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石板路上,我站在藏书阁门前,深吸了一口气。
门楣上“灵溪藏书”四个古篆字在晨光中泛着淡淡的金芒,像是在提醒我,这里藏着无数秘密。
我摸了摸怀中的那张纸条——“若遇疑虑,可查《灵溪外传》第三卷。”
这玩意儿写得跟谜语似的,搞得我现在都快成半个侦探了。
推门而入,一股陈年墨香扑面而来,仿佛连空气都被知识腌成了老坛酸菜。
书架高耸入云,密密麻麻的典籍排列得整整齐齐,像是一排排沉默的守卫。
我轻手轻脚地沿着西侧书架走,心里默念张大胖昨晚告诉我的话:“那边冷门,人少,适合你这种想偷偷翻点不该翻的东西的人。”
果然,越往西边走,脚步声就越发清晰,几乎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我不由自主地压低呼吸,活像一个刚进博物馆就准备偷恐龙化石的小贼。
绕过一排排书架后,我在角落里发现了一张老旧的木桌。
桌上积了一层薄灰,看起来至少有几十年没人坐过了。
我正打算坐下,忽然瞥见旁边架子最底层有一本图册,封面破旧,边角卷起,像是被遗忘多年。
它夹在一堆厚重的经文之间,如果不是光线正好打过去,我根本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
我四下看了看,确认附近没人,便蹲下来伸手将它抽了出来。
封皮上没有任何标题,只有一道模糊的印记,隐约能辨出是七星阵的图案。
我心里咯噔一下,玉佩上的纹路……不也是七星形状吗?
我翻开第一页,密密麻麻的符文和线条立刻映入眼帘,中间赫然画着一座复杂的阵法图,标注着“七星引灵阵”。
“卧槽……”我忍不住低声嘀咕,“这不是跟我的玉佩有点亲戚关系吗?”
我继续往下翻,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这个阵法不仅仅是用来引灵气的,还涉及到某种“跨界共鸣”的机制。
更诡异的是,其中一页竟然用朱砂写着一句话:
“此阵需以‘碎片’为引,方可通达彼岸。”
我盯着这句话看了足足半分钟,脑海中瞬间闪过几个关键词:玉佩、穿越、白小纯、血衣人……
难道说……我这具身体里的玉佩,就是所谓的“碎片”?
我心跳加速,手指微微有些颤抖。
这玩意儿要是真如书中所说,那它可不只是个护身符那么简单,而是通往更高层次修炼的关键!
我正看得入神,忽然感觉背后一阵凉意袭来,像是有人从背后吹了口气。
我猛地回头,只见一道熟悉的身影静静地站在不远处,正是苏瑶。
她穿着一身淡青色弟子服,长发垂肩,眼神平静却透着一丝审视。
她的目光在我脸上停留了几秒,又缓缓扫向我手中的图册。
我心头一紧,赶紧把图册合上,笑嘻嘻地说:“嗨,苏师姐,你也来看书啊?”
她轻轻点头,缓步走近几步,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你在看什么?”
我强作镇定,把手背到身后,笑着说:“随便翻翻,看看有没有关于炼丹的新技巧。”
她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我,那种眼神让我有种被透视的感觉。
我咽了口口水,心想这姑娘怕不是修了读心术吧?
就在气氛逐渐紧张时,她忽然轻声道:“有些东西,不是随便看的。”
说完,她转身就要离开。
我愣了一下,下意识地问:“什么意思?”
她停住脚步,头也不回地说:“如果你真的想知道答案,一个人来。”
说完,她抬手一挥,一张纸条从她袖中滑落,飘落在地上。
我犹豫了一下,弯腰捡起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字:
“月影潭——子时。”
我抬头再看,苏瑶已经不见了,只有门口的风铃还在轻轻晃动。
我低头看着手中的图册,又看了看纸条,心里升起一股莫名的预感。
今晚,恐怕要热闹了。
我把图册小心地塞进怀里,起身朝门口走去。
经过藏书阁角落的一盏青玉灯时,灯光忽明忽暗,照在图册边缘,竟隐约浮现出一道血色符文,一闪即逝。
我没敢多看,加快脚步走出藏书阁,阳光洒在脸上,暖洋洋的,却怎么也驱散不了我心头的那一丝寒意。
我回到竹舍,关上门,靠在门上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刚才那一幕,简直比考试作弊被抓还要刺激。
我走到桌前,把图册摊开,开始仔细研究那些符文和阵法结构。
虽然看不懂大部分内容,但我还是尽量记住每一个细节。
尤其是那句“碎片为引”,让我越发确信玉佩和它之间一定有某种联系。
我一边翻阅,一边不自觉地摩挲胸前的玉佩。
它依旧温热,像是回应我的思绪。
我正看得入神,忽然听到窗外传来一声轻微的响动。
我猛地抬头,只见一只黑羽雀鸟正站在窗台上,歪着脑袋看着我,嘴里叼着一根细小的枯枝。
我皱眉看着它,总觉得它的眼神有点奇怪,像是……在观察我?
我试探性地伸出手,它居然飞了过来,轻轻落在我的手腕上。
我怔了一下,它随即松开口中的枯枝,掉落在图册上,恰好盖住了那句“碎片为引”。
我低头一看,那根枯枝上竟然刻着一个小小的符号,和图册上的某个符文极为相似。
我心头一震,握紧了拳头。
看来,今晚的月影潭之行,是非去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