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温暖,如同回归母体般的安宁。
林青阳的意识在无尽的暖流中漂浮,仿佛一叶扁舟航行在生命的海洋里。他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也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唯有那股温和而磅礴的力量,在他体内缓缓流淌,洗涤着每一寸角落,滋养着每一分神魂。
不知过了多久,那暖流渐渐平息,化为涓涓细流,隐没于四肢百骸之中。沉重的眼皮微微颤动,一丝光亮透入,伴随着模糊的人声。
“阳儿!阳儿你终于醒了!”
“少爷!少爷您感觉怎么样?”
关切而焦急的呼唤由远及近,逐渐清晰。林青阳费力地睁开双眼,视线从模糊到清晰,映入眼帘的是父母写满忧色的脸庞,还有三年前寄养在自己家名叫林燕儿的远方表妹以及周围几个贴身仆从紧张的神情。他正躺在自己卧房那张熟悉的雕花拔步床上,锦被柔软,帐幔低垂,窗外已是暮色四合,华灯初上。
“爹,娘……”他张了张嘴,声音有些沙哑。
“醒了就好,醒了就好!”林母见他醒来,长舒一口气,用手帕轻轻拭去眼角的泪花,又连忙伸手抚上他的额头,“还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怎会在书楼里晕倒?可吓坏为娘了!”
林父虽未说话,但紧锁的眉头也舒缓开来,眼中带着询问与后怕。
而那与他平日里并不很相熟的燕儿表妹,此时眼中也透露出不应有的焦急。
晕倒?书楼?
林青阳微微一怔,昏迷前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入脑海——无字书卷、枯黄桃枝、指尖刺痛、滴血、枯木逢春、桃花绽放、流光入体、脑海轰鸣……那一幕幕光怪陆离、超越认知的景象,清晰得如同刚刚发生。
他下意识地抬起右手,看向食指。那里皮肤光滑,连一丝红点都找不到,仿佛那阵刺痛和那滴血珠都只是他的错觉。他又悄悄摊开掌心,仔细查看,同样没有任何痕迹,那钻入体内的桃花枝,似乎彻底消失了。
心中虽翻江倒海,但看着父母担忧的神情,林青阳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那经历太过匪夷所思,说出来只怕会被当作癔症,平白让父母更加忧心。他定了定神,脸上挤出一个略带疲惫却宽慰的笑容,声音也恢复了往日的清朗:
“许是……看书久了,春日困乏,一时头晕罢了。让爹娘担心了,孩儿无事。”
他试图坐起身,林母连忙扶住他,在他背后垫上软枕。
“无事便好,无事便好。”林父点点头,语气沉稳,“想是近日功课紧了些,回头我与你先生说,让你歇息两日。那书楼年久失修,阴气重,日后少去为妙。”
“是,孩儿知道了。”林青阳乖巧应下,心中却对那书楼,对那无字书卷和神秘的桃枝,产生了更浓烈的好奇与一丝难以言喻的牵连。
“表哥好好休息。”在林青阳一头雾水下,他那便宜表妹怯生生的道了一句好,随后退到了林母身后。
仆役端来一直温着的参汤和清淡粥菜,林母亲自喂他用了些,又叮嘱了好一阵,林父见他神色确实恢复如常,气息平稳,这才稍稍放心,留下照看的丫鬟后随即带着众人离去,让他好好休息。
房门被轻轻带上,室内恢复了安静。只剩下床头一盏琉璃灯,散发着柔和的光晕。
林青阳靠在软枕上,却没有丝毫睡意。他闭上眼,仔细感受着身体的变化。
这一凝神感受身体,他心中顿时掀起了惊涛骇浪。
首先是他感知。以往隔着墙壁,只能听到模糊的说话声,此刻,他却能清晰地听到院外更夫敲梆报时的声音,甚至能分辨出远处厨房里厨娘准备明日早点的细微动静,碗碟碰撞声、水流声、低语声,无不清晰入耳。他睁开眼,看向帐幔顶端细微的绣纹,在昏黄的灯光下,那纹路的每一根丝线走向,色彩过渡,都看得分明无比,纤毫毕现。
这……这是怎么回事?
他强压下心中的震惊,又回想起自己读过的那些书。以往需要反复诵读才能勉强记下的长篇诗文,此刻只要心念一动,便能一字不差地在脑海中浮现,甚至连当时阅读的心境、先生的教诲、书本的样式都历历在目。非但如此,许多以往觉得艰涩难懂,只能死记硬背的经义章句,此刻稍加思索,便能自然而然地理解其深层含义,甚至能举一反三,引申出属于自己的、更为通透的见解。思维之敏捷,思路之开阔,远超以往任何时候。
这绝非“开了窍”所能解释!
他再次抬起手,凝视着自己的掌心,试图看出一支桃花枝深埋掌中。虽然那里依旧空空如也,但他能感觉到,有一股温和而充满生机的力量,正蛰伏在自己身体的最深处,如同种子深埋于沃土,静待破土而出的时机。那股力量,与那朵绽放的桃花,同源同质。
“桃花枝……它,它在我身体里?”这个认知让他感到一丝茫然,一丝不安,但更多的,是一种莫名的、血脉相连般的亲近与温暖。它没有带来任何不适,反而像是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带着这复杂难言的心绪,林青阳终究是少年心性,抵挡不住沉沉睡意的侵袭,缓缓进入了梦乡。在梦中,他仿佛置身于一片无垠的桃花林中,花雨纷飞,香气弥漫又有倩影闪动,有古老的歌谣在风中轻轻吟唱。
自那日之后,林青阳身上的变化,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生活,也逐渐被周围人所察觉。
他的学业进展,可谓一日千里。原本他就天资聪颖,如今更是过目不忘,悟性惊人。学堂之上,先生所授内容,他往往听一遍便能深解其意,甚至能提出连先生都需思索片刻的独特见解。作诗行文,信手拈来,辞藻未必华丽,却总有一股灵秀之气与通透之理蕴含其中,令人击节赞叹。不过半年光景,他便已成了青桑城内有名的“神童”,连学政大人都曾听闻其名,在一次官学考核中来到青桑城亲自考校,对其赞不绝口。
然而,变化远不止于学业。
他的容貌似乎也悄然发生着改变。原本清秀的眉眼愈发舒展,皮肤细腻温润,隐隐透着一种如玉的光泽。身形挺拔,举止之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优雅与从容。但这并非最重要的。最令人称奇的是他气质的变化。他依旧是那个阳光开朗的少年,笑容干净温暖,待人真诚有礼。但在这份温和之下,却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和力与吸引力。仿佛他周身都萦绕着一股令人心安、令人愉悦的气息。
与他交谈,如沐春风,会不自觉地放松下来,愿意倾吐心声。他待人以诚,从不因家世或才智而倨傲,对府中仆役也温和有礼,使得府中上下无人不真心喜爱这位少爷。
而在与他年纪相仿的少女们眼中,这位林家少爷更是如同话本中走出的人物。他不仅才华横溢,相貌俊雅,更难得的是那份至情至性的温和。他会在诗会上为才情不显的同窗解围,会在踏青时细心关照体弱的同伴。他的眼神清澈,笑容真诚,仿佛能驱散人心头的一切阴霾。城中但凡有些才情家世的少女,提及林家青阳公子,无不面泛红霞,目光中带着倾慕与向往。甚至不乏有胆大家世相当的女子,借故与林家往来,只为能多见他一面。
对此,林青阳自己却有些懵懂。他只觉自己心态愈发平和开阔,看待世事也愈发通透,与人交往更是顺其自然,并未觉得自己有何特殊。那些少女们的目光,他只以为是寻常的友善与欣赏,并未深思。那截融入他体内的桃花枝,如同一个无形的源头,正悄然改变着他的命格,为他引来了无尽的“桃花运”,也为他未来波澜壮阔的人生,埋下了最初的伏笔。
城中人皆道,林家子乃文曲星降世,钟灵毓秀。唯有林青阳自己,在夜深人静时,偶尔会抚着再无痕迹的掌心,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升起一丝若有若无的迷茫与期待。他知道,那日书楼中的奇遇,绝非幻觉。
那神秘的桃花枝如同一枚神种,已在这凡尘少年的心田深处,悄然扎根,静待风起云涌,绽放出惊世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