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寻找更多关于赵东升与刘震强两位烈士的线索,林墨跟随金仁浩老人,驱车前往位于铁原郡郊外的阻击战旧址。
抵达时,秋日的阳光已奋力穿透了连日的阴云,将原本有些萧瑟的枯黄麦田晒得泛起一层暖融融的金色光泽,仿佛试图用温暖抚平这片土地深藏的创伤。
在一片略显平坦的坡地上,立着一块灰白色的石碑,上面刻着的“1951 年铁原阻击战某部阵地”字迹,已被数十年的风雨侵蚀得有些模糊不清。
金仁浩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拨开石碑旁丛生的杂草,他的指尖触碰到一块半埋在泥土里、棱角已被岁月磨圆的水泥块。
“这是我父亲当年标记的地方,”金仁浩的声音在旷野中显得格外低沉,“他说,赵东升同志的日记本就是在这附近的一个弹坑旁找到的。这水泥块应该是当年战士们修筑的掩体残片。”
林墨的镜头缓缓推近,聚焦在那块斑驳而沉默的水泥块上。阳光斜照,在水泥粗糙的纹理与深浅不一的裂痕间游走。突然,一道浅淡却清晰的刻痕闯入了镜头的特写视野——那是一朵线条简单、甚至有些稚拙的苹果花。
五片花瓣,一个圆形的花芯。刻痕不深,但能看出下笔时的小心与认真。花瓣的边缘,被当年灼热的炮火或硝烟熏 得微微发黑,然而,那花朵的形态却依然倔强地留存着,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刻划者当时的心境。
“这是……赵东升同志刻的?”林墨抬起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震颤。
金仁浩点了点头,眼底瞬间泛起了红色,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我父亲生前常说,他在几次往前线送信时,都看到赵同志在战斗间隙,用刺刀或石子,在掩体的水泥上、在防炮洞的土壁上,反复刻着这苹果花。
他说,赵同志曾跟他提过,看到这花,就像看到了老家果园里春天开的花,能让他想起……想起和刘震强同志一起种苹果树的约定。”
【苹果花……日记里的约定!】
【鼻子一酸,他是一直靠着这个信念在战斗啊。】
【(翻译)在残酷的战场上,这是多么浪漫而坚韧的寄托。】
【刻在掩体上,也刻在心里了。】
直播间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林墨将镜头稳稳地对准那朵历经战火与岁月、依然顽强存在的苹果花刻痕,刚想向观众们再次提及日记中那句“回河北老家种苹果树”的约定,并呼吁大家帮忙扩散寻找线索时,直播间的评论区却自己先热闹了起来。
一条来自Id名为 “老邢台人” 的观众留言,以极快的速度被点赞顶到了前排:
“主播!我爷爷也叫赵东升!就是河北邢台人!1951年去的朝鲜,后来就再也没回来.......”
这条留言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林墨的心脏猛地一跳,立刻在直播中回复,语气急切而充满希望:“‘老邢台人’您好!非常感谢您提供的信息!请问您能再说得具体一点吗?比如您爷爷老家在邢台具体哪个县或者村?家里老人有没有提起过一位叫刘震强的战友?”
这条关键的互动,让直播间的气氛瞬间达到了高潮,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期待着“老邢台人”的回复,仿佛希望的曙光就在眼前。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直播间在线人数持续攀升,弹幕里充满了鼓励与猜测,但“老邢台人”的账号却再无动静。等了将近一个小时,就在众人焦灼万分之时,那条Id才终于再次回复,内容却让所有人的心沉了下去:
“不好意思主播,我也是小时候听我爹提过几句,具体的他老人家现在年纪大了,也记不太清了……没听他提过刘震强这个人。”
之后,无论林墨如何追问,这个Id都如同石沉大海,再也没有回应。
【唉……空欢喜一场。】
【可能是同名吧,那个年代叫东升、震强的人很多。】
【没有提到刘震强,大概率不是同一个人了。】
【墨哥别灰心,我们再找找别的线索!】
直播间的期待如同被戳破的气球,迅速瘪了下去。弹幕里开始出现各种理性的分析和安慰的声音,但那份刚刚燃起的炽热希望,已然蒙上了一层阴影。
林墨握着相机的手不自觉地紧了紧,指节有些泛白。他转过头,对一直默默站在身旁、眼神同样从期盼变为失落的金仁浩说:
“金老先生,我们不能只依赖网络这一条线。我们先回去,继续查资料,说不定能从您父亲留下的其他东西里,或者官方档案里找到更多线索。”
接下来的两天,林墨暂停了轻松愉快的旅行直播,全身心投入到这场跨越时空的寻亲任务中。
他一方面跟着金仁浩,在老人那间堆满资料的小屋里,一页页仔细翻找其父亲金基范生前留下的零散笔记、信件,希望能找到哪怕一丝关于赵东升籍贯更详细的记录,但收获甚微。
另一方面,他通过金仁浩的关系,联系了韩国退役军人协会,郑重请求协助查询1951年铁原阻击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被俘或牺牲人员的相关登记档案。
协会方面给予了配合,然而在尘封的档案库里,关于“赵东升”的记录只有薄薄的两页纸:籍贯一栏,只模糊地标注着“河北邢台”,牺牲时间写着“1951年5月下旬”,既没有具体到县、乡、村,也没有任何关于直系亲属的姓名和信息。
“那个年代的记录条件非常有限,很多战士的信息在战火中遗失,或者登记得极为简略,能找到姓名的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协会工作人员无奈的话语,让林墨的心情愈发沉重。
更棘手的情况接踵而至。几天后,或许是林墨的直播影响力持续发酵,又陆续有三位观众留言,声称自家的长辈也叫“赵东升”,并参与了抗美援朝。
其中一位甚至发来了一张泛黄的旧照片。林墨和金仁浩激动地比对,却发现照片中的人眉骨处有一颗明显的黑痣,这与日记中赵东升自己记录的“5月20日被弹片划伤左额”(应是无痣或伤痕覆盖)的情况明显不符。
另一位则坚称自己的爷爷牺牲在汉江战役,时间与铁原阻击战的关键节点对不上。
这几条看似希望,实则为干扰的线索,让寻亲工作一度陷入了僵局。直播间的“牵挂”、“焦急”情绪值虽然在缓慢上涨,但弹幕中也混杂了越来越多“心疼墨哥”、“太难了”、“年代太久远了,会不会真的找不到了”的担忧与气馁的声音。
秋意渐深,铁原的风带着凉意。摆在林墨面前的,仿佛是一团浓得化不开的迷雾,那朵水泥块上的苹果花,与日记里回家的约定,似乎变得愈发遥远。
然而,看着金仁浩老人那依旧充满期盼却难掩疲惫的眼神,林墨知道,他不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