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内的混乱与血腥气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疲惫而安宁的氛围。
温暖力竭睡去,呼吸虽弱却平稳。谢衍屏退了旁人,独自守在榻前,目光一瞬不瞬地凝望着她苍白的睡颜,仿佛要将她此刻的模样深深镌刻在心里。他依旧紧握着她的手,源源不断地、小心翼翼地渡过去一丝微不可察的内力,试图为她驱散一些生产带来的虚弱与寒意。
初升的朝阳透过窗棂洒入室内时,太医再次进来请脉,仔细诊察后,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向谢衍躬身道:“殿下放心,娘娘只是力竭,气血有些亏虚,但脉象已趋平稳,好生调养便是,并无大碍。”
谢衍紧绷了一夜的心弦,至此才真正松弛下来。他缓缓吁出一口浊气,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瑞王府的重心彻底转移到了温暖的静养和新生小世子的照顾上。
谢衍几乎将所有的公务都搬回了汀兰水榭的外间处理,以便随时能听到内室的动静。他亲自过目每一张给温暖的补身药方,盯着她按时喝下每一碗苦药,甚至学会了如何笨拙却小心地抱着那个软得不可思议的小儿子,只为了能让温暖多休息片刻。
温暖被勒令卧床静养,汤水饮食皆由专人伺候。她虽觉得有些过于小心翼翼,但看着谢衍那副如临大敌、眼底还残留着些许后怕的模样,便也乖乖配合。每次看到他那样一个冷硬的人,对着哭闹的小娃娃手足无措却又强自镇定的样子,她总忍不住想笑,心中软成一片。
小儿子被取名为谢宸,取自“北辰星拱”,寓意尊贵、光明,亦是谢衍对其无声的期望与珍视。
转眼间,小谢宸满月之期将至。
王府上下早已开始筹备盛大的满月宴。满月当日,瑞王府车马盈门,宾客如云。京中勋贵、文武重臣、皇室宗亲几乎悉数到场。王府内张灯结彩,笙歌鼎沸,一派喜庆繁华。
谢衍今日难得褪去了几分冷峻,虽依旧神色淡淡,但眉宇间却能看出一丝初为人父的柔和与喜气。他抱着被包裹在大红织金襁褓中的儿子,出现在宾客面前。
小家伙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喂养,早已褪去了初生时的红皱,变得白白胖胖,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遭的热闹,也不怕生,引得众人纷纷称赞不已。
“瞧瞧小皇孙的眉眼,真是像极了瑞王殿下!”
“虎父无犬子,将来必是不凡!”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谢衍听着众人的恭贺,目光却不时瞟向内院方向。暖暖今日精神好了许多,但依旧不宜见风劳累,只在后院接受诸位王妃命妇的贺喜。
四皇子谢琮也来了,送上了厚礼,看着那玉雪可爱的小侄儿,倒是真心实意地喜欢,逗弄了好一会儿,还对谢衍低声道:“这小子,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七弟,好福气啊!”
谢衍难得地对他露出了一个极浅的笑容:“多谢四哥。”
宴至高潮,宫中也为小皇孙赐下了长命锁等厚礼,以示恩宠。同时温暖也在嬷嬷和侍女们精心装扮后,搀扶着来到了前厅。她穿着喜庆的绯色宫装,虽比孕前清减了些,面色却红润了许多,更添了几分柔美的风韵。
她的出现,立刻吸引了全场的目光。羡慕、嫉妒、探究、祝福……种种视线交织。
谢衍立刻将孩子交给乳母,快步上前,亲自扶住她,低声问:“怎么出来了?可还好?”语气中的关切溢于言表。
温暖对他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妾身没事,今日宸儿满月,妾身也想来看看。”
两人并肩而立,接受着众人的朝拜与祝福。男俊女美,幼子可爱,俨然一幅羡煞旁人的美满画卷。不知碎了多少暗中倾慕谢衍的贵女芳心,又让多少人对这位盛宠不衰的温侧妃刮目相看。
满月宴盛大而圆满地落幕。
送走所有宾客,喧嚣散尽。
谢衍扶着温暖回到内室,看着乳母将吃饱喝足已然睡去的儿子放入摇车中。
屋内烛火温馨,安静宁和。
他拥着她,看着摇车中的小家伙,心中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与平静所填满。
五年光阴,如白驹过隙。
瑞王府内的日子,平静而温馨。小世子谢宸在父母悉心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从咿呀学语的奶娃娃,长成了聪慧伶俐、玉雪可爱的小小少年。他继承了父亲俊朗的眉眼和母亲温和的性情,小小年纪便已显露出不凡的气度,是谢衍和温暖心中无可替代的珍宝。
这五年间,朝堂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四皇子谢琮势力日益壮大,与五皇子、六皇子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明争暗斗愈发激烈。而谢衍,则依旧保持着超然的姿态,专注于兵部事务、修炼内力以及陪伴妻儿。他的内力日益精深,虽未至大成,但已远非寻常武者所能及,这让他更多了一份掌控自身命运的底气。
然而,这份宁静终究被打破了。
初秋,皇帝在一次秋猎后偶感风寒,起初并未在意,只当作寻常小病。岂料这次风寒来势汹汹,加之皇帝年事已高,又常年忧劳国事,身体底子早已亏空,病情竟缠绵反复,迟迟不见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趋势。
太医院使出浑身解数,汤药针灸不断,虽勉强将病情控制住,未至卧床不起的地步,但皇帝明显清减憔悴了许多,精神大不如前,每日强撑着上朝,下朝后便需立刻歇息。
皇帝病重,国之大事。
一时间,整个朝野上下暗流汹涌,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原本就激烈的夺嫡之争,瞬间被推向了白热化。
四皇子、五皇子、六皇子三派势力动作频频。或是加紧拉拢朝臣,或是暗中调动人手,或是不断在皇帝面前表现孝心与能力,试图压过对手。奏折中夹枪带棒、互相攻讦之事屡见不鲜,朝堂之上更是弥漫着一股无形的硝烟。
各位重臣也纷纷开始暗中站队,或观望风向,京中局势诡谲莫测,人人自危,又人人试图从中牟利。
甚至连后宫也不得安宁,各位皇子的母妃更是使出各种手段,吹风造势,搅动风云。
在这片混乱之中,手握兵权且态度不明的瑞亲王谢衍,自然成了各方极力争取或忌惮的对象。
每日下朝后,总有人试图与他“偶遇”,或言辞恳切地分析利弊,或隐晦地许以重诺,甚至不乏威胁暗示之辈。
谢衍对此一概冷处理,不表态,不站队,依旧我行我素,除了必要的公务,便回府闭门不出,仿佛外界的所有纷扰都与他无关。
但这份超然,在如今紧张的局势下,反而显得格外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