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联动项目的资金问题初步解决,如同给林城打了一剂强心针。然而,李为民深知,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资金的到位非但没有平息争议,反而让某些潜在的矛盾浮出水面,暗流涌动得更为剧烈。
项目的具体实施,涉及大量的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调整,这无疑触动了林城原有的利益格局。周明等人虽然表面上不再公开反对,但其影响力如同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地渗透到项目执行的各个环节。
一日,李为民主持召开四省联动林城段重点项目推进会。当讨论到连接未来交通枢纽的核心产业园区土地征用方案时,矛盾终于爆发。
“李书记,产业园区规划涉及的三个行政村,拆迁难度极大。”分管城建的副市长,李洋(有大佬指出了,周阳之前已经被拿下,这是我的失误,现在已经修改了,叫李洋,谢谢大佬的指正)的亲信之一,面带难色地汇报,“村民们对补偿标准不满,抵触情绪强烈。而且,这几个村是传统农业区,突然转为工业用地,省国土厅那边的审批恐怕也会遇到障碍。”
他的话音刚落,另一位与李洋走得近的常委立即附和:“是啊,书记。是不是可以考虑调整规划,避开这几个村?或者,至少分阶段推进,先易后难?”
会场上顿时响起一片议论声,显然,这种“客观困难论”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暗中支持。
李为民神色不变,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他早已预料到会有人在这个环节设置障碍。土地,永远是利益博弈的核心。
“困难,我比各位更清楚。”李为民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但四省联动是国家级战略,不是我们林城可以讨价还价的。规划是经过多方论证、省委批准的科学方案,岂能说改就改?”
他转向那位副市长,语气陡然严厉:“村民工作做不通,是你们的工作方法有问题!补偿标准完全符合政策,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给予了倾斜。至于省国土厅的审批……”他顿了顿,目光锐利,“这不是我们需要担心的问题,省里自会协调。我现在只问一句,交给你们的任务,能不能完成?如果不能,我现在就换人!”
那位副市长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没想到李为民如此强硬,直接以“换人”相逼。他求助似的看向李洋,李洋却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事不关己。
“能……能完成,李书记。”副市长艰难地吐出几个字。
“好!”李为民不再看他,转向全场,“我再强调一次,四省联动项目是林城未来发展的生命线,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阻挡其推进。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价钱可讲,没有退路可言!散会!”
会议在凝重的气氛中结束。李为民知道,这只是第一回合。李洋等人绝不会轻易罢休,他们一定会寻找新的突破口。
果然,几天后,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找上门来。省环保厅突然派下来一个检查组,对林城几个重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进行“复核”,带队的是环保厅一位与李洋私交甚笃的副厅长。复核的理由冠冕堂皇——“确保重大项目符合最新的环保标准,避免潜在风险”。
这一手极其刁钻。环保是基本国策,谁也不敢在这个问题上掉以轻心。检查组一来,相关项目的推进速度明显放缓,各种汇报、材料准备占用了大量精力。
李为民立刻意识到,这是李洋借助省里关系使出的“盘外招”。他一边要求相关部门全力配合检查,不得有丝毫怠慢,另一边,他直接拨通了省长赵立春的电话。
“省长,省环保厅对林城项目的复核,我们完全理解并积极配合。但项目工期紧迫,四省协调机制也已经启动,拖延不起啊。”李为民没有告状,只是客观陈述困难。
赵立春在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他自然明白其中的玄机。“为民,程序该走还是要走。不过,我会提醒环保厅,既要严格把关,也要提高效率,不能影响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
赵立春的表态很微妙,既没有偏袒任何一方,也暗示了此事应适可而止。挂了电话,李为民清楚,赵立春这是在观望,也是在平衡。他并不希望李洋一家独大,但也不愿看到李为民势力增长过快。
就在李为民应对林城内部暗流的同时,吕州的祁同伟也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高育良似乎对祁同伟“妥善”处理瑞龙集团项目的方式并不满意,认为他过于倾向李达康的“强硬”路线,没有很好地体现“平衡艺术”。在一次市委中心组学习会后,高育良特意留下祁同伟,进行了一次意味深长的谈话。
“同伟啊,在吕州工作,眼光要放长远。”高育良慢条斯理地品着茶,“达康同志能力强,魄力大,这是优点。但他那种只顾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工作方式,很容易出问题。你是常务副市长,不仅要抓落实,更要当好‘润滑剂’和‘防火墙’,有些事,不能一味跟着市长的节奏走。”
祁同伟听得心头沉重。他知道,高育良这是在批评他之前对瑞龙项目的处理,暗示他应该更“灵活”,或者说,更应该向市委这边靠拢。
而李达康那边,对祁同伟的要求却丝毫没有放松。他将吕州新城建设中最棘手的一块——“老旧工业区搬迁改造”任务,交给了祁同伟。这个片区历史遗留问题多,下岗职工安置压力大,利益关系盘根错节,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同伟同志,这个任务很艰巨,但我相信你的能力。”李达康交代任务时,没有任何客套,“三个月,我要看到实质性突破。需要什么支持,可以直接找我。我只看结果。”
祁同伟被夹在两位主要领导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理念和期待之间,倍感压力。他白天奔波于搬迁现场,协调各方,晚上还要研读政策,思考破局之策,常常熬到深夜。
心力交瘁之际,他忍不住给李为民打了个电话,倾诉自己的迷茫和压力。
李为民静静地听完,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而是问了一个问题:“同伟,你还记得在金山镇的时候,我们面对那些最困难的群众工作时,靠的是什么吗?”
祁同伟愣了一下,思绪被拉回到那段充满激情又无比艰难的岁月。“靠的是……真心为他们着想,靠的是耐心和坚持。”
“没错。”李为民的声音沉稳有力,“政治是复杂的,但做事的根本不能忘。在高书记和李市长之间,你固然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但最终,你要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对得起吕州的老百姓。老旧工业区搬迁,难点不在技术,而在人心。回到你最擅长的方式去,沉下去,倾听他们的声音,找到那个既能推进工作、又能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利益的平衡点。这才是你真正的价值所在,而不是简单地成为哪一方的‘自己人’。”
李为民的话,如同迷雾中的灯塔,让祁同伟混乱的思绪逐渐清晰起来。他意识到,自己过于纠结于如何“站队”,如何“平衡”两位领导,反而迷失了工作的本心。
“学长,我明白了。”祁同伟的声音重新变得坚定,“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放下电话,祁同伟推开窗户,望着吕州的夜空,深深吸了一口气。他决定,暂时抛开那些复杂的政治算计,全身心投入到搬迁改造的一线工作中去,用最朴实、最直接的方式,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而在林城,省环保厅的检查组在“高效率”地完成复核后,得出了“项目总体符合环保要求,部分细节需完善”的结论,无功而返。李洋的这次试探,被李为民以强硬姿态和借助更高层级的关注巧妙化解。
但李为民知道,这场暗流交锋远未结束。随着四省联动项目的深入,触及的利益将更深,遇到的阻力也会更大。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既要能驾驭宏观大局,也要能洞察微观层面的暗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稳步推进他的施政蓝图。汉东的棋局,每一步都考验着执棋者的智慧与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