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拖拉机在青山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连好几天,村民们都喜欢围在村委会前的空地上,对着这个红色的大家伙品头论足。孩子们好奇地摸着锃亮的轮胎,老人们则戴着老花镜,细细研究着驾驶室里的各种按钮。
这座椅,看着就舒坦,比老铁牛那个硬板凳强多了!
你看看这方向盘,多灵巧!一根手指头就能转动。
听说还能放音乐?耕地时听着小曲,美得很!
在一片赞叹声中,也有人保持着谨慎的乐观。村里最年长的王老汉吧嗒着旱烟,眯着眼说: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遛遛。这铁家伙到底中不中用,还得看地里的表现。
这话说在了点子上。林建国这几天几乎长在了拖拉机旁边,把说明书翻来覆去地看,又让岑卿帮着在网上查各种操作视频。他虽然开了半辈子拖拉机,但面对这个充满电子元件的新伙伴,还是需要重新学习。
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林建国就要开着新拖拉机去犁后山那块坡地。这是新机的第一趟活儿,不仅关系到合作社接下来的耕作效率,更关乎村民对新农机的信心。
岑卿自然不会错过这个重要时刻。她简单吃了口早饭,就扛着设备跟父亲出了门。晨光熹微中,红色的拖拉机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静静地停在院门口。
爸,我开直播了?岑卿调整好角度,轻声问道。
林建国点点头,深吸一口气,熟练地启动发动机。
轰——低沉有力的轰鸣声划破了山村的宁静,比老铁牛那破锣嗓子似的响声不知浑厚了多少。直播间里已经守候多时的观众立刻兴奋起来:
来了来了!新拖拉机的首秀!
这声音听着就带劲!
期待它的表现!
林建国操作着液压手柄,耕犁稳稳地落下,深深地扎进泥土里。他挂上前进挡,拖拉机平稳地向前驶去。只见耕犁过处,黑油油的泥土像波浪一样翻滚开来,均匀而深透。
我的天,这效率!一趟差不多顶老铁牛两趟!
看这犁地的深度,太标准了!
行驶得好稳,几乎没有颠簸!
更让人惊喜的是它的操作性。面对坡地复杂的地形,新拖拉机表现得游刃有余。液压转向轻便灵敏,差速锁让它在湿滑的坡地上依然保持强劲的牵引力。林建国原本紧绷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
爸,感觉怎么样?趁着父亲调头的间隙,岑卿赶紧上前问道。
好!真好!林建国难得地连说两个好字,这劲儿足,还省力。你看这坡地,要是老铁牛,得歇两气才能上来,这个一口气就上来了。
正说着,李叔和其他几个村民也闻讯赶来。看到新拖拉机在坡地上如履平地的表现,个个啧啧称奇。
建国,让我试试呗?李叔搓着手,跃跃欲试。
林建国大方地让出驾驶座,细心地讲解着各个操作杆的用法。
李叔小心翼翼地开着拖拉机走了一趟,回来时满脸兴奋:太得劲儿了!这方向盘轻巧得很,我这老寒腰都不觉得疼!
这话引起了村民们的共鸣。农耕劳作的辛苦,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长时间操作笨重的农机具。新拖拉机人性化的设计,让这些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把式们看到了希望。
要是咱们村早用上这样的农机,我的腰也不会弯成这样。张伯感慨地拍着自己的后腰。
可不是嘛,我这肩膀就是年轻时候开拖拉机落下的毛病。
岑卿适时地将镜头对准了这些淳朴的村民,记录下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和希望。直播间的观众也被这份喜悦感染:
看着叔叔伯伯们的笑容,突然很感动。
农业机械化真的能改变农民的生活质量。
这台拖拉机买得太值了!
就在这时,一直在旁边默默观察的王老汉也坐不住了。在大家的鼓励下,八十岁的老人也体验了一把。当他稳稳地开着拖拉机犁完一小段地后,激动得像个孩子:
我这把年纪了,还能开上这么好的拖拉机,值了!值了!
夕阳西下,新拖拉机完成了它的首日工作。原本需要两天才能犁完的坡地,一天就完成了大半。更重要的是,它用实力赢得了所有村民的认可。
晚上,合作社召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林永富看着当天的作业记录,脸上笑开了花:这台新铁牛,不仅干活快,油耗还比老铁牛省了三分之一。照这个效率,咱们今年秋收能提前好几天完成。
还不止呢,李叔补充道,今天试了试,它还能挂接其他农具,打药、收割都能用。这一机多用,又省下一大笔钱。
岑卿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她知道,这台新农机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它让村民们看到了现代农业的模样,也让这个偏远的山村与时代的发展同步起来。
夜深了,新拖拉机被仔细地清洗干净,盖上了防雨布。月光下,它红色的身影在村委会前显得格外醒目。
岑卿在直播结束前,对着镜头轻声说:今天的直播让我特别感动。一台好的农机,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更能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尊严。希望越来越多的好农机能够走进千村万户,让我们辛勤的乡亲们,都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