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轧钢厂里弥漫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喜悦气氛。
年关将近,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一年一度的年终福利发放。
食堂作为后勤重地,更是早早地就忙碌起来。
一筐筐冻得硬邦邦的带鱼,一扇扇半肥半瘦的猪肉,一袋袋精白面粉,还有按人头分好的花生、瓜子、水果糖,把仓库堆得满满当当。
王水生作为食堂副主任,负责协助福利的核对与分发。
他拿着清单,看着各车间、科室的代表排着长队,喜气洋洋地领取那份属于一年的辛苦犒劳,心里却在盘算着别的。
今年厂里的效益还算不错,福利比往年稍厚了些。
普通工人每人能分到二斤带鱼、三斤猪肉、五斤白面,还有一小包干果糖块。
干部们自然更多一些。
但王水生知道,这点东西对于普通人家,尤其是94号院里那些条件困难、却曾对他释放过善意的邻居们来说,也仅仅是能让年饭桌上稍微丰盛一点而已。
“恩怨分明”四个字,在他心里从来不是空话。有仇报仇,有恩,自然也需报恩。
“王主任,我们车间的福利齐了,您签个字!”一个车间主任笑着递过单子。
王水生收回思绪,签了字,看着那主任乐呵呵地指挥人把东西抬走。他转身对旁边的南易低声交代了几句。
南易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心领神会。
忙碌了一整天,福利总算发放完毕。王水生看着仓库角落里特意“预留”出来的几份东西,嘴角微微扬起。
下班铃声一响,他推着自行车,车把上挂着自己那份沉甸甸的福利,不紧不慢地往94号院骑去。
一进院门,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各家各户都在忙着准备年夜饭,空气中飘荡着炖肉的香气、炸丸子的油香,还有小孩子们追逐玩闹的嬉笑声。
“水生回来啦!”正在门口扫地的田洪旗笑着打招呼,眼睛瞄向他车把上的东西,“嗬!今年厂里福利不错啊!”
“还行,田哥。”王水生停下车,从网兜里拿出特意多包出来的一包带鱼,得有四五斤重,塞到田洪旗手里,“拿着,田哥,给孩子炸着吃,香!”
田洪旗一愣,连忙推辞:“哎哟!这可不行!水生,你自己留着吃!这太金贵了!”
“跟我还客气啥?”王水生硬塞过去,“年前要不是嫂子您帮我做饭,我那房子能修那么快?嫂子,拿着!”他对闻声出来的田嫂说道。
田嫂看着那一大包银光闪闪的带鱼,又看看自己男人,有些手足无措。
“让你拿着就拿着!”田洪旗见王水生是真心实意,也不再矫情,憨厚地笑了笑,“那...那就谢谢水生了!回头让你嫂子炸好了,给你端一碗去!”
“成!”王水生笑着应了,推车往后院走。
没走两步,正好遇见赵三爷抱着小孙子在溜达。
“三爷,遛弯呢?”王水生停下车,又从车筐里拿出一条足足有五六斤重的五花肉,“三爷,这肉肥瘦相间,正好您拿回家炖白菜,烂糊!”
赵三爷吓了一跳:“水生,这...这可使不得!你...”
“您老跟我还见外?”王水生压低声音,“上次要不是您提醒我雷师傅的规矩,我装修非得抓瞎不可。这点肉算啥?给孩子们解解馋!”
赵三爷看着那块厚厚的五花肉,喉结滚动了一下。
他家日子紧巴,过年也难得买这么大块肉。他叹了口气,接过肉,重重拍了拍王水生的肩膀:“好小子!三爷没看错人!有情有义!”
王水生笑笑,继续往后走。
来到张雁家门口,妞妞正扒着门框,眼巴巴地看着院里其他孩子啃糖葫芦。
“妞妞,看王叔叔给你带什么了?”王水生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花花绿绿的水果糖,还有两个又大又红的苹果。
妞妞眼睛瞬间亮了,欢呼着扑过来:“糖!苹果!谢谢王叔叔!”
张雁闻声出来,看到王水生车把上那堆成小山的年货,又看看女儿手里的糖和苹果,眼圈微微有些红:“水生...你怎么又...你自己不过了?”
“张姐,说的啥话。”王水生把车筐里最大的一份东西拿下来,除了标准的鱼、肉、面,还多了一整只褪干净毛的白条鸡和一包罕见的紫菜,“这是我食堂分的,我一个人哪吃得了这么多?放着也是坏。妞妞正长身体,得吃点好的。”
他把东西往张雁屋里搬:“这鸡炖汤最补,紫菜打蛋花汤,妞妞肯定爱喝。”
张雁看着那些她平日里根本舍不得买的东西,嘴唇动了动,最终只是轻声说了句:“...总让你破费。”
“破费啥。”王水生摆摆手,蹲下来摸了摸妞妞的头,“妞妞,过年好好吃,长得高高的!”
“嗯!”妞妞用力点头,剥开一颗糖塞进嘴里,甜得眯起了眼。
王水生起身,对张雁说:“张姐,年后我可能就搬新房那边去了,有啥重活累活,您只管言语,或者让妞妞去叫我。”
张雁点点头,眼神有些复杂,有感激,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好。”
从张雁家出来,王水生又给前院几家曾经帮过他的邻居,或多或少都送了些东西——东家一把干香菇,西家一包好粉条。东西不多,却都是心意,换来一连串真诚的感谢和笑容。
最后,他推着车回到自己那还没正式入住的新房门口。
车筐里,只剩下他自己那份标准量的年货了。
但他心里却格外踏实和温暖。
这点东西,对他而言不算什么。
小世界里物资堆积如山,系统商城里的积分也足够他挥霍。
但用这种方式,光明正大地回报那些在他初来乍到、立足未稳时给予过他善意和帮助的人,意义不同。
94号院里,因为他这份不着痕迹的“暗施恩惠”,年的味道似乎更加浓郁,人情也更加暖了几分。
空气中飘来的炖肉香、炸鱼香,夹杂着孩子们因为得到一点零食而发出的欢笑声,构成了一幅平凡却真实的年代年景。
王水生打开新房的门,把那份属于自己的年货拎进去。
炉子封着火,屋里很冷,但他心里却热乎乎的。
恩怨分明,快意人生。
这大概就是他在这个特殊年代,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活法。
他盘算着,明天就二十九了,该去丁秋楠家送年礼了。
未来老丈人和丈母娘那边,可不能像对院里邻居这样“小打小闹”,得好好准备一份厚礼才行。
想着丁秋楠那双清亮眸子可能露出的惊喜,王水生脸上的笑容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