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组入驻汉东一周后,表面上的按部就班下,暗涌更加湍急。钟小艾的“小动作”并未停止,反而因为初步接触到一些项目资料的边缘,更加认定其中存在“猫腻”,调查的劲头更足,只是行动愈发隐蔽。沙瑞金通过田国富的渠道,隐约察觉到巡视组内部似乎也存在不同倾向,这让他既感到担忧,也看到了一丝可以利用的机会。高育良则如同惊弓之鸟,不断收缩阵线,严令手下近期务必低调,不得有任何授人以柄的行为。
就在这风声鹤唳的关头,一个周五的晚上,李为民接到了一个意料之外、却又似乎在情理之中的电话。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的座机号码,但李为民心中微动,似乎有所预感。
他接起电话:“喂,你好。”
电话那头传来蔡添添平静无波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李省长,我是蔡添添。”
“蔡组长,您好。”李为民语气如常。
“有些关于‘区域协同创新与发展试验区’规划的前期宏观政策对接问题,想再跟你核实几个细节。资料上看不太明白。”蔡添添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理由冠冕堂皇,“方便的话,现在过来一趟?就在宾馆我的房间,比较安静。”
李为民心中瞬间明了。核实细节是假,私下沟通是真。选择在晚上,在她的房间,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敏感且充满风险的行为,但也恰恰说明了谈话内容的重要性和私密性。
“好的,蔡组长。我马上过去。”李为民没有犹豫,立刻应下。他知道,这是蔡添添在规则边缘,为他打开的一扇窗。
他没有带秘书,自己开车来到了巡视组下榻的宾馆。通报之后,他被工作人员引到了蔡添添的房间。这是一个套间,外间布置成了简易的办公室,蔡添添穿着一身舒适的便装,正坐在沙发上,面前放着茶杯和一些文件。房间里只有她一人。
“坐吧。”蔡添添指了指对面的沙发,语气比白天在办公室时,稍微缓和了一丝,但依旧保持着距离感。
李为民坐下,没有先开口,等待着她的下文。
蔡添添没有绕太多圈子,她拿起一份文件,却并没有看,目光直视李为民,开门见山,声音压低了一些:“为民,我们认识这么多年,有些话,我就直说了。”
她用了“为民”这个称呼,而不是“李省长”,这细微的变化,让房间里的气氛陡然一变。
“你说。”李为民神色凝重起来。
“巡视组的工作,有严格的程序和纪律,我必须遵守,也希望你理解。”蔡添添先划定了红线,然后话锋一转,“但是,作为老朋友,有些情况,我觉得有必要让你心里有个数。”
她顿了顿,继续道:“组里有人,对你,以及与你关系密切的个别干部,关注度非常高。方向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你在林城以及后来主管经济期间,一些重大项目的决策程序,是否存在为了效率而简化甚至绕过程序的情况;二是与你交往密切的一些商人,比如赵瑞龙,其商业活动是否存在权力寻租或利益输送的嫌疑;三是一些人事安排,是否带有明显的‘圈子’色彩。”
她说的这些,并没有超出李为民的预料,甚至可以说,这些都是对手可能攻击他的常规方向。
“这些,都是可以摆在桌面上谈的问题。”李为民沉声道,“我经手的项目,程序或许有当时背景下的变通,但绝无违法违纪;与商人的交往,我始终恪守底线,赵瑞龙的生意,也是在合规框架内,经得起调查;至于用人,我坚持五湖四海,举贤不避亲,但也注重能力和实绩。”
蔡添添点了点头:“你的为人,我大致是了解的。但是,”她语气加重,“现在的问题是,有人并不只是想‘谈问题’,而是想‘制造问题’。一些零散的、片面的,甚至是被曲解的信息,如果被有目的地串联和放大,在特定的舆论环境下,很容易形成对你不利的‘证据链’。”
李为民眼神一凝:“钟小艾?”
蔡添添没有直接承认,但也没有否认,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侯亮平同志的爱人,工作很投入,也很……执着。她调阅资料的方向性很强。”
这就等于默认了。
“另外,”蔡添添补充道,“沙瑞金书记那边,似乎也希望通过这次巡视,进一步‘厘清’一些关系。田国富书记的纪委,配合得非常‘积极’。”
她这是在提醒李为民,对手不止一个方向,沙瑞金可能想借巡视组这把刀,来达到他自己的政治目的。
“情况我明白了。”李为民深吸一口气,“谢谢……添添姐。”他犹豫了一下,还是用了这个久违的、带着童年印记的称呼。
蔡添添听到这个称呼,神情微微一动,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你不用谢我。我告诉你这些,不是因为我们是故交,而是因为,在目前我所能接触和判断的范围内,尚未发现你需要被‘重点关照’的实质性问题。巡视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而不是被人当枪使,搞垮一个能干事、也想干事的干部。”
她的话说得非常直白,也表明了她的基本立场——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她会尽力确保巡视的公正性,不被私人恩怨或派系斗争所左右。
“但是,”她再次强调,目光锐利地看着李为民,“你也必须清楚,我能做的,仅限于此。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给你一些提醒。最终的结局,取决于你自身是否过硬,取决于对方能拿出什么‘硬货’,也取决于更高层面的权衡。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明白。”李为民郑重地点了点头。蔡添添这是把底线和可能性都摊开在他面前了。她可以提供一定的信息优势和保护缓冲,但不可能包庇,更不可能颠倒黑白。他最大的依仗,依然是自己行得正、坐得直,以及背后那份来自最高层的、隐形的“信任状”。
“那份‘区域协同’的规划,做得不错。”蔡添添最后,仿佛不经意地提了一句,“思路清晰,论证也扎实。如果能落到实处,对汉东乃至区域发展都是好事。这,或许也是你破局的一个方向。”
李为民心中一亮。蔡添添这是在暗示,用实实在在的、利国利民的政绩来应对所有的明枪暗箭,是最有力、也是最安全的防御。
“我会抓紧推进。”李为民承诺道。
谈话没有持续太久,前后不到二十分钟。李为民起身告辞,蔡添添将他送到门口,依旧是那副公事公办的表情。
离开宾馆,坐进车里,李为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今晚这场短暂的夜谈,信息量巨大。蔡添添的“交底”,让他对当前的险恶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明确了接下来的应对策略——稳住基本盘,加速推进亮点工作,以不变应万变,同时警惕来自钟小艾和沙瑞金两个方向的暗箭。
他抬头望了望宾馆那亮着灯的窗户,心中对那位童年“班长”多了几分复杂的感激和敬佩。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她能坚守原则,又不忘故谊,在规则内给予他最大的提醒和支持,这份情义和智慧,实属难得。
汉东的夜,更深了。但李为民心中的路,却因为这次夜谈,变得更加清晰。他知道,真正的较量,现在才真正开始。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