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上,刘顺焦急地踱步,不时望向北方。林骁带领主力出击已有一小时,远方的枪炮声时密时疏,战况显然十分激烈。
“副司令,我们的金属储备不多了。”一名工程师报告道,“新建两座机枪碉堡消耗了1000单位金属,目前仅剩1200单位。”
刘顺一愣:“这么少?那要是鬼子大部队来了,咱们怎么守?”
他回想起林骁临行前的交代——“如有需要,可继续收集金属扩充兵力”。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火车站内纵横交错的铁轨。
“那些铁轨...还能拆吗?”刘顺犹豫地问。作为铁路人,他对铁轨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些钢铁巨龙是连接东北血脉的通道。但眼下,生存和抗日显然更为重要。
工程师眼中闪过数据分析的光芒:“评估完成。车站内尚有可用铁轨约三公里,可提供约6000单位金属。但拆除工作需要时间,手动拆除效率较低。”
刘顺皱眉思考。林骁带走了大部分兵力,现在站内只有五名动员兵、两名防空炮兵、三条军犬和两名工程师。如果日军此时来袭,防御将十分吃紧。
“有没有更快的方法?”他问道。
工程师点头:“我们可以启动自动采集程序,但需要消耗50单位金属制造采集机器人。每台机器人每小时可采集500单位金属。”
刘顺眼睛一亮:“那还等什么?赶快造啊!”
在工程师的操作下,指挥中心内的设备开始运转。不久,三台造型奇特的机器人被制造出来——它们有着圆盘状的身体,下方是多条机械臂,前方则是各种切割和采集工具。
“采集机器人就绪,开始执行任务。”工程师下达指令。
三台机器人迅速滑向铁轨,机械臂灵活地操作起来。令人惊讶的是,它们并不像传统方式那样撬开道钉、搬动铁轨,而是直接使用高能激光切割器将铁轨分段,然后通过某种力场将金属物质分解吸收。
整个过程安静而高效,没有震耳欲聋的敲击声,没有火星四溅的切割场面,只有铁轨在激光下悄无声息地消失,仿佛被无形的大口吞噬。
刘顺看得目瞪口呆:“这、这是什么技术?也太厉害了吧!”
工程师平静地回答:“这是组织的核心科技之一,物质分解与重组技术。我们可以将任何金属物质分解为标准金属单位,用于建造和召唤。”
短短一小时内,三台机器人已经将站内大部分可用铁轨采集完毕。系统资源数字不断跳动,最终停留在4200单位金属。
“够了!这些足够我们召唤更多部队了!”刘顺兴奋地说。
他调出系统界面,按照林骁教他的方法操作。虽然他还不能像林骁那样熟练使用所有功能,但基本的召唤步兵单位已经掌握。
“召唤十名动员兵,消耗1000单位金属!” “召唤两条军犬,消耗200单位金属!”
一道道白光闪过,站台上顿时多了十名全副武装的动员兵和两条威猛的军犬。新召唤的单位自动排列整齐,向刘顺敬礼:
“动员兵向副司令报到!” “军犬待命!”
刘顺看着这些精锐士兵,心中涌起一股豪情。曾几何时,他还是个小小的火车站副站长,每天操心的是列车时刻表和货物装卸。而现在,他竟然在指挥着一支装备先进的部队,准备迎击日军。
“好!好!”他连声说,“你们立即进入防御位置,加强警戒!”
新到的动员兵迅速分散到火车站各个关键点,与原有守军汇合。现在,火车站守军增加到十五名动员兵、两名防空炮兵和五条军犬,防御能力大大增强。
刘顺又命令工程师:“用剩下的金属,再建造一座机枪碉堡,覆盖火车站南侧入口!”
“是,副司令!”
第三座机枪碉堡很快在火车站南侧拔地而起,与东西两座碉堡形成三角形火力网,几乎覆盖了火车站所有入口。
就在工程即将完工时,一条军犬突然竖起耳朵,转向火车站外的树林方向,喉咙里发出低沉的警告声。
“有情况!”负责指挥军犬的动员兵立即报告,“军犬发现火车站外约300米处有可疑动静!”
刘顺心头一紧:“多少人?是鬼子吗?”
军犬继续嗅探空气,片刻后,动员兵回答:“估计四到五人,正在悄悄接近。从气味判断,是日军。”
刘顺顿时紧张起来。林骁带走了主力,现在虽然有守军,但他毕竟是第一次独立指挥战斗。
“全体进入战斗位置!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开火!”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稳定,“我们要先确认对方身份和意图。”
红警士兵们迅速就位,新召唤的动员兵也表现出与老兵相同的专业素养,悄无声息地进入预定阵地。三座机枪碉堡的射击口缓缓打开,但还没有显露枪管。
刘顺躲在指挥中心内,通过窗户观察外面的情况。晨光已经足够明亮,可以清楚地看到火车站外的树林边缘。
几分钟后,五个穿着土黄色军装的身影出现在树林边缘。他们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火车站,显然对站内的情况十分警惕。
“是鬼子没错,”刘顺认出了那独特的军装和钢盔,“看样子是侦察兵。”
五名日军侦察兵在树林边缘停留片刻,随后分成两组:三人继续向前推进,两人留在原地提供掩护。推进的三人呈散兵线,举枪缓步前进,专业而谨慎。
“副司令,他们即将进入机枪碉堡射程,”动员兵报告,“是否开火?”
刘顺手心冒汗,心跳加速。开火?还是再等等?他担心如果开火会暴露火力配置,但若放任不管,这些侦察兵可能会发现更多情报。
突然,他想起林骁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战场上,有时候最好的防御就是果断出击。”
刘顺深吸一口气,下定决心:“通知各单位,听我命令...等等!”
他注意到日军的动向他们似乎特别关注那些消失的铁轨区域,不时指着空地交头接耳。显然,铁轨的消失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困惑。
“他们是在调查铁轨消失的原因,”刘顺恍然大悟,“看来鬼子已经注意到这个异常情况了。”
这个发现让刘顺改变了主意。如果这些侦察兵回去报告铁轨神秘消失的情况,可能会引起日军更高层的重视,派来更多部队调查。必须将他们全部留下!
“全体注意,”刘顺通过无线电下令,“目标五名日军侦察兵,务必全歼,不放走一人!”
“明白!”
命令刚下,最前方的三名日军侦察兵已经进入火车站区域,距离第一座机枪碉堡不足一百米。他们显然注意到了新建的碉堡,停下脚步,警惕地观察着。
就在这时,刘顺果断下令:“开火!”
东西两座机枪碉堡同时喷出火舌,重机枪的怒吼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弹雨瞬间笼罩了三名日军侦察兵,他们连惨叫都来不及发出,就被打得血肉模糊。
留在树林边缘的两名日军大惊失色,慌忙举枪还击,但他们的三八式步枪射程和火力根本无法与机枪碉堡抗衡。
“军犬小队,迂回包抄!”刘顺继续下令。
三条军犬如闪电般窜出,从侧翼快速接近树林。两名日军注意力全在机枪碉堡上,完全没注意到背后的危险。
“あっ!犬!(啊!狗!)”一名日军回头发现军犬,惊恐地大叫。
但已经太迟了。军犬猛扑上去,精准地咬住他们的喉咙。惨叫声戛然而止,只剩下令人毛骨悚然的撕裂声和垂死的哽咽。
不到两分钟,五名日军侦察兵全部被歼,而红警军团无一伤亡。
刘顺长长舒了口气,这才发现自己全身都被冷汗湿透了。这是他第一次独立指挥战斗,虽然短暂,却让他体验到了战场上的紧张与残酷。
“清理战场,收集战利品。”他下令道。
动员兵们迅速行动,将日军尸体拖到隐蔽处,收集武器和文件。刘顺则查看系统界面,发现刚才的战斗消耗了一些弹药,但系统自动补充,金属储备没有减少。
“太好了,真的是无限弹药!”他兴奋地自言自语。
就在这时,北方突然传来一阵异常密集的枪炮声,其中还夹杂着巨大的爆炸声。刘顺心头一紧,望向那个方向。
“司令那边,战况好像更激烈了...”
他不知道的是,此时林骁率领的红警主力,正在与日军中队展开一场殊死搏斗。而火车站守军全歼日军侦察兵的行动,已经切断了这支日军与后方的联系。
更严峻的考验,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