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李为民埋头深耕林城、全力推动四省联动项目落地中悄然流逝,转眼又是数月。这期间,赵瑞龙与苏晓雯的感情稳步发展,似乎真的收了心,将更多精力投入工作与稳定的恋爱关系中,这让赵立春对李为民的信任与倚重又添几分。林城的各项工作在李为民与方鹏、张建国等班子成员的合力推动下,按部就班,扎实前行。四省联动项目林城段的详细规划已臻完善,核心枢纽区的土地平整和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工地上日夜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李为民深知,越是宏大的项目,牵扯的利益方越多,潜在的阻力也越大,更何况还交织着汉东省高层微妙的人事格局。
这一日,李为民正在主持召开一个关于优化林城营商环境、对接四省联动机遇的专题会议,秘书神色凝重地快步走进,俯身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李为民眉头微蹙,但面上不动声色,简短地交代方鹏继续主持会议后,便起身离开了会场。
回到办公室,他立刻拨通了祁同伟的电话。
“同伟,吕州那边怎么回事?”李为民开门见山,语气严肃。他刚刚接到消息,吕州在新城建设过程中,发生了一起因拆迁补偿标准前后不一致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规模虽不大但影响恶劣,而且有消息称,背后似乎有之前被李达康强势政策打压下去的地方势力在借题发挥,试图给新任班子制造麻烦,矛头隐隐指向分管城建的祁同伟。
电话那头的祁同伟声音带着疲惫和一丝愤懑:“学长,情况有点复杂。确实是历史遗留问题,李达康市长在的时候,为了追求速度,有些片区的补偿标准和协议签得比较模糊,甚至有些口头承诺。现在新班子要求严格依法依规,按清晰统一的新标准执行,但部分早期签了协议的住户觉得吃亏了,认为新标准虽然看起来公平,但他们‘先签’的反而‘吃亏’了。现在有人在里面煽风点火,把事情闹大了。我和新来的书记、市长正在全力处置,局面基本控制住了,但……省里已经知道了,影响已经造成。”
“省里谁知道了?什么反应?”李为民追问,这是他最关心的。
“刘省长亲自过问了,态度很明确,要求我们严肃处理,尽快平息事态,消除负面影响,强调要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但也要维护政府公信力和法律严肃性。”祁同伟顿了顿,压低声音,“不过,我从其他渠道听到一些风声,好像……赵书记那边,对此事也有不同看法,认为吕州新班子在处理这类遗留问题和突发事件上显得‘魄力不足’、‘手段绵软’,不够果断坚决,可能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权威。”
李为民心下一沉。这事果然不简单。吕州出事,祁同伟作为常务副市长,分管城建,首当其冲。而赵立春与刘长生对此事可能存在的微妙分歧,更让情况复杂化。赵立春或许会认为这是刘长生主导的政府工作在执行层面出了纰漏,甚至可能借此对刘长生一系,或者对吕州新班子,其中也有古建明时期遗留的干部进行敲打,彰显他作为省委书记的权威。而刘长生作为祁同伟的岳父,于公于私都必须表态严肃处理,这又可能让祁同伟的处境更加艰难。
“同伟,你现在最重要的是稳住,不能被情绪左右,也不能轻易被卷入上面的不同看法中去。”李为民冷静分析,语速加快,“第一,全力配合好书记市长,这是前提。处理原则就是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对于合理的诉求,在政策框架内尽量满足,把钱和道理都说到位;对于确属胡搅蛮缠、甚至别有用心煽动闹事的,要固定证据,坚决依法打击,不能手软。第二,信息报送要及时、准确、透明,主动向省委省政府报告进展,特别是对问题的定性、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要清晰呈现,掌握话语权。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做好你自己的事,守住底线。这个时候,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更错的想法要不得,该你承担的责任要担起来,该你推进的工作绝不能停。一切以事实和工作实绩为准绳。”
“我明白,学长。”祁同伟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了些,“就是觉得……这潭水,越来越深,一不小心就可能陷进去。”
“水深才能行大船。越是复杂局面,越能锻炼人。”李为民语气沉稳,带着鼓励,“记住,你背后不是一个人。把你该做的做到最好,其他的,静观其变。吕州的事情,我会关注,有需要我会说话。”
刚挂断与祁同伟的电话,桌上的另一部红色保密电话就响了起来,是赵立春的秘书刘新建。
“李书记,您好。赵书记请您明天上午九点,到省委来一趟,专题听取四省联动项目最新的推进情况汇报,尤其是林城核心枢纽区的建设准备和可能存在的风险预案。”刘新建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但特意强调了“风险预案”。
“好的,请转告赵书记,我准时到。”李为民应下,心知肚明。赵立春在这个时候召见他,绝不仅仅是例行听取项目汇报那么简单。吕州的事件,很可能是一个引子。赵立春或许想借此观察他李为民对省内突发事件的反应和看法,或者通过他这个与吕州关系密切、又身处项目关键岗位的干部,了解更真实的基层情况,甚至可能就吕州班子、干部状态乃至更广泛的人事问题,征询他的意见。
放下电话,李为民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局势微妙,他需要更高层面的视角。略一沉吟,他走到窗边,拨通了一个极少动用的私人号码。电话响了几声后被接起,传来一个温和而带着一丝威严的声音,正是已调任魔都市委书记的古建明。
“古书记,打扰您了。”李为民语气恭敬。
“为民啊,难得你给我打电话,说吧,什么事?”古建明的声音带着笑意,似乎心情不错。
李为民简要将吕州发生的事件以及省里可能的微妙反应汇报了一下,没有添加个人猜测,只是陈述事实。然后他诚恳地说:“古书记,吕州的事情虽然孤立,但发生在四省联动项目全面推进、汉东新班子磨合的关键时期,我有些把握不准其中的分寸,担心处理不当会影响大局,所以想听听您的指点。”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古建明才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为民,你能想到从大局出发,这很好。汉东的情况,我略有耳闻。立春同志和新班子需要树立权威,处理一些问题的方式可能与过去不同,这是正常的。吕州这件事,说到底,是改革发展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矛盾,关键在于如何处理。”
他顿了顿,继续道:“你的判断是对的,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对于汉东内部的具体事务,我不便过多置评。但有一点你可以把握,无论高层有什么样的看法分歧,最终都要落到‘把事情办好’这个基点上。四省联动是国家战略,是汉东发展的重大机遇,这个大局任何人都不能破坏。你作为林城的书记,首要职责是确保林城段的工作万无一失,用实实在在的进展说话。对于吕州,乃至省里的其他风波,可以关注,但不要轻易介入,更要避免被人当枪使。记住,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只要你能把林城的工作搞得扎扎实实,风生水起,任何风浪都动摇不了你的根基。”
古建明的话高屋建瓴,既点明了问题的本质,又给他指明了方向,尤其是“不要被人当枪使”和“用实实在在的进展说话”,更是切中要害。
“谢谢古书记,我明白了!您的指点让我豁然开朗。”李为民由衷感谢。
“嗯,好好干。魔都这边也有很多新情况,我们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古建明勉励了一句,便挂了电话。
与古建明的通话,让李为民心中更有底气和定力。他重新坐回办公桌前,开始梳理明天向赵立春汇报的思路。他决定,汇报的核心还是聚焦于林城的工作,充分展示四省联动项目林城段的扎实进展和周密预案,对于吕州事件,如果赵立春不问,他绝不主动提及;如果问起,就依据事实,客观陈述,不偏袒任何一方,重点强调依法处理和维护稳定的大原则,同时表达对吕州新班子妥善处理问题的信心。
山雨欲来风满楼。吕州看似孤立的事件,如同一块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确实在汉东省高层引发了一连串的暗流。四省联动项目虽大局已定,但具体执行过程中的权力博弈、利益分配、责任界定,依然充满了变数。李为民深知,自己明天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一次工作汇报,更可能是一次关乎林城未来、关乎他个人在汉东棋局中位置的重要会谈。他必须做好准备,既要展现林城工作的卓越成效,也要对可能涉及的其他问题,给出恰到好处、不授人以柄的回答,同时,借这个机会,进一步巩固赵立春对他能力和忠诚的信任。
风已起于青萍之末,他需要在这渐起的风浪中,稳稳地把住林城这艘船的舵,同时,看清前方更广阔的航路,以及潜藏在水下的暗礁。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快速书写,梳理着汇报要点、数据支撑以及应对各种潜在提问的策略思路。窗外,夜幕缓缓降临,林城灯火次第亮起,市委大楼顶层的那间办公室,灯光一如既往地亮至深夜,映照着一位封疆大吏在复杂政局中的深思与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