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到有人露出思索的表情,便具体说道:
“比如,我们是否可以在广告报价上维持一个基本的行业底线,避免恶性竞价,让所有人都能有点利润空间活下去?
再比如,在面对某些涉及行业共同利益的关键议题时,我们几家能否协调立场,发出相对独立和客观的声音?
甚至,当其中任何一家受到明显不正当的商业打压时,其他几家至少能在道义上和舆论上给予一些公开的支持?”
一直安静聆听的《明报》潘粤生,此时缓缓开口,他语气平和但措辞谨慎:
“郑老板的想法很有建设性,也很有必要。
维护一个健康、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对大家的长远发展都有利。
不过……”他话锋一转,“……具体怎么做,这个合作的尺度如何把握,如何才能避免触及反不正当竞争的红线,还需要我们细细斟酌,从长计议。”
他虽然言辞保守,但眼神中流露出的赞同是清晰的。
郑硕立刻表示认可:
“潘总编考虑得周全,这是自然。
今天只是我们私下第一次交流,主要是初步交换想法,达成共识。
具体的章程和合作方式,我们可以后续慢慢商量,甚至可以聘请专业律师来提供合规建议。”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更凝聚了一些,“我们可以先从最基础、最没有争议的信息共享开始。
比如,如果谁发现市场上有异常的打压行为、恶意的挖角、或者是可疑的、试图同时向多家投放虚假信息的举动。
我们可以互相通个气,让大家都能有所防备,避免再有人中招。”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一些,目光扫过全场,话语中带上了更重的分量: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一起站在维护新闻真实性、公平竞争和市场道德的制高点上。
只有联合起来,守住这个底线,香江的报业才能真正健康发展,才能真正为公众服务,而不是沦为某些人私斗的工具。”
这番话显然说到了大多数人的心坎里。桌上原本微妙谨慎的气氛逐渐消融,大家开始纷纷发言,讨论变得越发热烈起来。
虽然一个正式的“联盟”绝非一次会谈就能成型,但合作的种子已然播下,一种对抗共同威胁的、无形的默契正在这群行业领袖心中悄然形成。
郑硕看着眼前的情景,知道这步棋,他走对了。
反击的马家兄弟的,不再将只是一家《今日头条》。
郑硕深知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绝不能被动挨打。
在马家兄弟的第一波攻势被初步化解后,他决定主动出击,将《今日头条》的应对策略全面升级。
将其从单纯的防御转变为一场重塑行业声誉和巩固市场地位的积极行动。
第二天,经过精心策划,《今日头条》推出了一系列立场鲜明、制作精良的专题报道,在业界和读者中引发了强烈反响:
核心立场宣言:《新闻的真实:我们的立场与坚守》
这篇重磅社论文章占据了头版整版。它远不止是一篇简单的声明,而是系统性地阐述了《今日头条》的新闻理念和操作准则。
文章以近期成功揭露的几起公共事件为例,详细说明了从线索获取、交叉验证到最终刊发的严谨流程,公开承诺拒绝任何形式的新闻讹诈和有偿沉默。
文章虽然没有直接点名马家,但巧妙地回顾了报社近期“所面临的外部压力”,这种克制的叙述反而赢得了读者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评论区充满了“支持良心媒体”、“守护真相”的留言,许多读者甚至自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该文,为其背书。
行业倡议与舆论引导:《市场健康发展需要良性竞争》
紧随其后的是一篇由资深评论员撰写的深度分析文章。
该文从宏观视角剖析了报业市场生态,指出“通过垄断渠道、散布虚假信息等手段打压对手”的行为,最终会损害整个行业的公信力,让所有参与者受害。
文章不点名地批评了市场中存在的某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呼吁建立基于内容质量和服务读者的公平竞争环境。
这篇评论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湖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它不仅得到了许多独立媒体人和行业观察者的公开赞许。
更重要的是,引发了业界不少人的暗中叫好,一些小型媒体的负责人甚至通过私下渠道向郑硕表示支持,认为《今日头条》说出了他们不敢说的话。
舆论造势之后,郑硕迅速迈出了更具实质性的步伐。
他指示采访部,与几家理念相近、口碑不错的独立媒体就一些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进行了联合采访和报道尝试。
例如,针对一项重大的城市开发项目,双方记者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共享信息源,从不同角度进行挖掘,最终分别刊发报道,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
尽管初期合作的规模不大,但这标志着一种新的开放与合作姿态,为未来构建更广泛的“内容联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示范。
在整个过程中,“灵魂AI”扮演了至关重要的幕后角色。
郑硕利用AI的强大数据分析能力,对上述系列专题的传播效果进行了深度分析。
例如监测各渠道的阅读完成率、分享转化率、用户情感倾向等。
基于得出来的数据,《今日头条》不断优化内容的结构和发布策略。
比如调整文章的金句位置、优化推送时间点、以及向对不同话题(如民生调查、行业评论)表现出浓厚兴趣的目标用户进行更精准的推荐。
这使得《今日头条》的用户体验和粘性持续提升。
这一套“内容发声、联合造势、技术驱动”的组合拳效果显着。
报社的发行量开始了稳步增长,尤其是读者直购渠道的订阅数增幅明显。
与此同时,广告收入也水涨船高,一些看重媒体公信力和高质量读者群体的品牌客户加大了投放力度。
郑硕清楚,这远非终局,但他成功地让《今日头条》在狂风骤雨中不仅站稳了脚跟,更赢得了宝贵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