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讯室的白炽灯亮得刺眼,将陈景明的影子死死钉在冰冷的墙壁上。连续72小时的审讯,他始终保持着沉默,嘴角甚至挂着一丝轻蔑的笑意。桌上的咖啡早已凉透,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而他面前的供述纸上,依旧只有寥寥数笔无关痛痒的信息。林砚站在单向玻璃后,看着里面这个将罪恶隐藏得极深的男人,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常规审讯突破不了他的心理防线。”江澈走到林砚身边,声音低沉,“他知道自己罪行滔天,一旦开口就是死路一条,所以宁愿硬扛。我们得换个思路,从他的外围利益链入手。”
林砚点点头,目光落在桌上的一堆财务报表上。这些是从陈景明国内空壳公司搜查出的账目,看似平平无奇,却在细微处藏着破绽。“你看这里。”他指着其中一张转账记录,“2021年到2024年,每月5号,都会有一笔50万元的‘咨询费’转入一个私人账户,账户持有人是张敬山的远房外甥。而张敬山,恰好是前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处长,分管特殊药品审批和医疗设备采购——这正是Y-327实验原料流入国内的关键环节。”
这个发现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联合专案组立刻抽调纪检监察、经侦、刑侦等多部门力量,成立专项小组,对张敬山展开秘密调查。
专项小组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张敬山的审批文件、银行流水和通讯记录。纪检监察组组长老周戴着老花镜,逐字逐句地审阅着一份份采购审批单。“你看这份2022年的进口设备审批文件。”他将文件推到众人面前,“申报单位是陈景明控制的‘瀚海生物研究院’,申报的‘进口科研设备’参数,和Y-327合成所需的高压反应釜、基因测序仪完全吻合。但市场价最多800万的设备,申报价格却高达1300万,这里面的猫腻可想而知。”
更令人震惊的是,专项小组通过实地走访发现,瀚海生物研究院的公开资产清单中,根本没有这些所谓的“科研设备”。顺着物流线索追查下去,最终发现这些设备在通关后,并未送往研究院,而是被直接转运至港口,通过私人货轮运往了非洲的秘密实验基地。
“资金流向也对上了。”经侦民警小李调出银行流水图谱,“张敬山的外甥账户收到‘咨询费’后,大部分资金都会在一周内转入张敬山妻子的账户,剩下的则用于购买房产和理财产品。三年下来,累计转账高达1800万元,这已经远超正常的‘咨询费’范畴。”
通讯记录的分析同样有了重大突破。技术人员恢复了张敬山与陈景明的通话录音,其中一段对话清晰地记录了两人的勾结:“老张,这批设备比较特殊,走正常集采平台太麻烦,你帮我走科研专项通道,好处费不会少你的。”“放心,我已经打好招呼了,审批文件不会有问题,你那边尽快把钱打过来就行。”
证据确凿,2024年11月15日,专项小组对张敬山实施留置。起初,张敬山还试图狡辩,声称所有审批流程都符合规定,转账只是“正常的亲戚间资金往来”。但当老周将采购文件、银行流水、通话录音等一系列证据摆在他面前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我说……我全说……”张敬山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瘫坐在椅子上,声音带着颤抖,“陈景明找我的时候,说他在做一项‘重大基因科研项目’,能为国家医学发展做贡献。他承诺给我丰厚的报酬,还说不会出问题。我一时糊涂,就帮他打通了审批和采购通道。但我没想到,他做的是这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根据张敬山的供述,专项小组很快锁定了下一个目标——京市第三医院的副院长李建民。张敬山交代,陈景明不仅需要设备和原料,还需要大量的临床数据和人体实验样本,而李建民就是为他提供这些“资源”的关键人物。
“李建民是陈景明的大学同学,两人关系一直很铁。”张敬山说道,“陈景明的实验需要不同体质的临床数据,尤其是重症患者的身体反应。李建民利用职务便利,筛选医院里的晚期癌症患者,以‘免费参与新型靶向药治疗’为诱饵,让他们签署所谓的‘知情同意书’,实际上是将他们的临床数据和血液样本提供给陈景明做实验。”
专项小组立刻赶往京市第三医院,对李建民展开调查。在医院的档案室里,技术人员在一台加密服务器中找到了一个隐藏的“特殊病例数据库”。数据库里记录了200余名晚期癌症患者的详细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病史、体征数据、用药记录等。其中37名患者的病历上标注着“自愿参与新型靶向药试验”,但签名栏的字迹却与患者平时的病历签名存在明显差异,明显是伪造的。
“你看这份病历。”林砚指着其中一份文件,“患者是一名65岁的肺癌晚期患者,2023年3月进入医院治疗。病历上显示,他‘自愿参与’了靶向药试验,但他的家属却表示,从未见过所谓的‘知情同意书’,也不知道患者参与了什么试验。而且,患者的用药记录显示,他使用的‘靶向药’根本不在国家医保目录内,也没有任何公开的临床试验备案信息。”
顺着血液样本的送检记录追查,专项小组发现,这些患者的血液样本最终流向并非医院的实验室,而是瀚海生物研究院的一个秘密据点。同时,在李建民的办公室搜出的一份合作协议,更是直接证实了他与陈景明的勾结。协议中明确约定,李建民每为陈景明提供1份合格的临床数据和血液样本,就能获得20万元的报酬,累计涉案金额高达740万元。
2024年11月20日,李建民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面对铁证,李建民起初还试图抵赖,但在患者家属的指证和协议、银行流水等证据面前,他最终低头认罪。“我对不起那些患者,对不起他们的家属。”李建民痛哭流涕,“陈景明说这个实验能攻克癌症,我一时被名利冲昏了头脑,就帮他做了这些事情。我以为不会有人发现,没想到还是败露了。”
李建民的落网,牵出了一个更关键的人物——国家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原研究员王磊。据李建民交代,Y-327的基因重组技术之所以能快速突破,关键在于王磊提供的病毒样本和技术支持。
王磊与陈景明是大学同窗,两人在基因工程领域有着共同的“野心”。毕业后,王磊进入国家疾控中心,利用职务便利,接触到了国家级病毒毒株库。陈景明找到他时,许诺事成之后给予他巨额股份和研发主导权,王磊心动了,开始利用工作之便,为陈景明提供各种帮助。
“王磊从病毒毒株库中‘借’出了3种致病性病毒样本,包括一种高致病性的流感病毒和两种冠状病毒毒株。”林砚看着王磊的审讯记录,脸色凝重,“他不仅提供了病毒样本,还伪造了‘样本销毁证明’,掩盖样本流失的事实。更严重的是,他亲自参与了Y-327的基因重组实验,优化了病毒的气溶胶传播特性,让Y-327的毒性提升了2.3倍,传播能力也大大增强。”
专项小组对王磊的住所和办公室进行了搜查,在他的电脑硬盘中找到了大量与陈景明的加密通讯记录和实验数据。这些记录显示,王磊与陈景明的协作极为隐蔽,两人从不直接见面,所有实验方案和数据都通过加密邮件传输。每次提供病毒样本,王磊都会将其伪装成“学术交流材料”,通过机要通道寄送。为了规避检查,两人还约定在无监控的茶馆接头,交易全程不超过30秒,仅通过眼神交流和物品交接完成,不留任何语言记录。
2024年11月25日,王磊被抓获归案。在审讯中,他交代了自己的全部罪行,还透露了一个令人心惊的消息:“陈景明在巴西还有一个备份实验室,负责人是前瀚海重工的首席科学家周正浩。周正浩负责研发Y-327的抗药性变种,所需的人体样本由南美某医疗中介提供,而中介的国内联络人是上海某私立医院院长沈志强。”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更多隐藏在医疗系统、环保部门、卫健委等关键节点的腐败分子和犯罪参与者浮出水面。
负责医疗废物处理的环保部门科长赵刚,在陈景明的贿赂下,帮助其销毁实验产生的有毒有害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样本、化学试剂和人体组织碎片,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赵刚收取了120万元的好处费,将这些危险废物混入普通医疗废物中,未经任何无害化处理就直接焚烧或填埋,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某三甲医院检验科主任刘芳,同样参与了这场罪恶的交易。她按照陈景明的要求,将实验产生的异常检测数据混入正常的临床检测报告中,通过“串换检验项目”的方式,掩盖Y-327实验导致的异常指标。许多患者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刘芳则从中获利80万元。
还有两名地方卫健委官员,利用职权为陈景明的空壳公司骗取“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经费”提供便利。他们伪造了虚假的科研项目申报材料,虚报科研经费预算,帮助陈景明骗取国家专项经费3200万元,这些资金最终都流入了陈景明的私人账户,用于海外实验基地的建设和Y-327的研发生产。
截至2024年12月底,联合专案组共抓获涉案人员23名,其中厅局级干部3人、县处级干部8人,其余均为医疗系统、政府部门的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专案组累计追缴赃款5.6亿元,查封房产17套、豪车9辆,扣押涉案设备和实验数据若干。
这些人的落网,彻底厘清了Y-327实验的国内犯罪链条:张敬山利用职务便利,打通了实验设备和原料的审批采购通道;王磊提供核心技术支持和病毒样本,推动Y-327的研发升级;李建民等医疗机构人员,为实验提供临床数据和人体样本;赵刚等人负责处理实验废弃物,掩盖犯罪痕迹;地方卫健委官员则为陈景明骗取国家经费,提供资金支持。这条从研发到生产、从实验到销毁的“全流程保护伞”,最终被连根拔起。
在对王磊的进一步审讯中,专项小组获取了巴西备份实验室的更多详细信息。据王磊交代,周正浩是瀚海重工的前首席科学家,在基因工程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陈景明担心非洲的实验基地被摧毁后,自己的“科研成果”付诸东流,于是在巴西亚马逊雨林深处建立了备份实验室,由周正浩负责研发Y-327的抗药性变种。
“周正浩的目标是研发出一种对现有解毒剂具有抗药性的Y-327变种,代号‘深渊’。”王磊说道,“这种变种的毒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而且能在极端环境下存活。他们所需的人体样本,由南美一家医疗中介提供,这些样本大多来自当地的贫民窟居民和流浪儿童。上海某私立医院院长沈志强,是中介的国内联络人,负责协调样本的运输和资金的结算。”
得到这一线索后,联合指挥中心立刻启动跨国协作机制,与国际刑警组织和巴西警方取得联系,请求协助调查周正浩和巴西备份实验室的相关情况。同时,专项小组对沈志强展开秘密调查,收集他参与犯罪的证据。
沈志强的上海某私立医院,表面上是一家高端医疗机构,实际上是陈景明在国内的重要联络点和资金中转站。专项小组通过监控沈志强的银行账户和通讯记录发现,他与南美医疗中介有着频繁的资金往来,每月都会有大额资金从他的账户转入中介指定的海外账户。同时,他还多次前往巴西,与周正浩秘密会面,协调人体样本的运输事宜。
2025年1月5日,在掌握了充分证据后,专项小组对沈志强实施抓捕。在他的医院办公室里,搜出了与南美医疗中介和周正浩的合作协议、资金结算凭证以及人体样本的运输记录。面对铁证,沈志强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承认自己为陈景明的巴西备份实验室提供人体样本和资金结算服务,累计涉案金额达1.2亿元。
此时,国际刑警组织已经对周正浩发出红色通缉令,巴西警方也在亚马逊雨林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查行动。联合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巴西雨林的卫星图被不断放大,多个可疑区域被标注出来。林砚和江澈站在屏幕前,看着那些被红色方框圈出的地点,眼中充满了坚定。
“巴西是最后一站了。”江澈说道,“只要抓住周正浩,摧毁备份实验室,陈景明的罪恶帝国才算真正覆灭。我们不能让‘深渊’变种研发成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林砚点点头,手中紧紧攥着一份厚厚的卷宗,里面装满了所有涉案人员的供述、证据和巴西备份实验室的相关情报。“这些腐败分子和犯罪参与者,以为自己能靠着权力、金钱和隐秘的操作,掩盖自己的罪恶。但他们忘了,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每一笔转账、每一次审批、每一份协议,都留下了他们犯罪的痕迹。”
审讯室里,陈景明得知自己的国内利益链被彻底摧毁,巴西的备份实验室也即将被查处后,终于崩溃了。他不再保持沉默,开始疯狂地嘶吼、咒骂,最终瘫坐在地上,泪流满面。他知道,自己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等待他的将是法律最严厉的制裁。
专项小组已经开始筹备跨国抓捕行动,中国特战队员和刑侦专家将与巴西警方和国际刑警组织合作,共同摧毁陈景明的巴西备份实验室,抓捕周正浩等剩余犯罪嫌疑人。林砚和江澈也做好了出发的准备,他们将亲自前往巴西,参与这场最后的决战。
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墙上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上,照亮了那些被标记的犯罪地点和抓捕路线。这场跨越国界、历时数月的正义之战,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战斗还没有结束。林砚和江澈知道,他们肩负着无数受害者的期望,肩负着维护国家和世界安全的重任。
“出发吧。”林砚看着江澈,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去巴西,把剩下的罪恶彻底清除,为所有受害者讨回公道。”
江澈点点头,两人并肩走出办公室,身影在阳光中显得格外挺拔。他们的身后,是无数战友的支持和期盼;他们的前方,是最后的战场和正义的曙光。这场关于基因、权力、腐败与正义的较量,终将以正义的全面胜利画上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