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格窗,落在呼和浩特老城青旅的木地板上。
林墨醒来,感觉精神比前几日好了不少。或许是因为充足的睡眠,或许是因为昨日家音的抚慰与前尘的释然。
他打开直播,标题设为“在呼和浩特老城走走”。
【直播已开启。当前直播间人数:1900+】
弹幕纷纷问候早安。林墨一边洗漱,一边和观众商量着早餐去处。正当他犹豫是去吃羊杂碎还是焙子时,一条特别醒目的打赏留言弹了出来:
【观众“草原上的小骏马”打赏了“棒棒糖”*1,并留言:主播主播!看我!我奶奶家在塞上老街后面开了一家莜面馆,叫‘马家筱面’,味道一级棒!奶奶做的莜面窝窝是一绝!能去尝尝吗?给奶奶个惊喜!】
这条留言立刻得到了不少本地观众的附和:
【“马家筱面?知道!老字号了!他家莜面确实好吃!”】
【“莜面是咱们这儿的特色,主播可以去试试!”】
【“支持主播去探店!”】
林墨看到后,欣然答应:“好啊!谢谢‘草原上的小骏马’,那我们今天的早餐就去马家筱面馆!”
根据弹幕提供的模糊地址和导航,林墨在错综复杂的老街巷里一番寻觅,终于找到了那家门脸不大、招牌古旧却擦得干干净净的“马家筱面馆”。门口挂着蓝色的清真牌子,店里飘出阵阵特有的莜面香气。
时间尚早,店里客人不多。一位头戴白色礼拜帽、系着干净围裙的回族老奶奶正坐在店门口的小凳子上揉着面。她面容慈祥,眼神清澈,动作舒缓却极有力量。
林墨走上前,微微躬身问道:“奶奶您好,请问是马家筱面馆吗?”
老奶奶抬起头,看到林墨和他身后悬空的无人机,和善地笑了笑,用带着浓重西北口音的普通话回答:“是哩,娃娃,吃面哇?快进来坐。”
林墨说明来意:“奶奶,我是看了您孙子的推荐,特意过来的。他说您家的莜面特别好吃。”
“我孙子?”奶奶愣了一下,随即笑开了,眼角的皱纹像盛开的菊花,“是那个捣蛋鬼哇!好好好,快进来,奶奶给你做最好吃的!”
林墨却没有立刻进去,他看着奶奶手下那团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莜面,好奇地问:“奶奶,我能跟您学学怎么揉莜面吗?”
奶奶闻言,更是高兴:“哎呦,现在的娃娃,还愿意学这个哩?好啊好啊,来,奶奶教你!”
林墨洗了手,按照奶奶的指导,笨拙地开始揉捏那团温热的莜面。莜面不如白面筋道,需要巧劲。
林墨的手法生疏,显得有点手忙脚乱。
就在这时,奶奶的手无意间碰到了林墨的手背。
奶奶的手温暖而粗糙,布满岁月的痕迹。而林墨的手,却因为心脏供血不足,即使在室内,也显得有些冰凉。
奶奶脸上的笑容顿了一下,随即皱起了眉,反手一把握住林墨的手:“娃娃,你这手咋这么凉哩?是不是没吃早饭?身子骨有点虚哇?”
不等林墨回答,奶奶立刻站起身,快步走到里面的烤炉边,用铁钳夹出一个刚刚烤好、金黄酥脆、冒着腾腾热气的馕!
她小心地掰下一大半,不由分说地塞到林墨怀里,那馕烫得林墨差点没拿住。
“先吃!趁热吃!肚子里有食,身上才暖和!吃完了再学!”奶奶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关切,“你们这些年轻人哇,就是不知道爱惜身子!”
怀里的馕散发着浓郁诱人的麦香和烤制后的焦香,温度透过衣服传到皮肤上,暖烘烘的。林墨看着奶奶那纯粹而急切的眼神,鼻子忽然有点发酸。
【“奶奶太好了吧!!!”】
【“这馕看着就好吃!口水!”】
【“主播快吃!别辜负奶奶心意!”】
【“手凉……主播还是要多注意身体啊。”】
【“收到【感动】值+20”】
【“收到【温暖】值+15”】
林墨捧着那大半块热馕,重重地点点头,咬了一口。外皮酥脆,内里柔软韧劲,带着纯粹的麦甜和盐味,简单却无比扎实温暖。
“谢谢奶奶,好吃!”他嘴里塞得鼓鼓囊囊,含糊不清地说。
奶奶这才满意地笑了,重新坐下:“好吃就多吃点!管够!”
一边吃着馕,林墨一边在奶奶的指导下继续学揉莜面,虽然形状依旧不甚美观,但过程却充满了欢声笑语。
他还趁着机会,对着镜头向观众科普:“莜面其实就是燕麦面,营养价值很高,是内蒙古‘三件宝’之一。吃法也很多,可以搓成鱼鱼、压成饸饹、卷成窝窝……”
奶奶也时不时插话,用质朴的语言讲述着莜面的故事和她们家族经营这家小店的历史。
最后,林墨吃上了奶奶亲手做的、浇着浓郁羊肉臊子的莜面窝窝,口感筋道,麦香肉香交融,吃得他满头大汗,浑身暖透。
临走时,林墨坚持付了钱,奶奶还一直把他送到门口,不住地嘱咐:“娃娃,以后要好好吃饭,把手弄得热乎乎的再来!”
林墨笑着挥手告别,走出很远,回头还能看到奶奶站在店门口的身影。他摸了摸似乎还残留着馕的温热的胸口,感觉那颗病弱的心脏,都被这股淳朴的暖意熨帖得无比舒适。
阳光正好,他对着镜头,脸上是轻松而期待的笑容:“好了,吃了这么扎实又温暖的一餐,我们下午去消化一下!接下来——我们去敕勒川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们去看看,现在的敕勒川,是不是还是诗里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