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至此。
杨帆心脏砰砰狂跳。
此次改造生产线,他虽然花了560万,但电热毯赚的钱,以及魏露赔付给他的钱,还有酒精湿巾赚的钱,已经让他的总资产超过千万。
银鹭当时被华侨入股的是20万美元,这些钱他还是能轻松拿出来的。
杨帆生怕晚了一步,就会被别人抢先。
他立马吩咐周轩:“你帮我联系,你想挖的同安县新圩兴华罐头厂技术工人,我亲自前往闽建省。”
周轩很是惊讶:“杨哥,用不着您亲自出马吧?”
“我这次过去不是想挖技术工人,而是要投资他们的厂。
别看他们厂名字叫同安县新圩兴华罐头厂,可再过去几年他们的银鹭八宝粥,就能风靡全国!将来估值百亿!”
杨帆神情难掩激动的说。
“杨哥,你还真能预测未来啊?”周轩惊讶道。
之前他一直都是怀疑杨帆能预知未来。
如今杨帆亲口说未来之事,周轩真想问个明白搞清楚。
杨帆这才意识到,他一激动嘴给说漏了。
“预测未来谈不上,只是找算命先生算过而已。”杨帆笑道。
周轩当然不信杨帆说的话,那个同安县新圩兴华罐头厂,远在闽建省。
杨帆怎么可能平白无故找算命先生去给这个厂算命?
越是这样说,周轩就越肯定杨帆能预知未来。
这令他更是想跟着杨帆死心塌地的干。
他连忙说:“杨哥,想要投资的话,不用找他们技术工人。
那技术工人是我认识的人给介绍的,他是闽建人,和那厂子老板是同乡。”
“这样最好不过了,最好现在就联系他,早点完成投资,早日落袋为安。”杨帆吩咐道。
“我现在就联系他。”
周轩立马拿出来大哥大,给那人打了电话。
如今周轩掌控着松海酒精湿巾市场,认识的人脉资源越来越多,不知道的人还都以为他是大老板。
周轩成功打通后,对方的态度恭恭敬敬,一口一个周老板。
听着他们的对话,对方叫陈天明。
对方一听,是去投资同安县新圩兴华罐头厂。
却劝说周轩,千万别去投资。
那破罐头厂,都快干不下去了。
很多人都想撤股,如果投资等于把钱扔进无底洞里!
周轩脸色微变。
他原本确实觉得杨帆能预测未来,可听陈天齐那么说,他就觉得自己想多了。
一个濒临破产的罐头小厂,怎么可能过几年通过卖八宝粥,成为估值百亿的超级企业?
看来杨帆也许真的是找算命的算得....
不过,他即便觉得这事是个巨坑,可他还是按照杨帆的命令去做。
告诉那陈天明,他们只是去考察考察,让他帮忙带路就可以了。
二人约定,今晚在松海碰头。
明天一早前往闽建省。
挂了电话后,周轩还是提醒了一句:“杨哥,最好还是先考察考察吧。”
“你不是觉得我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吗?这事还需要考察吗?”杨帆笑道。
他尴尬一笑说:“杨哥,你别取笑我了,这世上哪有人能预测未来。
那厂子的情况,现在确实挺糟糕的,还请杨哥三思啊!”
“这件事情,我主意已定。”杨帆却没有三思的意思。
毕竟这投资一旦成功,将来的回报会十分恐怖。
接下来,杨帆先回厂里给李广利和挖过来的技术工人交流了一番。
给他们的指示,就是放心大胆的搞,不计成本测试新配方。
说完,杨帆和周轩开车返回松海。
在路上杨帆想了很多。
之前他一直想着做事业,赚钱,可却从未想过去做投资。
这次银鹭忽然出现在他的视线范围内,让他知道。
穿越回过去,还拥有着投资潜力股的红利,这才是真正牛逼的时代红利!
如果在马云需要投资时,给他投资的话。
说不准阿里巴巴最大股东,就不是国外势力,而是他了。
只是国内互联网一片空白,马云目前还只是一个名普通老师,距离他首次创业创立海外翻译社,还有3年时间。
然而即便3年后去投资他,也没有用。
需要在他创建阿里巴巴时,才能去投资他。
那可是要等到1999年。
至于其他人,杨帆一时间还真想不起来,需要等遇到了一些事情后,也许能回想起来一些。
当然除了,投资外。
在金融市场购买一些原始股,也是一个一本万利的机会。
不过,眼下时机未到。
他还是要着眼于现在。
虽说银鹭的厂子,目前只是一个小小罐头厂,可他的创始人能接到投资后,几年之内就把产品做到风靡全国。
说明他也是极为有能力和远见之人。
对于投资人,他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同意的。
因此,这事不太可能轻而易举的就会实现,把他说服,需要动一番心思。
第二天坐飞机落地厦门后。
当天杨帆一行人便坐上陈天明的车,前往此地的目的地,马塘村。
那里确实足够偏僻,被大山环绕,路况难走。
杨帆是心底的佩服,闽商们在这种环境之下,还能在全世界都能创出一片天。
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闽商的身影。
等他们到达马塘村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得知杨帆等人是来考察厂子投资的。
银鹭的创始人陈清渊亲自前来迎接。
那陈天明似乎和陈清渊不太对付,全程都没有和他说话,反正那样子就是觉得杨帆等人如果投资陈清渊,那就是投入无底洞。
前世杨帆在电视上曾经看到过陈清渊。
他年近七十,温文尔雅,脸上始终挂着笑容,有着闽商儒雅感,还有着一种很强的领袖气质。
可现在的他,皮肤黝黑,虽说双目炯炯有神,但也无法和未来百亿大老板联想在一起。
周轩看到这,几乎可以断定,杨帆是被那算命的给坑了。
“陈厂长,你好。”
杨帆主动伸手,尽可能表达善意。
“你好啊,你好啊!”
陈清渊见杨帆说普通话,他也尽可能说普通话。
只是那个年代,普通话普及率远不如现在,多少带一些口音。
好在杨帆和南方人接触多了,也能听懂。
对于杨帆这位突如其来的投资者。
陈清渊也很意外,尤其是看到杨帆只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男青年。
陈清渊更为意外。
不过,他目前需要优质的投资,来扩张他的厂子,完成他的野心。
他还是将杨帆请到家中。
邀请杨帆吃了他们本地的特色菜。
他们闽商很讲究礼数,对客的礼数完毕后,陈清渊才满脸笑容的问:“呣知杨老板啦,是在叨位发才哦?”
口音虽重,但杨帆也听得出来是问他在哪里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