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就在朱迪钠准备结束今日直播时,有网友意犹未尽地补充起了关于欧阳伦的野史趣闻:
【网友“民间故事收集者”发言:主播等等!别忘了欧阳伦还有个经典桥段!据说他成了驸马后根本不喜欢安庆公主,经常跑去青楼寻欢作乐。有一次更夸张,一口气找了四个名妓作陪,结果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气得要死,但因为女儿哭着求情,最后没处罚欧阳伦,却下令要把那四个“狐媚子”名妓处死。结果你猜怎么着?那四个名妓听了一个高人的指点,临刑前特意打扮得倾国倾城,美艳不可方物。朱元璋亲眼看到后,竟然看呆了,最后说了句:“罢了,连咱看了都差点被迷住,何况欧阳伦那个小兔崽子?”然后就把她们给放了!】
这条充满戏剧性的野史立刻引发了热议。
【网友“历史严肃党”立刻反驳:楼上别编了!这根本是民间戏文!朱元璋是皇帝,怎么可能亲自去审问甚至“观赏”四个妓女?这完全不符合宫廷制度和皇帝身份,一看就是后人编造的野史,当不得真!】
尽管被认为是杜撰,但这则轶事还是让天幕下的朱元璋脸色阴沉得可怕。他转向身旁的马皇后,语气中带着压抑的怒气和不耐烦:
“妹子,你听听!虽然这等荒唐事绝无可能发生在咱身上,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这欧阳伦就是个品行不端的浪荡子!安庆这丫头的眼光,实在是……实在是差到没边了!居然这么多年不嫁,最后从垃圾堆里挑出这么个男人!”
他越说越气,斩钉截铁地道:“这次幸亏咱提前知道了,已经把那个祸害给处置了!以后绝不能再由着安庆的性子胡来!她的婚事,必须严格把关,绝不能再惯着她了!”
马皇后听着朱元璋带着迁怒意味的抱怨,看着他不容置疑的神情,嘴唇动了动,最终却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她了解自己的丈夫,此刻任何为女儿辩解或者讨论教育方式的话,都可能引来更大的怒火。但朱元璋那句“不能再惯着了”,却像一根针,深深刺入了她的内心。
她回想起朱元璋的话,再联想到天幕揭示的关于儿子们的未来——自己最宠爱的两个孩子:秦王朱樉的暴虐荒唐,最终被下人毒死;如今又加上安庆公主险些所托非人……
一股深沉的无力感和自责涌上心头。她缓缓坐下,望着宫殿深处摇曳的烛火,眼中充满了疲惫和愧疚。
“重八说得对……或许,在教子育女这方面,我这个做母亲的,真的……太失败了。”她在心中无声地叹息。
她想起了朱樉,那个小时候聪明伶俐,却也被她格外疼惜几分的孩子,最终却长成了那般模样。想起了安庆,因为是嫡女,自己对她难免多了些娇纵,却险些让她陷入火坑。
作为一国之母,她自问辅助皇帝、治理后宫、体恤臣民,皆尽心尽力,无愧于心。史书上或许会赞她贤德,称她为一代贤后。
但作为一个母亲呢?
她倾注了心血,给予了宠爱,却似乎没能教会儿子们真正的责任与仁德,没能培养女儿识人辨物的眼光。她给予的“爱”,在某些时候,是否反而成了纵容和溺爱,最终酿成了苦果?
“协助皇帝,我或许称职……但教育子女,”马皇后的眼神黯淡下去,带着深深的憾恨,“我……实在是不称职啊。”
这一刻,母仪天下的马皇后,褪去了所有光环,只是一个为儿女不成器而倍感心痛和自责的普通母亲。天幕如同一面残酷的镜子,不仅照见了皇室的权力倾轧,也照见了一位母亲内心最深处的柔软与伤痕。
今天天幕上的光芒已然隐去,但那些关于她未来夫婿欧阳伦的种种不堪言论,却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烫在安庆公主的心上。后宫里的一处偏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她年仅二十二岁、却已因迟迟未嫁而承受诸多压力的年轻面庞。此刻,这张脸上满是火辣辣的羞惭与难堪。
她现在还不认识那个叫欧阳伦的人。在她的想象里,一个能考中进士的男子,定然是文采斐然、风度翩翩,品行也应是端方正直的。她甚至曾暗暗幻想过,若能自己择婿,便要选一个这样的读书人,才不算辜负了青春。
可天幕却将血淋淋的现实撕开——那个人,未来不仅会利用驸马身份走私犯法,还可能流连青楼,品行低劣到需要父皇动用极刑!自己险些……险些就跳入了这样一个火坑!
“难道……我真的错了?”她喃喃自语,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一直以来,她都坚信自己的眼光,抗拒着父皇母后为她安排的那些或勋贵、或她觉得粗鄙无文的候选人。她渴望的是话本里那种才子佳人、心意相通的爱情。
但现在,她第一次对自己的坚持产生了动摇。父皇母后经历的风雨,见过的人心,确实远非她所能及。他们“吃的盐比自己吃的米还要多”,这句老话,此刻显得如此沉重而真实。
然而,多年的执念和那份属于青春年少的叛逆与不甘,并非那么容易消散。
“可是……可是凭什么我就不能自己选一个合心意的?”一股委屈涌上心头,让她鼻尖发酸。她见过大姐临安公主嫁入勋贵之家,夫妻相敬如宾,却也平淡如水;她也见过其他姐妹的婚姻,多是政治联姻,鲜少有什么真情实感。她不想那样过一辈子。
说话间,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了枕边。那里放着几本她珍藏的、装帧精美的书籍。这些并非四书五经,而是从前元宫廷中流传出来的话本、杂剧抄本。里面写满了才子落难、佳人倾心,写满了花前月下、海誓山盟,写满了冲破礼教、终成眷属的浪漫故事。
这些故事,是她深宫寂寥岁月中的光,是她对爱情和婚姻所有美好想象的来源。她无数次在夜深人静时翻阅,将自己代入其中那些勇敢、聪慧的女主角,幻想着有一天也能遇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张生”、“柳梦梅”。
她下意识地伸出手,再次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书页已经有些泛黄卷边,显示它被翻阅过无数次。指尖抚过那些缠绵悱恻的词句,她的眼神却充满了迷茫和困惑。
为什么话本里的爱情那样美好动人,而天幕揭示的现实却如此丑陋不堪?
为什么里面的书生个个都是至情至性、守信重诺的君子,而现实中的进士欧阳伦却是个道德败坏的小人?
是自己太天真了吗?还是这世间,根本不存在话本里描绘的那种感情?
巨大的落差让她感到一阵眩晕和无力。她紧紧攥着那本书,仿佛那是她最后的精神寄托,却又清楚地知道,这寄托在残酷的“未来”面前,是何等的脆弱和虚幻。
殿外传来更鼓声,悠长而寂寥。安庆公主依然保持着那个姿势,坐在烛光下,身影被拉得细长。一边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代表的“正确”现实,一边是自己内心对理想情感的执着追求。天幕的预言,像一道突如其来的闪电,照亮了她前路的深渊,却没能告诉她,究竟该向左,还是向右。
她只是不甘心,却又不得不开始怀疑,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是否真的只是一场镜花水月的梦。