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接下来的四日光景,济宁城仿佛一头从冬眠中骤然苏醒的巨兽,每一寸肌理都迸发出惊人的活力与热量。

那种初临时的惶惑与无序,已被一种目标灼灼、秩序井然的蓬勃气象所取代。整座城池,自上至下,都沉浸在一股埋头苦干、期盼未来的炽烈氛围之中。

每日拂晓之前,城南辽阔的校场上空便会炸响撕裂沉寂的号角与战鼓。六万余新募之军,如同幼虎,在张无极、冯忠、文兴邦等将领督导下,投身于严格的操演。

校场之上,黄尘蔽日,吼声震天。最首要的,便是将那铁一般的军纪,用近乎灌输的方式,锤打进每一名士卒的魂魄深处。

晨操之前,各级将官必定带领麾下,反复呐喊太子亲定的规条,那些直白如话、却重若千钧的口号与歌谣,在清晨的济宁城南反复回荡:

“杀流寇!驱胡虏!护国救民!卫我山河!”

“一切行动听鼓号!”“一切缴获要归公!”“不害百姓不欺民!”

“第一管住裤腰带,淫人妻女千刀剐!”“第二注意说话好,老乡见了不会跑!”“第三买卖要公平,一文钱是一文货!”“第四借了东西要归还,坏了照价赔铜钱!”

“第五脚板多看看,踩了麦苗照价赔!”“第六不抢百姓物,抢个鸡鸭也砍头!”“第七宿营搭帐篷,敢拆民房断手掌!”“第八降兵也是苦穷人,捆送营里换赏银!”

“跟着太子不纳粮,分了田地有田庄。老婆孩子咱不抢,立功领饷养爹娘!”

这些声音起初参差不齐,带着生涩,但日复一日,渐渐变得整齐划一,通俗易懂的话语,逐渐给这支新军们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军队体验。

大军则依着兵员禀赋与眼前能凑出的家伙事儿,初步划开了阵仗。

步卒人数最众,进展也最快,只见得长枪如苇,反复突刺;刀盾碰撞,呼喝阵阵;弓弩手则于划定区域,一次次拉满弓弦,寻觅着那虚无缥缈的准头。

相较之下,骑兵与火器营则显得磕绊许多。

城内城外搜罗殆尽,马匹拢共才得四千余,其中多是瘦骨嶙峋之辈,堪当边军冲阵之用的良驹寥寥无几,甚至混杂了些健壮骡子,场面瞧着便有些窘迫。

各军火器营的汉子们围着那些刚从武备司领来、勉强修整过的三眼铳、鸟铳,小心翼翼地操弄着,装药、瞄准、击发,步骤繁琐,稍有不慎便是险情,进度自然快不起来。且主要问题还是火器供应,尚有不足,尤其火炮都还没怎么送来。

然则,纵有万般困难,整个校场依旧被一股嗷嗷叫的、渴望蜕变的炽烈气息所笼罩。

粮秣后勤之事,在许文昌手中变得如同绣花般精细缜密。

潘、唐、孙等济宁豪族,以及那些捐输了的士绅人家,乃至曲阜孔府应承的首批物资,在这短短四日里,借着漕运与车马,好似百川汇海,源源注入济宁。

许文昌坐镇于新起的高大粮仓之间,指挥若定,验收、登簿、入库、看守,一环扣着一环,纹丝不乱。数额巨大的钱粮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成为了支撑这六万大军和整个济宁政权昂然挺立的最硬腰杆。

武备司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

朱慈烺深知,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需要能征善战的将士和充足的粮草,更离不开精良可靠的武备。他将武备司的建设视为与编练新军同等重要的大事,几乎每日都要与许文昌、庄一郎中等人商议进度,并给予了他们最大的权限和资源支持。

在庄一雷厉风行的统筹,和文立凯、于宗林、谷三等干吏的高效执行下,原本只是雏形的武备司以惊人的速度膨胀、细化,最终形成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六大分局,如同六根坚实的支柱,支撑起未来大军的装备命脉。

原本济宁火器局那片地方,不再仅是修补火器之所,而是迅速扩张,依着技艺分门别类,立起了崭新的格局:

火器局里,炉火日夜不熄,老师傅们带着徒弟叮叮当当,整修着各式火铳火炮,更有文立凯已经带领那心思活络的,开始对着太子爷提过的“燧发枪”之物和“颗粒火药”悄悄琢磨。

弓弩局内,刨花飞舞,弓弦嗡鸣。新任主事杜伏礼,日夜带着工匠们埋头于案前,精心刨制着弓身,一丝不苟地缠绕弓弦,打磨箭镞。

杜伏礼已经带着大家伙短短数日,把原有的通用开元弓、骑兵小梢弓和破甲专用的角弓,还有改良的神臂弩、中程压制的腰开弩以及威力恐怖的超重型双蹶张弩,统统整修完毕并交付三支新军装备、操练。

刀兵局则在主事黄兴猛的带领下,锤声震耳,火星四溅。局内炉火旺盛,铁锤敲击烧红铁料的声响密集如雨,工匠们挥动铁锤,将铁料锻打成刀条、枪头,淬火的水池不断冒出嘶嘶白气。

马械局“精巧”许多,主事罗安精通马具制造,带着大家马不停蹄地处理皮革、木材和金属小件,有的缝制马鞍的鞍褥,有的雕刻马镫的木芯,有的给马蹄铁钉钉,大家伙也是热火朝天地干着。

甲胄局又是一番景象,主事齐厉家亲自和工匠们一起,或在编织铁甲片;或在压实棉絮,制作棉甲;或在鞣制皮革,制作轻便的皮甲,忙忙碌碌地打造着大军所需的甲胄。

物料修缮局则有些繁杂,在主事宋栓的带领下,整个局的人都忙忙碌碌的,负责所有原材料的管理、分配,以及军械的日常维护和简易修缮。

诸局在短短数日的筹建后,就开始走上正轨,各司其职,忙碌非凡。整个工坊区域喧嚣鼎沸,却乱中有序,一股蓬勃的生产之力在其中汹涌流淌。

许文昌“工钱足额,绝不拖欠”的话放那里,工匠们便甩开了膀子干。

一个像模像样的军工体系竟已初具雏形。

最得民心,亦最令朱慈烺宽慰的,还是那支独特的“保障队”。

近三万被收拢的老弱妇孺,未曾被遗弃,反得了安置,在这支队伍里寻到了活计。他们承担起缝补清洗、搬运粮草、生火造饭、洒扫修补等一应杂事。虽工钱微薄,却意味着在这乱世之中,能凭双手挣得一口安稳饭吃,得一隅平安之地容身。

太子殿下这仁政之举,迅疾在济宁百姓间口耳相传,化作暖流。

虽富足之家未必亲身参与,但其间透出的那位年轻太子对底层百姓的体恤与怜爱,却深深叩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关于太子朱慈烺的种种神异传说,如同春野上的蒲公英,悄无声息地飘散开来。

有言其乃太祖高皇帝转世,特为解救百姓于倒悬;更离奇者,说其是玉皇大帝临凡,身负救世之天命……

这些话语,质朴无华,却承载着黎民最深的感激与期盼。

然则,这番民间自发的颂圣潮,却与朱慈烺密令锦衣卫“自污”以惑敌的方略有些“矛盾”。

赵啸天与李育财对此也是很头疼,一面是百姓将太子捧上神坛,一面是他们不得不绞尽脑汁,借助漕帮旧路,将“太子年少昏聩、沉溺享乐、大权旁落、麾下派系倾轧”等虚虚实实的消息散布出去。

这些迷雾般的言语,沿着运河水流迅速扩散,竟也真的飘进了京师,落入了正忙于拷掠筹饷的李自成细作耳中,或多或少,搅乱了闯军对南方这支新生太子力量的判断。

而身处这舆论漩涡中心的朱慈烺,这几日却异常沉静。他多坐镇州衙,与邱祖德、鲁王及任孔当等文臣共议大局。后院新辟的文臣治事之所已启用,文书往来,政令签发,人事登记,在邱祖德主持下,渐次理顺,一个小朝廷的骨架悄然搭起。

朱慈烺深知自家短长,于军旅操练之事实是门外汉,故极少亲临城南校场,以免掣肘张无极等将领。他将兵权全然托付,自家心思多半放在与许文昌保障粮秣、催督武备司之事上。

偶得闲暇,朱慈烺做了一桩自认极紧要的事:密遣赵啸天麾下精干缇骑,火速南下江西奉新,寻访那位因对时局灰心而刚刚辞官归里的前亳州知州——宋应星。

作为穿越者,朱慈烺深知,此老乃真正能令大明农工百技焕发生机的国士,务必早早延揽而来。

宋应星把中国几千年来出现过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知识,凝结成《天工开物》等经典着作,可以算是那时候的农学大家了,此人必须要召集来,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更有甚者,这宋应星还有很多超越那个时代的研究,比如其《论气·气声》篇中,就开始研究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并提出声是气传播的概念。

他更是开始分析金、银、铜、锡、铅和锌等多种有色金属的化学性质,最经典的莫过于其关于金银分离的论述——“凡足色金参和伪售者,唯银可入,余物无望焉。欲去银存金,则将其金打成薄片剪碎,每块以土泥裹涂,人堵涡中鹅砂熔化,其银即吸入土内,让金流出,以成足色。然后入铅少许,另入琳涡内,勾出土内银,亦毫厘具在也。”

朱慈烺知道,这位宋应星,可以算是那个时代,最前沿的科技研究者。其所论述的很多观点,完全就是后世的物理、化学、农业,甚至哲学等科学和文学领域的知识……

怎奈何,满清鞑子入关后,剃发易服,全然不知发展这些大明点起来的科技树,只知一味地压制、文字狱,愚昧华夏两百年,终于被人杀进家门,终致华夏沦丧百年。

想着这些,朱慈烺更是写下亲笔信,真诚地邀请宋应星前来济宁:

大明太子朱慈烺致宋先生应星书

应星先生道鉴:

孤,大明皇太子朱慈烺,谨致书于奉新宋先生足下。

呜呼!山河破碎,国步维艰。贼氛猖獗,犯我神京。我先皇帝,励精图治,十有七载,然天命不佑,寇逼宫阙。本月十九日,闯贼猖獗,先帝于京师殉国。烺五内崩摧,痛彻肝肠。然国恨家仇,萃于一身,不敢即死,遂携皇弟定王慈炯、永王慈炤,间关险阻,南抵济宁,欲图社稷之重光,雪此覆天之耻。

今于济宁,收合余烬,暂得喘息。已筹措粮秣,简练新军,文武诸臣,亦稍稍辐辏。然烺常中夜彷徨,深惟根本之计。夫足食然后足兵,安民然后兴邦。此诚存亡续绝之要道也。

孤尝闻:国之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先生乃海内硕儒,学究天人,道贯古今。烺虽居深宫,然素慕高名。昔得览先生宏着《天工开物》,其《乃粒》《粹精》诸篇,于稼穑耕耘、百工技艺,考据精详,利物厚生之道备矣!又读先生《论气》《谈天》诸作,穷究物理,格致幽微,发前人所未发,尤令烺叹服不已,拍案称绝!先生之才,实乃经世之鸿宝,救时之良医也。惜乎沉沦草野,未展其用,此岂非家国之巨憾乎?

方今板荡之际,正需贤达之士,同心戮力,共纾国难。农工之政,尤为急务。先生怀不世之才,负王佐之略,岂忍见神州陆沉,苍生倒悬,而独善其身乎? 昔文王访太公于渭水,昭烈三顾孔明于草庐,皆以诚心求贤,而成兴复之业。

孤虽不敏,常慕古人之风。今特遣锦衣卫二十人,赍此书信,并持孤之信物,星夜前往贵邑,致孤殷殷之意。

万望先生, 念社稷之危,悯生民之艰,体孤求贤之至诚, 幡然命驾,北来济宁。 孤当虚左以待, 敬聆教益。愿以宾师之礼相待, 凡农工百技、强国富民之策,尽委于先生, 共图兴复之大计。

吾辈同心,共纾国难,光复神州,再造太平!

时危事亟,翘盼之至。 惟冀先生,早赐惠音。旌麾南指,孤当亲迎于道。

临书慨然,不尽欲言。

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

皇太子 朱慈烺 具书

朱慈烺洋洋洒洒写出了自己的诚意,以及对宋应星思想和论着的熟悉,期待与这位“大明科学巨匠”尽快汇合,共商国是。

这封信,朱慈烺盖上自己的太子金印,并装上自己的东宫信物,让赵啸天亲自挑选了锦衣卫中最忠诚干练的二十人,迅速携带这封信和信物,循着最快的路线南下江西,寻找宋应星去了。

此外,这州衙后院里,亦传出了琅琅书声。定王、永王,并叶正、玉儿、兰春三个孩子,每日由任孔当、郑与侨教导,启蒙读经。

朱慈烺偶去探看,见两个皇弟与叶正他们——两个王爷坐在椅子上,三个小孩席地在边上坐着,都有朱慈烺给他们配的学习用具。几个孩子虽身份云泥,却都一样地专注听讲,跟着老师学写字、读书。

朱慈烺每每看到此,心中便漾起一丝难得的宁谧与慰藉。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拔刀!全军冲阵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不让江山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战贞观逍遥王养成记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乱世枭皇:柴荣三国:我能趋吉避凶倒霉蛋回到古代当法官十日游戏,但全员皇帝穿越古代,穷屌丝的人生逆袭穿越:刚成大将军,就要远征我成了宋朝最有权势的地主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贺平安一觉醒来变赘婿大乾九皇子贞观大闲人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这个武圣只想当官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逍遥六皇子,父皇恭请我登基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宋韵流年带着枪炮去大宋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大唐有一帮古惑仔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水浒,我王伦从狱中崛起!三国:我老婆全是神话级三国:别追了,我真不是天子饥荒年代:我要养村里30个女人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三国:争霸江山美人寒门崛起我靠科技颠覆历史碧血大明:穿越系统改写江山我在红楼当情圣,诸位金钗入我怀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天幕:保成二废三立,胤禛麻了大阵主回到东汉当赵云废柴王爷?我反手开启召唤护驾后汉异星录六皇子别装了!你的锦衣卫露馅了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戍边七年,归来已是陆地神仙争霸天下:日月所照大明第一孝子,却是锦衣卫马超:吾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异界打仗太菜我教他们玩孙子兵法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龙椅之上,成就千古一帝超时空合伙:我的穿越盟友是太子程序带我穿越回去我,修炼葵花宝典后,比女人还妖科举不顺,从寒门到帝师铁槊镇唐末穿越水浒传之谋逆大宋:这个潘金莲不对劲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大唐:小兕你一定要好好活着林飞穿越记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穿梭万界,女神越多我升级越快我咳血装病,却杀穿了十万匈奴知不可忽骤得开局乞讨,走上大道多子多福:女将军求我开枝散叶鹿踏雍尘携空间穿古代,挖到千年人参暴富重生丰饶行者,开局明末救世洛神仙界篇我在大明当销冠神话三国:开局获得神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