序就能完全稳定下来。”
墨涵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好,辛苦军师了。拿下汉中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咱们要面对的是曹操 —— 那个北方的巨鹰,可没张鲁这么好对付。”
阳光渐渐升高,照在南郑的城头上,也照在墨涵和庞统、张嶷的身上。城下的士兵们正在忙着搭建营寨,百姓们的笑声从街道上传来,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可墨涵心里清楚,平静只是暂时的,曹操的大军迟早会来,一场决定西南命运的大战,很快就要打响。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对庞统和张嶷说:“传令下去,全军转入防御,加固城防,操练士兵,准备迎接曹操的挑战!”
与此同时,凉州的治所武威城内,曹操正坐在书房里,手里拿着一份来自汉中的急报。他看完后,把急报扔在案几上,脸色阴沉得可怕:“墨涵这竖子,竟然这么快就拿下了汉中!张鲁真是废物!”
旁边的谋士贾诩拱手道:“主公,墨涵拿下汉中,对咱们来说并非坏事 —— 汉中是关中的屏障,他占了汉中,就等于把自己放在了咱们的眼皮底下。咱们刚平定凉州,士气正盛,不如趁墨涵立足未稳,率军南下,一举夺回汉中,顺便把益州也收入囊中!”
曹操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文和说得对!传我命令,召集夏侯渊、张合、徐晃等将领,整顿兵马,一个月后,进军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