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几天劳作之后,麦收圆满结束。白家人站在堆积如山、颗粒饱满的麦粒前,眼中闪烁着欣喜和满足的光芒,那一张张被阳光,晒得黝黑泛红的脸庞上,此刻正绽放出欣慰笑容。多日来一直高悬着的心,如同这些沉甸甸的麦穗一般,稳稳地落下来。
今年可谓是风调雨顺,老天爷格外眷顾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们。对于靠天吃饭的老百姓来说,这样的好年景实在难得。每一株麦苗都长得茁壮挺拔,结出的麦粒颗颗饱满圆润,每亩地竟收获足足三百斤麦子!白家拥有十几亩麦田,这么一加起来,总产量相当可观。
在交完公粮之后,剩余下的麦子,数量仍然颇为可观。这让白家老小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和憧憬,每个人的心中,都涌动着丰收的喜悦。
白靖渊一脸严肃地嘱咐道:“青山、青峰,青松,明日就是古槐村交公粮的日子。到时候,你们要跟着马村长一起,用咱家的牛车把麦子,安全送到云台镇。”
每年交公粮的时候,都是由德高望重的马村长亲自牵头,有条不紊地组织各家各户,将麦子集中起来,然后统一运往云台镇,亲手交到镇长手中。白家积极响应号召,提前把要上交的公粮,仔细地称好重量,并且装进一个个袋子里。等明日一大早,将这些装满麦粒的袋子,搬运到牛车上,然后跟村民们一块前往云台镇。
白青松满脸期待,急切地问道:“爹,您知道马村长说,啥时候交公粮,我想能早点儿出发,这样就能早点回来,家里还等着用牛车呢!”
曾经的白青松是又懒又爱赌,整日里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半点儿兴趣和干劲来。自从做起腐竹生意之后,一切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白青松仿佛脱胎换骨一般,每天会早早地起床,开始忙碌,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偷奸耍滑、偷懒怠工。赌这件事,更是被他彻底抛到九霄云外,满心满眼只有腐竹。他一门心思,想着多赚些私房银子,好让自己手头,更宽裕一些。
白靖渊面色依旧沉静如水,缓缓开口回答道:“马村长倒是没说具体的交公粮时间,等大家都到齐再行定夺。不过你要是能赶上,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万一真赶不及,咱家直接出银子就行。”
每逢交公粮时,家家户户都得出一份力。像是白家拥有牛车,通常会赶着牛车,前去运粮食,无需额外出银子。若是哪家没有牛车,只能出银子。
白青松一脸认真的说道:“爹,您放心,明日我们会早早起床准备。”
白靖渊点了点头,目光依次扫过两个儿子,缓声道:“青山、青峰,青松,明日你们交完公粮之后,顺道去粮铺,向掌柜的询问一下,今年麦子的价钱。”
自古以来,白家每年拿出出一部分麦子卖,来贴补家用。在古槐村司空见惯之事,大多数村民皆是如此。凡事总有例外,好比那些外来户,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田地,想要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都是一件极为困难之事,更别提有余粮卖了。
听到白靖渊的吩咐,白青山赶忙应承下来:“爹,您就安心等着,我们一定会去好好打听价钱。”
就在这时,白青青像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般,蹦蹦跳跳地凑到白靖渊跟前,眨巴着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满脸好奇地问道:“爷爷,您让爹爹和大伯,二伯去打听麦子的价钱,咱们家打算卖一些麦子吗?”
古代每亩麦子不过三百斤而已,与现代高达一千斤的亩产量相比,着实有着云泥之别。但对于古代老百姓而言,这样巨大的差距,早已习以为常,他们对此并未感到有何不妥。
白靖渊脸上的神情依旧,显得沉着稳重,他微微眯起双眼,缓缓开口解释道:“若是今年麦子的价钱可观,就将家里多余的麦子卖掉,多少总能补贴家用。”
听闻此言,白青青不禁皱起眉头,摇晃着白靖渊的手臂,央求道:“爷爷~能不能不要卖麦子呀!”
在那个靠天吃饭的古代,粮食对于每家而言,都犹如生命一般重要,粮食是一家人得以生存下去的关键,白青青对此心知肚明,她深深地明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句至理名言,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当一想到要卖掉麦子时,她的心就不由自主地慌乱起来,如果真的遭遇灾荒之年,一家人将会面临怎样,忍饥挨饿的惨状。
此刻的白青青内心惶恐不安,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担忧,嘴里开始小声地嘀咕道:“千万不能卖麦子啊,我不希望一家人,会因为缺粮,而饿肚子……”
就在这时,一旁的白靖渊却用十分笃定,且沉稳的语气安慰道:“宝贝孙女,你尽管放心好了,爷爷绝对不会让你饿着肚子。咱们家的粮食足够吃上,很长一段时间,这次打算卖掉的,只是那些吃不完的而已。”
白青青眼中的忧虑,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半分,她显得愈发急切,连忙解释道:“爷爷,您误会我的意思,其实咱家并不差这笔卖麦子的银子。要多囤积一些粮食放在家里,这样大家的才会更踏实、更安稳嘛。万一明年的年景不好,地里种不出麦子,到时候该如何是好呢?依我看呐,要不咱们今年先别卖这些麦子,等到明年收成好的时候,再拿去卖也不迟呀!”
说完,白青青紧紧抓住白靖渊的衣角,眼神充满期待地望着他,似乎希望爷爷能够听从自己的建议。
白青青拥有原主整整一生的记忆,仿佛是上天对于她此次穿越,所给予的一种特殊补偿。
白青青清晰地记得,在十岁那年,一场大旱如恶魔般,席卷整个云台镇,古槐村也难以逃脱,这旱灾的肆虐。
那时候,烈日高悬,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田地里的庄稼,因缺水而枯萎,颗粒无收,成为无法改变的现实。饥饿如同浓重的阴霾,死死地笼罩着古槐村,村民们饿得面黄肌瘦、四肢无力,但为了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拖着虚弱的身子,艰难地前往云台山,寻觅可以果腹之物。即使这样拼命挣扎,仍然有众多村民,没能挺过这场可怕的旱灾,最终倒在饥饿与绝望之中。
那些惨不忍睹的场景。犹如一幅幅深刻的画面,深深地烙印在白青青的脑海深处,挥之不去。每当回忆起这些,她的心,都会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如今,距离十岁尚有三年,白青青在心中默默盘算着。既然已经知晓未来,将会发生旱灾,那么从此时此刻开始,就必须养成囤粮食的习惯。
这样一来,待到日后提出屯粮之事时,也不至于让人觉得,太过突兀。原主亲身经历过那场恐怖的旱灾,白青青比任何人都清楚,粮食的重要性。
当思绪飘到那个曾经被原主舍命相救之人时,白青青不禁紧紧握住拳头,暗暗立下誓言:“我绝对不会像原主,那样愚蠢地去救他!就让他听天由命、自生自灭吧。原主由于去救他,才会遭遇那般凄惨的下场。这一次,无论如何我都决不能重蹈覆辙!”
白青青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心中并没有认为,自己冷血的想法。在她眼中,所做的一切,只是自我保护罢了。毕竟,在这个充满危险的古代,如果连自己都无法保护,又怎能去顾及他人呢?
白靖渊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孙女的想法。这些年来,风调雨顺,庄稼收成一直不错,但他始终难以忘怀多年前,那场可怕的旱灾。那时候,土地干裂,颗粒无收,无数人家因此陷入绝境,甚至有许多人被活活饿死。曾经为贴补家用,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将麦子,拿去卖掉换银子。现在不同,家里已经有足够的银子,确实没有必要再像过去那样,急于卖粮食。
白靖渊缓缓开口道:“青青啊,你说的对,今年咱们家的麦子一粒也不卖,全部留下来自家吃。想当年,都是由你奶奶负责操持一家人的吃食,她老是担心粮食不够吃。如今咱家的麦子多得很,以后每多就多煮一些,一定要让大家都能吃得饱饱,把身身子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